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熙攘攘巴拿恰
近日,从北川旅游局获悉,经过一年的辛苦努力,备受外界关注的北川羌城旅游区已通过国家旅游局评审验收,被授牌成为国家5A级景区。
走进新县城上万平方米的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咨询服务台、电子营销平台、警务室、医务室、邮政服务点等各种服务设施一应俱全,不时有三三两两的旅游大巴和观光电动车载着五湖四海的游客进进出出。旅游景观小品和旅游文化活动在新县城的巴拿恰、抗震纪念园等步行区域随处可见,公交车、站牌、广告牌上到处都有鲜艳的“羊角花”。按照国家AAAAA景区标准,北川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在县财政较为困难的情况下,投入专项创建资金建设186个项目,完善了旅游区软硬件,优化了旅游发展环境,促进了景区提档升级。
去年以来,北川县委、县政府充分挖掘自身影响力和独具特色的大爱文化、禹羌文化内涵,把旅游产业定位为北川主导和支柱产业加快发展,制定出台《北川旅游区总体规划》以及《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批鼓励性政策,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等诸多困难,建立“一个任务、一名领导、一班人马、一抓到底”的创建工作机制,制定《A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责任分解表》,30多个单位联动,圆满完成了国家AAAAA景区创建工作,旅游秩序日益规范、景区内涵不断提升。仅2012年一年北川就接待游客22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2.5亿元,直接带动就业1.7万人,占全县从业总人数的16.3%,旅游活县、旅游富民战略效益日益凸显。
5A景区的创建不仅促进了北川产业的发展,还给当地的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增收。在石椅羌寨,陈大爷一家正在把屋后的土地平整出来修建新房,“打算再建几间房子,好接待更多的客人”,陈大爷笑着说。
据了解,刚完成灾后农房重建,北川就指导石椅羌寨、吉娜羌寨等一大批条件比较成熟、特色鲜明的村庄借助现代公司管理理念发展起了乡村文化旅游业,并新建了羌族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和羌族文化培训基地,对服务员进行了羌歌羌舞的专业训练,发展了羌族独特的碉楼建筑和咂酒、羌歌、沙朗舞等羌文化。“旅游热”成长了北川48户特色餐饮企业,10家特色酒店,6家星级农家乐和1家星级乡村酒店。
在北川新县城的巴纳恰商业步行街广场,一身羌服的“羌山雀舌”茶厂老板牛义贵正忙着为现场的游客介绍羌茶历史和独具特色的“炒茶”工艺。不少游客也纷纷拿起相机对着表演羌族传统“炒茶”技艺的羌族小伙一阵狂拍。随着北川震后创建5A景区工作的推进和旅游品牌知名度的提升,以北川茶叶为代表的一大批高山生态农产品也打起了文化牌、旅游牌,不但注册了商标,还将传统的炒茶等工艺搬到景区。“这些做法既弘扬了传统文化,还增加了景区人气和内涵,实现了双赢。”牛义贵说。
据悉,北川还多次由县领导带队与成都、绵阳以及省内外多家知名旅行社合作,加大宣传营销力度,想尽一切办法争取尽可能早地成为九环线上的一个重要旅游节点和旅游目的地。九皇山国际狩猎场建设、禹羌休闲度假区建设等特色旅游项目也稳步推进,以禹羌文化为核心,羌绣、羌笛等文化产品和旅游纪念品陆续上市,旅游富民的各项规划逐渐成为现实。
新闻链接
北川羌城旅游区
北川羌城旅游区由5.12汶川地震纪念馆、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北川新县城景观轴(巴拿恰商业步行街、禹王桥、抗震纪念园)、吉娜羌寨等高品质旅游景点组成。其中,中国羌城不但集羌族建筑之大成,更汇聚了党和国家、全国人民、海外侨胞及全社会的无疆大爱;“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不仅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是全国最大、最全面纪念“5.12”地震事件的纪念馆;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是全国唯一全面展示羌族历史文化的民俗博物馆,是中国民俗博物馆北川分馆,也是中国最大的羌族民俗博物馆,被誉为“中国羌族第一馆”;巴拿恰商业街是集商业、餐饮、休闲娱乐、旅游接待为一体的特色步行街;吉娜羌寨是羌族文化体验观光地,也是羌族传统文化保存最完整的村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