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信息发布 > 工作动态
全力构筑乡村游精品工程 打造我国特色旅游“金字招牌”
2021/3/5 10:24:55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网 [] [打印]

       刚刚公布的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农业农村部表示,今年将重点打造一批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乡村产业集聚区,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快速增长

       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我国旅游市场遭受较大冲击。第一季度,国内旅游人次有所减少。随着疫情防控态势的稳步好转,“低迷”的旅游市场逐渐“回暖”,2020年下半年中国国内旅游市场迎来复苏期。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国内游客28.8亿人次,比上年下降52.1%。其中,城镇居民游客20.7亿人次,下降53.8%;农村居民游客8.1亿人次,下降47.0%。国内旅游收入22286亿元,下降61.1%。其中,城镇居民游客花费17967亿元,下降62.2%;农村居民游客花费4320亿元,下降55.7%。

       然而,随着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城乡居民被抑制的需求仍将持续释放,乡村旅游成为新形势下人们外出游玩的首选方式。

       中国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杨彦峰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乡村旅游体系的逐步完善,自驾、短途、家庭亲子游成为乡村旅游市场新趋势。目前,国外乡村旅游发展较为成熟,已经形成丰富的乡村旅游体系,其产品主要包括:农产品生产基地型、动物农场型、花卉园艺型、乡村旅游购物型、乡村体验以及乡村度假型。相较而言,中国乡村旅游虽然发展较晚,但发展迅速,产品类型逐渐多样化。中国的乡村旅游类型产品主要包括农业观光游、休闲度假游、休学度假游、乡村土地产购物游、健身疗养游、乡村美食文化游等六种形式。

       随着国家旅游局推出的国民休闲计划,我国乡村旅游从2008年之后进入全面发展时期。城郊或乡村成为都市人远离“城市喧嚣,放松身心”的选择,乡村旅游随之兴盛起来。

       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休闲农庄、观光农园等各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到30多万家,营业收入达8500亿元。去年,乡村休闲旅游吸纳就业人数1100万,带动受益农户800多万户,产业带农增收作用明显。

       记者注意到,2020年受疫情影响,游客越来越倾向于慢节奏、短周期、近距离的出游方式,对安全、健康、舒适等旅游体验也更加看重。在乡村旅游产品的选择上,农家乐、蔬果采摘等形式的乡村体验型产品依旧占据着主导地位。生态风光型旅游产品、健康养生型旅游产品逐渐受到游客青睐。

       农业农村部日前表示,今年将按照《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要求,进一步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业,加强水、电、路、讯、网等设施建设,打造一批精品工程。

       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副司长周业铮表示,今年还将依托地域特征鲜明、乡土气息浓厚的特色种养、特色食品、特色手工业和特色文化等乡村特色优势资源,建设主导产业突出、规模效益显著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另外,新认定400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形成一村带数村、多村连成片的发展格局;发布全国乡村特色产品和能工巧匠目录,推介一批乡村特色产品和乡土手工艺能人,打造“乡字号”“土字号”特色产业“金字招牌”。

       精品工程是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从现阶段来看,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在飞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一些市场弊端。中研普华研究员薛圳扬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应着力解决好基础设施不完善、科技水平不高、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他表示,目前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经营管理的方式方法还不完善。我国休闲农业一般是以小户分散经营为主,规模有限。普遍存在缺少整体规划、缺少系统式设计、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等问题,缺少规范性的行业指导意见和规范的标准细则。另外,由于产业投资大、周期长,部分经营主体经济基础和发展能力较弱,质量不高。加之品牌意识不足、市场客源养成和营销宣传力度不够、专业化的旅游人才缺乏等,部分景点知名度不高,经营效益不突出。除此之外,目前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者大都是农民,文化水平和科技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欠缺,主要还是利用传统的农业技术发展休闲农业,发展休闲农业的科学理论不高、没有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难以适应现代休闲农业发展的要求。同时,他们的环保以及法治意识还有待提高。

       薛圳扬告诉记者,未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还是要着眼高质量发展,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多样化、个性化发展路径,以提升设施水平、服务水平、管理水平为重点,着力促进乡村休闲旅游业转型升级,实现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尽快打造成超万亿元的大产业。

       同时,要科学编制农村休闲产业发展规划,优化产业布局,明确产业定位,引领产业发展。要抓好主体培育,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吸引更多文旅企业、农业企业等下乡投资兴业,引导农民深度参与。

       最为重要的是,要实施精品工程,打造一批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景点和旅游线路,以点串线带面。要推进设施提档升级,加快健全完善旅游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要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修订制定一批乡村休闲旅游技术规程和服务标准,加强人才培训,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3月1日,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视频会。会议指出,要实施好《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拓展乡村功能价值,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到2025年,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达到32万亿元,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0%;培育一批产值超百亿元、千亿元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乡村休闲旅游年接待游客人数超过40亿人次,经营收入超过1.2万亿元;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员超过1500万人。

       对此,薛圳扬表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有利于产业链上各个行业的发展,助力百姓增收,助推乡村振兴、产业振兴,发挥乡村旅游富民效应,让更多的人感受乡村旅游的独特魅力。



(责任编辑:林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