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信息发布 > 工作动态
江苏:溧阳整村运营引领旅游新消费助力乡村振兴
2025/7/9 12:49:28 来源:新华网 [] [打印]
       江苏溧阳近年在发展全域旅游过程中,以乡村旅游为重点、整村运营为抓手,大力招引年轻人返乡创业打造消费新场景,带动农村吃、住、行、游、购、娱等服务业态发展,吸引乡村游客群从老年人向全年龄段扩展,多个试点村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经营收入显著提升。
       吸引八方人才竞逐乡村旅游新赛道
       村中心一大片绿意盎然的草坪,小溪环绕,水塘清澈,村里散落着各类风格的建筑,有古朴斑驳的苏南民宿、时尚的西餐厅、钢结构书吧和绿色节能建筑等……这是记者在溧阳市桂林村、洑家村和石塘村等多个整村改造项目看到的景象。
       “乡村旅游这两年‘上人’了,游客越来越多。我的农家乐从56张床位增长到300多张床位,还跟不上需求。”谈竹岕月亮湾民宿老板蔡小春兴奋地说,他每天用5部手机回复客户预订,朋友圈超过1万人。
       蔡小春红火的农家乐是溧阳乡村游缩影。2023年,溧阳市委、市政府抢抓乡村游升温的机遇,启动“乡村旅居 田园康养”工程,首批选择9个村进行整村改造运营。
       “2023年考察后决定开茶艺馆,投入70万元装修。2024年初开业,全年接待客人5万人次,销售额达170多万元。”桂林村“梦界茶集”创始人隗玮介绍,她的茶艺馆活化了中国古代茶百戏与点茶技艺,让快节奏的都市人放松身心。
       有8年大型商业街运营经验的隗玮,是溧阳招引来的创业人才。隗玮介绍,乡村旅游淡旺季明显,市文旅部门和村委会注重淡季招引商务团建活动,今年淡季客源稳中有升。“不久前临近的方所文化村找上门来,希望我去盘活大片闲置茶园,我接受了邀请。”隗玮对乡村游信心满满。
       在桂林村创办“三昧真火”牛排和“盗版咖啡”两家店的邵建文,是一名90后海归,曾在澳洲和长三角开过多家西餐厅。当他受溧阳邀请前来考察时,一眼便相中桂林村。这里距离天目湖与溧阳市都只需十几分钟车程,依山傍水,空间开阔,旅游设施齐备。
       “牛排和咖啡店开业仅8个月,已实现盈利。村民一开始都好奇,农村怎么会有人喝咖啡吃牛排?现在都信了,还跟随我开了2家咖啡店。”邵建文说,乡村旅居是潮流,农村消费出现城乡融合趋势。“最近洑家村邀请我去整村运营,那边游客增长快,要做的项目太多了,真忙不过来。”
       同为海归青年的徐岩,是天目湖镇石塘村1家民宿的负责人。石塘村地处天目湖深处,以前游客稀少。前几年,串联溧阳各乡村的1号公路修通后,他和爱人返乡创业。如今,徐岩的成功吸引了40多名年轻人到来,衍生出宠物旅游、艺术家派对、田园采摘、骑行俱乐部等多种业态,石塘村瓦尔登书局在小红书书店排行中以近5000的粉丝数名列前三。
       徐岩介绍,溧阳近年来以“产业对接资源、城市联结乡村”为主题,每年举办“乡遇会”活动,为返乡创业者搭建交流平台。每次都会吸引许多外地人参加,现在每个整村运营试点村都活跃着一群创业者,“乡遇会”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顺应康养市场变化壮大新消费
       村在景中、人在画中、乐在运动中。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向群峰竞秀的天目湖区域,山脚下一座座静谧的村庄也开始苏醒。鸟鸣声唤醒了来旅居的跑步爱好者、骑行游客,开启环村跑、环湖骑行的美好一天。徒步、村跑、登山、骑行,乡村旅居正发生由“静”向“动”的转变。
       溧阳戴埠镇旅游办介绍,2023年,戴埠镇主动对接贯通辖区南部山区的苏皖国家登山健身步道项目,修建了3条连接线,2024年底投入使用,到今年5月已吸引登山游客6万人次。戴埠镇还规划了松岭片区滑雪场、山溪漂流、滑翔伞等多个运动项目。
       随着汽车的普及,家庭自由行取代旅行社成为旅游主体,深度开发亲子游产品是溧阳发展乡村游的另外一个重点。钓虾摸鱼、亲水狂欢、山野采摘,这三个项目被称为溧阳乡村游三张新王牌:溧阳曹山打造适合家庭的漂流、露营、骑行、登山、皮划艇等运动休闲项目;姜下村推出特色玩水体验,鹅湖畔掀起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打水漂争霸赛,水上高尔夫体验中用环保浮球体验水上推杆乐趣;百家塘村、礼诗圩村中的桑葚园、草莓园里每到春季便结出诱人的果实,吸引了大量的亲子采摘人群。整村改造后,一个村就像一个景区,业态丰富又错位竞争。
       2024年,桂林村在市文旅局的帮助下,推出摩托车骑行、自行车速降等多个全国性活动,接待游客达150万人次,夜市单日最高1.5万人次。今年五一期间,全市20家乡村旅游重点村共接待游客66.02万人次,同比增长24%,实现直接营收8600多万元,同比增长17%。
       据悉,溧阳在首批深溪岕村、石塘村、姜下村、龙峰村、南山后村、塘马村、洑家村、蛀竹棵村和红石岕村等9个运营示范村基础上,今年又新增5个运营示范村项目。整村运营试点,在助农增收和促进农房升值变现方面发挥出巨大作用。
       蔡小春介绍,月亮湾民宿每年要采购村民肉菜300多万元,目前聘用村民38人从事3个客栈的服务,月均工资3800元。邵建文介绍,前几年租一栋农民房年租金几千元,老百姓还求人租,现在涨到10万元一年。在徐岩带动下,石塘村里的不少老年人也参与到创业项目中,生活变得忙碌又有滋味。
       溧阳乡村游以前是配角,是风景名胜观光游的补充。现在乡村游占据全市游客四成以上,与传统景区形成“双轮驱动”格局。经过多部门多年不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以及全域旅游一号公路的投用、农村宅基地流转改革,溧阳文旅近年来加快推动农村“三产”融合,催化乡村产业迭代。2023年以来,溧阳整村改造新增落地业态95个,盘活利用农村闲置资产面积2.7万平方米。
       “旅游热点村一年收入几个亿,偏远村上千万的也不少,贫困村的标准也提升到了120万元。”溧阳文旅部门负责人介绍。
       文旅融合升级传统旅游
       拥有天目湖、南山竹海等三山两湖资源的溧阳,多年前已形成市场品牌。近年来,溧阳多管齐下推进传统景区升级,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增加旅游品牌含金量。
       传统景区由以观光为主,向观光、休闲、度假、商务、疗养等多元发展。总投资10亿元、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的南山小寨二期项目,计划招引曼生壶博物馆、南山书院、霸王茶姬等新兴业态,打造集商业、文化、住宿、休闲度假于一体旅游风情商业街,并新建多功能停车场6万平方米。天目湖整体提升计划也在推进中,目前通用机场已经获批,正在打造低空经济研究院、适航认证中心等全新载体。
       总长365公里的“溧阳1号公路”,串起溧阳98个行政村、312个自然村和220多个乡村旅游点,几年前通车后曾引起各地效仿。2021年,溧阳发文补贴农村公路养护,2024年又把养护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实现了农村公路“坑坑洼洼不过夜”。
       溧阳是一座有2200多年历史的古城。2024年8月,溧阳市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全年参观游客突破100万人次,在县级博物馆中不多见。近年来,溧博不断挖掘、研究溧阳文化名人和考古新发现,开展一系列具有溧阳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特色的展览,同时开展各类社教以及志愿者活动,比如探寻金濑系列的阁贴之旅、太白之旅、信义之旅等研学活动,让市民和游客了解传承溧阳的传统文化。
       据悉溧阳正在南山竹海景区打造文化街区,启动山水园、夜公园等项目,推出溧阳特色的演艺产品,打造游子吟文化、非遗等特色文化名片。
       文旅一直以来都是溧阳的一块金字招牌,近年来天目湖品牌效应不断打响、“溧阳1号公路”频获荣誉、民宿打造取得成效、重点乡村旅游热度攀升、线上互动成功实践。下一步,溧阳将努力突破发展瓶颈,进一步打响文旅品牌。
(责任编辑: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