本页位置:首页>信息发布 > 工作动态
“旅游+扶贫”打造脱贫致富“金饭碗”
2021/3/23 15:05:04 来源:凉山新闻网 [] [打印]

发展乡村旅游,助力村民脱贫致富。


阳春三月,万花盛开,地处甘洛县北侧的团结乡瓦姑录村山林吐青、梨花纷飞。乘着这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闲下来的人们纷纷来到这里“寻找春天”。园区居民初尝“旅游饭”,心里美滋滋、乐呵呵!乡村振兴,干群信心更强、干劲更足。

昔日贫困户如今致富星

“要是没有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没有各级各部门的大力帮扶、没有广大干部群众的全力支持,我们瓦姑录不可能建设得这么美丽、我们家也不可能脱贫致富。”这是村民郭永春的肺腑之言,也是园区全体居民的共同心声。

现年39岁的郭永春,以前长期在外务工,2007年因父母生病卧床,不得不动员打工期间交往的甘肃籍女朋友一道回村,家庭生活仅靠几亩地的传统种植艰难维系。2008年两人结婚后,一直不敢生小孩,怕微薄的收入给不了孩子优质教育。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考虑到家有双亲病卧床榻、家庭经济入不敷出,村里把郭永春家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精准扶贫。郭永春抢抓机遇,积极配合,种植梨树8亩、魔芋4亩,闲暇时光利用外出务工所学知识专研盆景培植、树根雕刻等,家庭收入日益增多。特别是2019年,他积极参与园区建设,仅务工收入就达到2万多元。

“现在家庭条件好多了,我们夫妻俩也育了一对女儿,妻子在县城带娃上学,周末回村做点小生意,今年春节大年初一当天仅卖炸洋芋就收入了8000多元;我就在乡、村两级干部的带领下全身心搞产业发展,一年下来能有四五万元的收入。我们家在园区的高处,是一个很好的观光点,我想利用自己的盆栽、雕刻打造一家有韵味儿的观景农家乐,争取早日吃上‘旅游饭’。”郭永春对现在很满意、对将来很乐观。

据了解,郭永春只是瓦姑录村众多“昔日贫困户、如今致富星”中的一员。2018年全村64户贫困建卡户、266名贫困人口均充分享受扶贫政策,依靠勤劳“破茧成蝶”,人均纯收入近5000元,实现整村脱贫退出目标;202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突破8000元。

把握好商机做好“旅游饭”

“园区建设一期工程到了中期,我就有了开办农家乐的想法,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农家乐于2020年10月开业,那时正值万寿菊花开,来了很多赏花的游客。”月石梨花源老板余福兵说道。

2000年卫校毕业后的余福兵,放弃了在各大医院工作的机会回到村里,一心想在那“一亩三分地”里种出点啥来。村里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种梨、种烤烟、种蔬菜,他一样不落,紧跟党委政府的步伐,努力建设家乡。同村同龄人大多选择外出发展,而他却毅然选择留下。他说,他有家乡情结,不愿意外出,只要勤劳,在哪里都能发展。也因为他的一句“勤劳的人一定不会穷”,已外迁邛崃的同村姑娘又回村嫁给了他。

三月的瓦姑录村山林吐青、梨花纷飞。

“去年万寿菊花开,花期2个月,农家乐收入超过3万元;今年春节期间也挣了3万多。很多老百姓看到了、心动了,都想办农家乐,纷纷来找我出点子,我很乐意地给了他们一些符合各自特色的建议。”余福兵说,他干过村文书、村医,到县城开过餐馆、卖过蔬菜,社会阅历还算丰富,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下一步,他将运用好这些经验,在努力提升游客服务等方面下功夫,协助乡、村两级管理好公共服务设施,带领乡亲们做好“旅游饭”。

善总结经验谋长远发展

“没想到春节期间会来那么多人,尽管我们精心组织了乡村两级干部和返乡学生志愿者服务队,在做好森林草原防灭火和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全力服务游客,但依然显露出了很多不足。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抓好园区管理和旅游服务,打造甘洛旅游服务品牌。”团结乡乡长尔古阿木说,瓦姑录村的美丽蝶变来之不易,当前正值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时期,乡村两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乡党委政府将持续用力,认真总结去年万寿菊花开和今年春节两次接待大批量游客的经验,补足短板,优化服务。同时,扎实推进二期、三期项目建设,全力打造甘洛农旅融合发展园区示范点,引领全县乡村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

据了解,田坝—团结农旅融合发展示范园区,目前即将完成800平方米的园区办公接待中心建设,6米宽园区主通道6.9公里以及产业道路9千米和生产道路便道20公里,5500亩园地水肥管网2套,300亩高标准示范梨园、30亩品比园、原有1800亩果园提升改造、2000平方米集散场所、15亩采摘体验园等建设任务。同时,将稳步推进农房改造农家乐扩增工作。

尔古阿木说,作为甘洛县田坝—团结农旅融合发展示范园区的核心地带,虽一期项目还未完全建成,但瓦姑录村已敞开“初春”的怀抱广迎天下客;作为甘洛县最新的网红打卡地,虽各项服务功能还不尽人意,但瓦姑录村正着力在提升旅游品质上下功夫,让游客进得来、玩得好、会再来,让园区居民稳收入、能发展、有希望。


(责任编辑:林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