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全疆首支旅游警察队伍——吐鲁番市高昌区旅游警察大队继成立以来首次统一配备专属警服,30名旅游警察崭新亮相,成为活跃在旅游景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旅游警察换新装,不仅换出了旅游人的精气神,更换出了旅游市场执法和旅游行业发展的新气象。
敢于亮剑的执法“新兵”
快速发展的旅游市场,呼唤执法亮剑的旅游警察。纵观吐鲁番旅游发展,吐鲁番是全疆最早实行改革开放的地区之一,也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2016年2月,吐鲁番市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全国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近年来,全国旅游市场上“黑车、黑导、黑店、黑社”等乱象不断,始终困扰着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如何彻底根治这些旅游市场“顽疾”,成为摆在旅游监管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为此,国家旅游局开出了一剂“猛药”:2015年国庆期间,全国首支旅游警察队伍——三亚市公安局旅游警察支队获准成立,标志着旅游市场专业执法建设迈出了重要一步。
作为全国唯一的热带滨海度假旅游城市,三亚做出了有益探索。作为世界上影响深远的“四大文化体系”的交融、交汇点“吐鲁番”,也正思考着为治理旅游市场乱象闯出一条新路子。
比火焰山更富有激情的是吐鲁番人的担当与创新。在新疆,旅游除了具有传统意义上的旅游经济功能外,还发挥着稳疆富民的重要作用,旅游执法创新也备受关注。2016年8月18日,吐鲁番市克服人员编制、行业等重重困难,率先组建了全疆首支旅游警察队伍——吐鲁番市高昌区旅游警察大队成立。吐鲁番旅游警察队伍一经亮相,便引发了全国关注,从旅游从业人员到游客都为之眼前一亮,也让人们深深感受到了这支队伍身上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之重大……
铁肩扛起旅游执法的“大旗”
2016年8月30日,吐鲁番市高昌区旅游执法大队处理了第一起涉旅案件:一男子将6张面值75元的葡萄沟游乐园旅游门票,以每张50元价格倒卖给游客。这是全疆首例由旅游警察处理的涉旅违法案件。
吐鲁番旅游警察迈出的每一步既是探索,也是责任。身着酒红色制服的旅游警察们,扛起了吐鲁番旅游执法的大旗。作为吐鲁番市旅游市场的守护者和游客的服务者,责任和使命促使他们夜以继日,投入工作。自成立之日起,不断加大旅游市场的监管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价格欺诈、欺客宰客、逃票倒票等旅游市场顽疾。成立以来,旅游警察大队共接处警32起,行政拘留5人,调节矛盾纠纷9起,收缴假证194本,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万多元,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争做旅游市场和游客“守护神”的真正含义。
如果仅仅只是为了“换新颜”而换新装,继续把旅游市场监管工作仍停留在表面,这不是吐鲁番旅游人的作风。在吐鲁番旅游管理者看来,“换新装”更要带来旅游业发展的“新气象”。从表面上看,统一配发制服,是为了适应吐鲁番独特的旅游环境需要。酒红色警服像极了火焰山的“喷薄之色”,也预示着吐鲁番旅游迎来了全域旅游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期。而事实上,配发新制服、带来新面貌,既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吐鲁番旅游服务质量升级的缩影,集中体现了吐鲁番市委、市政府打造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升级版、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战略部署。
2013年以来,吐鲁番市大力打造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升级版,推动旅游资源资本、旅游产品业态、旅游规划和基础设施、旅游服务能力和旅游文化融合“五个升级”,逐步实现一日游变多日游、季节游变全年游、观光游变深度游、景点游变全域游“四个转变”,努力把旅游业打造成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警察作为旅游服务能力升级的生力军,在旅游消费和旅游人数双双以两位数增长的旅游市场上,起到了既执法又服务的基础和核心作用。
从这个意义上说,吐鲁番旅游警察不仅是全疆首支旅游警察队伍,更是全国首支融合了旅游执法与服务的行业标兵。一方面,旅游警察坚决打击旅游市场违法行为,为游客畅游吐鲁番保驾护航;另一方面,旅游警察创新融入旅游市场管理、服务工作,力所能及地为游客提供满意服务,成为旅游执法与服务的“综合体”,其执法、工作、服务过程也成为了“全民、全时、全季、全业”发展全域旅游的关键一环,真正把人民警察的神圣职责与旅游人的靓丽、睿智和服务完美结合,用飒爽英姿书写了“流动的吐鲁番形象”的新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