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信息发布 > 工作动态
河南:2016年全省旅游工作会议典型发言摘要
2016/3/4 14:02:38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 [] [打印]

2016年全省旅游工作会议典型发言摘要


       2月25日,全省旅游工作会议在开封召开。会议回顾总结了我省“十二五”期间特别是2015年旅游业发展情况,过去的一年,我省旅游工作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好做法、好经验层出不穷。这些成绩饱含着辛勤汗水,闪耀着创造精神。会议期间,开封市旅游委员会主任刘震、三门峡市旅游局局长薛青池、栾川县旅游工作委员会主任孙欣欣、林州市旅游局局长牛宏伟、清明上河园景区副总经理夏汉琴进行了典型发言,介绍了他们探索出的一些成功经验。他们的发言涉及旅游产业的多个领域,他们的经验经受了实践检验,具有很强的操作性、针对性,值得学习借鉴。我们摘选了部分典型发言与大家共享,以期对今后的旅游工作有所促进,有所启发。

       开封市旅游委员会:抢抓机遇 开拓进取 努力开创全域旅游新格局
       2015年,开封市认真贯彻国家旅游局“515”战略,省旅游工作会议精神及市委、市政府1234总体思路,紧紧围绕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这一战略目标,以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信息化为主线,着力实施大项目引领,着力推进产业转型,着力推进营销一体化,着力探索全域旅游,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不断凝聚发展新共识,激发产业新活力,构建产业新格局新秩序,旅游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以标准化为抓手,不断提高城市旅游承载力和竞争力
       在2014年成功创建全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基础上,我们于2015年启动了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创建工作,通过建载体、“补短板”、强支撑,积极构建大旅游格局,全面提升城市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备度、规范度、舒适度,增强城市旅游承载力。各责任部门所承担任务和完成时间节点直接列入市政府工作台帐,定期检查督导,使一批全局性复杂性难题及时得到解决。为扭转旅游核心吸引物发展速度较快、旅游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城市旅游突飞猛进、县域旅游支撑乏力的不协调局面,启动了旅游集散中心体系、旅游咨询服务体系、旅游标识系统规范建设,先后制定出台了10余项标准化工作奖励扶持政策,2015年全市用于标准化创建资金达到3亿元。目前,涵盖城市道路交通、旅游集散中心、道路标识系统、旅游厕所、旅游咨询网络体系等的城市旅游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提升,基本实现了完备有效、规范达标。
       二、以品牌化为导向,持续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
       抓住国家“一带一路” 战略、中原经济区建设及郑汴一体化发展、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等重大机遇,借力借势,着力构建旅游发展大平台,努力实现区域旅游营销一体化。去年10月份,我们以“新丝路、新旅游、新合作”为主题,成功举办了“一带一路”城市旅游联盟成立大会暨大宋国际文化旅游分享会,搭建起城市交流和旅游合作的新平台。来自“一带一路”沿线17个省、自治区的33个城市的代表共同发布了《“一带一路”城市旅游联盟开封宣言》,开封市政府侯红市长当选首届联盟主席,开封成为联盟秘书处常设地,开启了区域旅游合作的新纪元。《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经济日报》等国家主流媒体在头版刊发消息,并配以大幅照片,图文并茂地报道了城市旅游联盟成立消息和菊花文化节盛况。作为联盟成立的直接成果,吉林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与开封市签署协议,双方互免景区门票,资源共享、品牌共建的合作新格局初步形成。实施创新营销、精准营销,成功开展了“一带一路”联盟城市走访活动,积极参加中国“四大名镇”、中原经济区城市旅游联盟等旅游协作体,与多家国内主流媒体合作,持续发布开封旅游资讯和产品信息。积极实施“旅游+节会”,相继举办了大宋年文化旅游节、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中国开封菊花文化节系列大型宣传活动,不断放大节会活动效应和影响力,使我市的节会经济风生水起,文化旅游品牌越叫越响,影响力辐射力越来越大。
       三、以产业化为引领,积极培育旅游新业态和新亮点
       持续强力推进新产品新业态培育。坚持创新发展、全城一景,以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为载体,保护文化遗产、延续历史文脉,把文化“活化”、使产品精品化极品化,统筹保护传承挖掘利用,实施文商旅一体化发展。从2013年的“一河两街三秀”到2014年“一湖两巷三园九馆”文化旅游新亮点,再到2015年的开封西湖文化景观建设工程、开封文化客厅等十大重点文化旅游项目,一批又一批全新的文化旅游项目不断呈现,沉睡的文化资源变成鲜活的旅游产品,散乱的旅游吸引“点”汇聚成旅游全要素的城市魅力之“网”,全城一景的全域旅游格局初步形成。开封市目前入库旅游项目达到了34个,其中在建项目17个,仅开封市朱仙镇国家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项目2015年就完成投资8.32亿元。督导景区主题化发展、规范化管理、精品化服务,一大批旅游景区分别投资对园区内基础设施、安全设施和服务设施进行整改提升,研发推出了系列旅游商品,从而使我市旅游产品更加丰富多元,结构更加合理优化,在更宽领域、更高水平上满足了各个层次游客的差异化需求。
       四、以信息化为引擎,提升服务的便利度和满意度
       “互联网+”是实现“智慧旅游”的基础,是发展旅游的加速器。按照“引资引智,市场运作”原则,从2013年开始,我们采用PPP模式率先在全省启动城市“智慧旅游”建设项目,并于2014年初建成投入运营,使“体验大宋文化,感受智慧开封”成为现实。去年,由腾讯公司为开封量身打造的“全民接力话汴京”智慧工程全面上线,成为全国首个全程真人导游“O2O”平台。积极打造互联网与旅游产业融合升级版,成功组建河南首家自媒体联盟——开封旅游自媒体联盟,开封智慧政务、微开封等10多家主流媒体的自媒体机构加盟。积极发展电商平台,引进了我省首家电商企业“土小宝”并复制放大,使线下体验、线上购物成为现实。目前,融管理、监控、调度于一体的开封市智慧旅游监控指挥中心建设推进顺利,保持了旅游信息化的先发优势。
       五、以TOI为标准,持续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坚持依法治旅,推动旅游市场治理从运动式治理、突击性检查向标准化、常态化监管转变,提高旅游法治化、标准化水平。以市场秩序综合水平指数(TOI)为标准,组织开展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探索旅游市场联合执法长效机制、“六位一体”旅游监督机制、旅游投诉统一受理机制、旅游安全长效监管机制等四项机制,围绕旅游用车、旅游用餐、意外伤害、旅游企业投保责任保险等关键环节,扎实开展“四查四除四保”活动。充分利用网络培训、实地讲解、专家授课等形式提高导游员、服务员、讲解员等一线员工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大力开展文明景区、文明导游、文明游客、文明市民评选活动,全市人民关心支持和参与旅游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

       三门峡市旅游局:强力推进项目建设 促进旅游转型升级
       三门峡是河南旅游的西部门户,也是国家黄河旅游带的重要节点城市和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城市。近年来,在省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紧紧围绕全省旅游工作总体部署,以建设休闲文化城市为目标,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全面整合优势资源,精心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取得显著成效。三年来,全市完成旅游项目投资73亿元,新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8家,4A级景区达到12家。2015年,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27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226亿元。市旅游局先后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招商引资先进单位、争取项目资金先进单位、经济社会发展突出贡献单位。
       一、坚持规划引领,科学谋划全域旅游项目
       为全面提高项目建设质量,避免无序开发和低水平重复建设。2014年以来,先后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委托专业机构高起点编制了《三门峡市旅游发展三年战略行动实施计划》、《三门峡“十三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三门峡黄河天鹅湖湿地旅游度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各县(市)区及一些重点旅游景区,也相继编制了区域性旅游发展和提档升级规划。这些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为全市旅游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及争取项目资金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在工作推进中,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和主导作用,策划包装旅游项目、超前储备旅游项目,今年及“十三五期间”重点谋划了三门峡黄河湿地旅游度假区、小秦岭国家级山地旅游度假区、高阳山温泉度假区、灵宝市函谷关文化产业园等投资20亿元以上的重大旅游项目21个,其中投资50亿以上项目8个,总投资770亿元,为高标准进行旅游开发和可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
       二、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开展旅游招商引资
       为有效解决旅游发展资金不足问题。近年来,我们依托资源优势,不断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通过“三专一委托”方式,先后多次到长三角、珠三角及北京等地开展精准招商,一批大型旅游投资项目先后落户三门峡,大量民间资本投向旅游产业。如:香港金怡集团投资80亿元建设高阳山温泉旅游度假区、上海力恒投资集团投资30亿建设河南御汤温泉中心、北京东旭实业集团投资20亿元建设三门峡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山西黄河石港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11亿元开发黄河丹峡景区、江苏龙鸣文化投资集团投资10亿元提升建设函谷关景区、灵宝民间资本投资5亿元开发燕子山景区。同时,我们还充分利用北京国际旅游博览会、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三门峡黄河文化旅游节等平台,积极开展招商活动。2015年,先后有灵宝汉山景区、卢氏大倪湾景区、陕州甘山公园景区、陕州地坑院区等17个项目成功与投资商签约,合同金额达到120亿元。外来资金的强势进入,为三门峡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活力,增强了后劲。
       三、全力打造精品,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为确保旅游项目的扎实推进,三门峡市政府连续三年下发《全市“大旅游”建设意见》,加大对旅游业的引导投入,并将旅游项目建设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进行考核。近三年来,市、县两级财政直接投入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建设资金达到9.6亿元,争取上级政策性扶持资金3500万元;高阳山温泉等三个重点旅游项目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1.45亿元,可带动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4.4亿元。2015年,我们围绕旅游精品景区建设、旅游产品提档升级,推进实施了“一带三园五区”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全年完成投资23.2亿元。其中:三门峡高阳山温泉度假区一期累计完成投资6.5亿元,建成2.6万㎡温泉中心室内馆、3万㎡室外温泉区、4万㎡五星级温泉酒店主体工程以及实景演出、水上游乐、滑雪场、汽车赛道等参与性项目,并投入运营。今年春节期间平均每天接待游客3000多人次,温泉与白天鹅、地坑院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形成了三门峡冬季旅游“观天鹅、泡温泉、玩滑雪、赏民俗”的精美组合。三门峡旅游综合服务中心累计完成投资5.8亿元,建成4000㎡的天鹅文化展示馆和旅游大厦特色美食商业城,成为三门峡中心商务区推进最快的项目。黄河丹峡旅游度假区二期完成投资4.8亿元,建成神仙峡、韶山峡两个新景区,拉大了景区框架;卢氏豫西大峡谷投资8000多万元实施景区提档升级工程,扩大了接待能力,暑期旺季日均漂流达到5000人次,并荣获三门峡市长质量奖;三门峡黄河公园、灵宝燕子山、灵宝娘娘山、渑池仰韶文化博物馆4家景区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同时,为强化中心城区旅游带动作用,从今年开始还将投资9亿元,实施“三园提升”工程,全面整合天鹅湖湿地公园、黄河公园和陕州公园,以创建5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集中打造集黄河体验、天鹅观赏、湿地保护、城市中央休闲区于一体的国家级黄河湿地旅游度假区,这个项目今年3月将全面开工,建成后将成为三门峡全域旅游的又一张新名片。重点旅游项目的快速推进,有力促进了旅游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推动了旅游产品的提质增效,引领了三门峡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栾川县旅游工作委员会:改革创新 示范先行 着力建设最佳旅游目的地
       近年来,栾川县围绕“全景栾川”建设目标,以深化旅游业改革创新为载体,旅游产品体系逐步丰富完善,旅游品牌影响力明显提升,旅游产业对县域经济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2015年全年累计接待游客111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和20%。2015年9月我县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授予“世界十大乡村度假胜地”,成为中部唯一获此殊荣的县份;2015年12月,我县相继被国家旅游局列为“首批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国际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和“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等创建单位;老君山—鸡冠洞旅游区、重渡沟景区分别被命名为“全国文明旅游先进单位”、“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一、扎实推进全景栾川建设,做好旅游扶贫开发文章
       从2012年开始,连续5年将全景栾川建设列为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着力构建大旅游格局。围绕“最佳旅游目的地”和“世界乡村旅游度假胜地”建设目标,聘请国内顶级专家编制《全景栾川整体规划》,做好短中长期旅游业态布局,推进旅游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多规合一,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围绕设施完善、环境美化、服务提升,对重渡沟村、庄子村、陶湾西沟度假区等10个乡村旅游点进行再提升。推进农家乐向精品民宿、乡村客栈方向发展,打造竹云里、仟那•观山等十大精品民宿。重渡沟村、石门土屋、美庐山庄、竹云里客栈等分别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乡村旅游示范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户”“金牌农家乐”。目前全县15个乡镇(管委会)中13个乡镇拥有景区,发展了重渡沟、养子沟等旅游专业村29个,农家宾馆826家,总接待床位3.1万张,全县旅游直接从业人员3.2万人,10.2万农民直接或间接参与旅游业,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1690 元增加到2015年底的8219元。
       二、创新开展旅游大营销,唱响全景栾川“四清歌”
       按照“中心开花、辐射周边、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扩大宣传栾川“春日清新,夏日清凉,秋日清爽,冬日清静”独特卖点,坚持“景区为主、政府为辅”的市场开发方式,深耕河南省内及北京、上海、山西、河北等10个省市的71 个客源城市。2015年全县完成团队组客87.9万人。针对省内市场开展“河南一亿人畅游全景栾川”系列广场活动,举办广场活动74场。针对省外市场举办“老家河南、吉祥洛阳、全景栾川”旅游推介会,在山西、陕西、湖北、安徽、河北、江苏召开旅游营销座谈会25场。推出重渡沟音乐啤酒节、老君山观海避暑节、伏牛山滑雪场“世界雪日”、龙峪湾萌宝星爸狂欢节、全国群众登山大会五大节庆活动,节庆贯穿全年,举办各类活动33项。新媒体运用方面,实现网站、微博、微信的托管运营,利用微信朋友圈、原创视频、微场景等新的形式掀起了宣传高潮。通过两年努力,栾川旅游客源市场半径由原先的500公里扩大到了现在的800公里,过夜游客比重明显增加,全县游客人均消费由2013年的380元增加到了2015年的615元。
       三、积极实施旅游招商和项目落地,以厕所革命为抓手,促进旅游公共服务配套
       把旅游业发展涉及的各个工程和一件件工作,细化成一个个项目来抓。“十二五”期间,实施了5000万元以上旅游服务业项目25个,总投资116.8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3个,5亿元以上项目3个。2015年我县实施了老君山、龙峪湾、养子沟景区升级改造,抱犊寨红色旅游景区二期工程和倒回沟旅游综合开发等共11个旅游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亿元,不断打造旅游新亮点。开展旅游招商引资,总投资3亿元的东北虎林园项目成功入驻栾川。启动全景栾川厕所革命,去年我县新建、改建A级旅游公厕103座,占全洛阳市一半。在智慧旅游建设方面,成立智慧旅游呼叫中心,发布了4001619666栾川智慧旅游咨询服务热线,24小时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和住宿调度服务;与国家旅游商品研发中心栾川研发基地合作,推动栾川旅游“一网双微”建设。目前我县正在与浙江深大智能公司、酷旅网等服务商合作,拟成立智慧旅游运营公司,进行智慧化管理、营销和服务。
      四、强化统筹管理,扎实开展文明旅游,促进由单一景区建设向旅游目的地建设转变
       1月12日,成立了国内首家县级旅游管理警察大队,有效遏制了景区私搭乱建、乱涨价等违法行为。组织乡镇、委局和旅游行业单位负责人开展酒店消防逃生、深潭溺水救生、索道故障救援演练,提升旅游突发事件处置能力。积极开展文明旅游,老君山—鸡冠洞旅游区被命名为“全国文明旅游先进单位”。在全县旅游系统深入开展“海明精神照我行,旅游行业当先锋”主题教育活动,省委做出了向马海明同志学习的重要决定,马海明事迹报告团在全省累计举办宣讲28场,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共鸣。

       林州市旅游局:“三色”美太行 平安来护航
       林州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境内的林虑山是八百里太行山最美的一段,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像一条蓝色飘带缠绕其间,世界各地的滑翔爱好者放飞在蓝天白云之上,形成了林州独有的红绿蓝“三色”旅游品牌。2015年,全市共接待游客571.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5亿元,其中接待韩国游客由2011年的0.6万人次增加到10万人次,被韩国观光协会评为“韩国游客最喜欢的中国名山”,成为继张家界、黄山之后接待韩国游客最多的山岳型景区。
       在推进林州旅游较快发展的同时,我们深知旅游是美的享受,旅游安全无小事,旅游安全是底线。2015年,全市共开展旅游安全专项检查4次,累计排查隐患384项,其中:立即整改150项,限期整改222项,落实整改372项,整改率达到96.88%;关停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景区(点)2个,隐患设施2处,确保了安全无事故。
       一、强化三种意识,建立长效机制
       一是安全就是最大效益的意识。每次开会,我们都用过去发生在身边的教训,给经营单位算经济帐、社会帐,使大家充分认识到:没有安全,就没有秩序,也就没有效益。思想上的高度重视和清醒认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平安景区创建和旅游安全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是严守安全工作的“三线”的意识。即在工作中“坚守底线,不闯红线,不碰高压线”的意识。使平安景区创建和旅游安全工作从形式到内容、从目的到结果、从系统到社会,入脑入心,家喻户晓。
       三是旅游安全是全社会共同责任的意识。既要求旅游部门担起应当担负的法定责任,也要求政府各职能部门不放松应负的法定责任。为此,林州市成立了由书记、市长为首的高规格旅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交通、公安、公路、安监、卫生、住建、旅游等12个安委会成员单位,也成立了相应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每年年初,市政府都要与各安委会成员单位签定《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通过逐级细化分解,做到了工作有人抓,问题有人管,责任有人担,形成了统一指挥,上下联动,责任明确,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
       二、抓住三个重点,制定工作台帐
       一是重点完善景区设施。太行大峡谷景区位于石板岩镇,是扁担精神的发祥地,也是“四有”干部谷文昌的故乡。2011年,与省建投进行深度合作后,在精细包装打造了王相岩、桃花谷两个景区的基础上,又新开发了全长近30公里的太行天路,使两个景区连为一体。2014年冬季,旅游公司投资1630万元,对13.5公里的旅游环线道路进行了拓宽改造,增设安全防护栏杆4.5公里,同时新建一个中转停车场。停车场上有20米的切坡,下有近400米的悬崖,虽然设计、招标、施工、监理等各个环节都把握的较好,但是出于对游客安全的考虑,去年我们痛下决心,责成太行大峡谷聘请河南省交通设计院的专家,现场勘测把脉、现场出具药方,最后决定:采取高压钻孔喷浆注射的方式进行安全加固,每个孔0.5厘米,辐射0.75平方米的半径,以梅花桩形式进行技术处理,总投资400余万元,是原来土石投资的6倍。通过改造,停车场由土石结构变为水泥结构,增加了安全系数。
       二是重点管好景区公交。太行大峡谷景区共有内部公交62辆,每天行驶在海拔1200米的太行天路上, 如果出现一起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设想。为此,我们在狠抓车辆年检等相关安全要件的同时,又采取了以下“五关”措施:一是司机上岗关。司机必须持证上岗、与劳务公司签订合同,并具有5年以上驾龄;二是车辆限速关。所有公交车辆都安装限速器,限速30码;三是晨会宣誓关。每天上班前,所有司机都要举手进行驾驶宣传宣誓;四是调度监控关。每辆车都装有GPS定位系统,车辆调度中心随时都有实时监控画面,一有违章行为就会语音提示;五是奖罚兑现关。每年评出5名最佳司机,给予荣誉和经济奖励。
       三是重点抓好旅行社用车。坚持“六不用、二保证”:即无营运资质的客运车辆不用,驾驶员无客运车辆驾驶资质的客运车辆不用,驾驶员无驾驶证的客运车辆不用,驾驶员无客运车辆上岗证的客运车辆不用,无旅游客运车辆专用标识的客运车辆不用,所租客运车辆近期没有进行安全检修的不用,保证组团用车外出单程200公里以上配置2名驾驶员,保证所用车辆按规定投保足额“车上人员责任险”。旅行社年内发生两次以上违规租车的,吊销其经营许可证。
       三、制定三个方案,严格责任追究
       为有效整合力量,变旅游系统的单打独斗,为全社会的齐抓共管,变临时的突击为长效机制,变被动应付为积极工作,我们牵头组织制定了三个安全工作预案︰一是以市政府文件印发了《林州市突发旅游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二是以旅游局文件出台了《突发旅游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三是各备案景区、星级饭店和旅行社也建立了各自的企业《突发事故应急预案》。这三个预案形成了一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责任网络。年初,市政府将各景区(点)、旅行社的安全管理纳入到年度目标考核中,以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安全督查并实施计分排名,对问题严重、治理不力的单位,实施一票否决。同时,依法责令其停业整改。

       开封清明上河园股份有限公司:提质增效 用品质赢得市场
       为更好的满足游客对旅游品质越来越高的要求,近年来,清明上河园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不断推动景区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充分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经过近三年来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清明上河园在景区建设、服务品质及产品开发等方面不断提升,取得了不俗的业绩,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一直排在全省景区的前列。2015年,公司共接待游客256.4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57亿元,实现净利润1.1亿元,主要经营指标均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一、严格按照国家5A景区标准,自我加压,全面提升景区旅游服务设施品质
       旅游基础设施是景区的载体,体现和决定着景区景观品质和服务的高低。近年来,公司严格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标准和旅游标准化工作的相关要求,并借助国家旅游局5A复核的契机,自我加压,加大对旅游服务设施及景观建设的投资力度,全面提升了景区旅游服务设施的品质。2013年以来,我们每年投资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及改造提升的资金都在千万元以上,每年新建和改造提升项目数十项,极大地改善了公司的景观品质。2013年公司投资1598.27万元新建和改建项目22个,2014年投资2208.7万元新建和改建项目29个,2015年计划投资5743.49万元用于对25个项目的新建和改扩建,三年累计投资额达9550.46万元。
       二、积极推行旅游标准化,全面提升景区服务品质
       清明上河园是我省最早一批实施旅游标准化战略的企业。在推行旅游标准化实施过程中,公司结合景区实际,制定了“发挥文化优势,彰显人文关怀,坚持细节取胜”的旅游标准化创建方针,牢固树立精品意识,不断强化服务理念,结合旅游标准化指南和景区实际,建立了《清明上河园旅游标准体系》、《企业标准体系表》等较为全面的旅游标准化体系;围绕旅游标准化实施,每年都开展多批次多层面的强化培训,并着重加大对一线员工的业务培训力度,2013年以来,我们每年培训员工人数都在4000人次以上,培训范围涵盖公司所有部门,确保景区服务品质持续提升。
       2015年公司接待游客256.49万人,再创景区接待游客历史新高,大量游客的增加既考验着景区的服务,也考验着景区的工作效率。2全年公司共举办各类培训11项,总培训人数达7456人次,培训时间累计达1481小时,培训范围涵盖公司14个职能部门。密集的培训带来了景区标准化服务品质的全面提升。以购票为例,为保障游客能及时购票,减少等待时间,将公司要求的“三快一慢”落到实处,一是加大对新员工在业务上的培训与考核力度,让新员工在日常的服务流程中按标准尽快熟悉业务,熟练掌握技巧;二是围绕标准化开展培训工作,不断完善标准化工作流程,将标准化融入票务员的基础工作中,使之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模式。通过不间断的培训学习,既提高了票务员的工作效率,也保障了在景区日接待量最高峰时期票务工作无差错。
       三、创新发展,不断提升景区文化内涵的品质,增加产品的竞争力
       创新是经营文化旅游产业的灵魂,景区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秉承这一发展理念,清明上河园以创意创新为引领,提出了“大型剧目震撼化、小(中)型剧目精品化、情景表演景观化”的发展目标,公司紧紧围绕文化阐释旅游,不断加强对剧目的改进及创新力度,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一是对大型实景演出《大宋•东京梦华》进行了创新,先后在演出中增加了大火场景、激光隧道、英文开场、与游客互动等内容,提升了市场竞争力,使其名副其实的成为开封夜游的一张名片,成为景区新的经济增长点。2015年,《大宋•东京梦华》接待游客21.61万人,收入4246.95万元,分别同比增长5.2%和13.8%。
       二是对大型表演进行了创编与提升,聘请专业文化公司创编大型马战剧目《岳飞枪挑小梁王》,在《汴河大战》的基础上,重新创编大型水上大战剧目《大宋•东京保卫战》,增强了游客观赏体验的真实感和震憾性,完成了景区演艺大型化的转型。
       三是对中型剧目《包公巡视汴河漕运》进行了升级改造,增加了桥上桥下、水上岸上的互动表演,增强了清明上河园虹桥片断的吻合度和观赏性、互动性。使之更加精品化,成为景区的永远的经典。选择部分重点剧目进行改编,如《蹴鞠》、《包公巡案》、《迎送新酒》等,提升了剧目的观赏性。
       四是对情景表演进行了丰富,再现了清明上河图中商贩叫卖情景,在虹桥广场增加商贩及相关人物叫卖情景表演,在情景表演展示方面注重角色人物的塑造和展示,如:乞丐、骑驴等均由单个演员完成与游客的交流和展示,对林冲与鲁智深情景剧表演进行了提升,使得小型剧目景观化、互动化。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