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出席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与旅游界的同志们见面。这次会议将总结“十五”期间的旅游工作,研究“十一五”时期旅游业发展规划,部署2006年的工作,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会议。旅游业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对这几年的旅游工作是满意的,这次来就是要给大家鼓鼓劲、打打气,希望同志们继续努力,我们共同把旅游工作做好,做出更大的成绩。
对中国旅游业来说,2005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在世界局部地区动荡不安、恐怖活动此起彼伏、印度洋海啸等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出现,以及禽流感疫情突发等不利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全国旅游业仍然取得了明显成绩。2005年入境旅游人数约1.2亿人次,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约4700万人次;国内旅游者人数约12亿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约300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约5300亿元人民币;旅游业总收入可达到76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都在10%以上,这很了不起,应该充分肯定。
“十五”时期是我国历史进程中不平凡的五年,旅游业在这五年中也有着不同寻常的业绩。我认为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进一步发展壮大,实现了从旅游资源大国向世界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二是黄金周假日旅游制度得以完善,假日旅游市场快速发展,带动旅游业进入大众化旅游消费的新阶段。三是发展大旅游、建设大产业、丰富大市场的理念深入人心,旅游产品和旅游业发展模式日趋多样化。四是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目的地国家超过100个,旅游业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在国际多边和双边各种交流交往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取得这些成绩,应该说,是国家旅游局历届领导班子和全国旅游界的同志们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方针政策,团结一致、迎难而上、辛勤工作的结果,也是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方面高度重视、共同努力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国务院,向同志们,并通过大家向全国旅游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和家属,以及所有关心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同志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即将迎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新时期。关于“十一五”时期我国旅游业发展规划和2006年的工作安排,邵琪伟同志代表国家旅游局党组向我汇报过,我原则上赞成。下面,我就做好下一阶段旅游工作提几点要求和希望。
一、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指出“旅游事业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地搞,加快地搞。”经过26年的艰苦努力,旅游业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
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重点领域。作为需求潜力大的新兴产业,旅游业具有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双重特征。从发展的实际看,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特别是对其他产业或行业的关联、带动、影响和促进作用比较明显;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速度高于国民经济平均增长速度,发展空间广阔,市场需求巨大,资源条件优越,产业基础扎实,成长性好。这些都是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重要产业的有利条件。
由于历史原因,相当长一段时间,旅游业的产业属性未被充分认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推进,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旅游业的产业特征和综合功能,越来越认识到旅游业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据国家旅游局了解,全国已有24个省(区、市)将旅游业确定为支柱产业、先导产业或优势产业。部分地区的旅游业已经发展成为对当地国民经济起着重要作用的支柱产业;部分地区的旅游业已初具规模,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关联带动作用日益显现,已成为主导产业;还有部分地区,旅游业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资源很丰富、发展潜力大,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总之,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体现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特别是全国旅游行业的同志们要再接再厉,埋头苦干,为早日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努力把旅游市场做大,提高旅游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200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把发展旅游业作为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举措,提出要“积极发展文化、旅游、社区服务等需求潜力大的产业”。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也是保持明年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必要条件”。温家宝总理强调要“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扩大文化、健身、旅游等服务性消费”。中央关于坚持扩大内需的政策,必将带动包括旅游消费在内的国内需求出现一个大的增长。同时,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加快,老百姓的生活会越来越好,旅游休闲意识越来越强,消费能力不断提高,旅游业发展拥有广阔的市场基础。旅游业要牢牢把握机遇,因势利导,在拉动内需方面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在促进入境、出境和国内旅游三大市场协调发展的同时,要把国内旅游市场作为旅游业的基本立足点,重点抓好,加快发展;要用好用足国家鼓励服务业发展等方面的政策,结合旅游业综合性强和关联程度高的特点,认真研究新时期挖掘国内旅游潜力的措施和方法;继续完善黄金周假日旅游制度,多开发并推出适合民众旅游消费的旅游产品。此外,要大力整顿旅游市场秩序,下决心解决个别地区旅游行业内存在的质价不符、变向强迫购物、欺客宰客等不规范行为和问题,切实转变长期以来旅游业“一流资源、二流开发、三流服务”的粗放型增长方式。
发展旅游业,符合国家关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但关键是要将扩大旅游产业规模与提高产业质量、提升产业增长的效益有机结合起来,既要注重旅游业发展的速度,又要注重质量和效益,不可偏废。我们必须遵循旅游产业化的发展规律,统筹协调旅游开发与资源环境保护等关系。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全面推进资源保护型旅游开发方式、资源节约型旅游经营方式和环境友好型旅游消费方式,建设绿色旅游产业体系。同时,要充分发挥旅游的产业功能及对其他产业或行业的关联、带动、影响和促进作用,特别是要不断增强旅游业在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加强人文交流等方面的综合功能,这对旅游业协调快速发展至关重要。
三、以旅游促“三农”,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旅游业要发挥优势,主动配合,努力探索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新路子。一是深入推进农业旅游示范点建设。全国已经有300多个农业旅游示范点,要分类指导,引导不同类型的农业旅游和乡村旅游因地制宜,特色化发展。二是总结各地发展农村旅游的经验,推动农村旅游提升水平。“农家乐”越来越受到欢迎,已发展出多种新模式。我看过成都的幸福梅林,五个村子成规模地搞旅游,已经不是一家一户“农家乐”,而是比较像模像样,有的设施和服务水平跟城里的差不多。各地要注意总结规范引导“农家乐”健康发展,提倡多样性,提升服务水平,还要加强管理,防止“农家乐”成为赌博的场所。三是积极推动县域旅游和旅游小城镇建设。县域旅游和旅游小城镇贴近农村、富有特色,能带动农村发展,对保护环境和地方文化特色很有益。发展县域旅游和旅游小城镇,重点是要抓地方特色、文化特色,搞好与中心城市的旅游市场衔接。四是要扩大旅游区对周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许多旅游区,包括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休闲度假区大多在农村地区。要心系农民,把发展旅游区与致富一方百姓结合起来,带动农村发展,相关的体制和政策都要按这个要求来调整。国家旅游局把今年的旅游主题定为“2006中国乡村游”,这很好,要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有组织地推进。
四、抓旅游精品,抓有代表性的国内旅游目的地建设,推动旅游发展水平的整体提高
旅游业提高质量,重点在于抓好旅游精品和旅游目的地建设。旅游产品是一个迅速扩大的体系,要通过抓精品带动整体水平提高;国内旅游目的地已初步形成体系,关键要从最优秀的,最有代表性的目的地抓起。一是发挥中国的文化、自然观光旅游的优势。目前,一些顶级旅游资源作为旅游产品还不够完善,要在世界级旅游资源中推出一些保护和开发协调发展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地,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旅游精品。如黄山、九寨沟等景区,这些年非常注重环境保护工作,不仅风景优美,而且管理水平也有很大提高。要精益求精,率先发展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旅游精品。二是做好中国度假旅游产品,特别是海滨度假、山地度假、滑雪、温泉等康体休闲旅游产品的规划工作,引导其健康有序发展。海南三亚等地是冬季休闲度假的好去处,特别是对于北方地区乃至俄罗斯等国家的游客具有很强吸引力,希望你们加大宣传力度。三是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工业旅游等中国特色的复合型旅游产品,也要出精品。漳州后石电厂,就是一个很好的工业旅游点,我非常赞赏。我赞成在旅游产品建设中采用开放型发展方式,来促进旅游资源和社会资源的综合利用。但是按照旅游经济规律的要求,既然是产品就必须出精品,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四是要推动国内旅游目的地发展水平提高。当今旅游市场的竞争,主要是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国家旅游局提出在优秀旅游城市中推动争创“最佳旅游城市”,我以为这是件好事,加上旅游业逐步推动的县域旅游和旅游小城镇,旅游目的地建设必将发展成为一个体系。这项工作将成为“十一五”期间中国旅游业全面提高水平的重要抓手,各地要认真研究,统筹考虑,从试点抓起,逐步深入。目标要高,工作要实。
五、积极开拓入境旅游市场,全面推进旅游诚信体系建设
开拓入境旅游市场要紧紧围绕国家政治、外交、外经贸、外宣等工作大局,办好中美、中日等系列旅游交流活动。要加大海外宣传促销力度,不断提高宣传促销的综合效益,进一步加强旅游宣传促销的专业性,创新旅游宣传促销模式,形成海外市场促销的长效机制。要以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为契机,积极开拓入境旅游市场。2006年“俄罗斯年”、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展现我世界大国形象的良好机会。旅游部门要积极配合,制定并推进“俄罗斯年”旅游、奥运旅游和世博旅游推介行动计划。
旅游诚信体系建设是提升旅游产业素质的重中之重,是我们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关键所在。这里我想强调几点:第一,抓诚信旅游建设是旅游业“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以人为本”是旅游业的本质特征。旅游消费者对旅游服务满意不满意,愉快不愉快,主要看诚信服务到位不到位。因此,要通过抓旅游诚信活动,逐步建立旅游诚信体系,提高全社会对旅游行业的满意度。第二,旅游诚信体系建设是旅游健康发展的基石。当前旅游市场发展很快,市场机制建设和法治建设以及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的任务都很艰巨。国务院部署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整治行动以来,各级旅游部门做了大量工作,推动诚信旅游体系建设,治理和解决行业内存在的公众反映强烈的不规范行为和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规范市场秩序是长期任务,要扎扎实实抓基础工作,坚持不懈,抓出实效。第三,依靠各级政府综合治理。各地开展市场秩序综合治理的经验表明,地方各级政府运用多种手段,强化旅游市场规范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在城市和重点旅游区的范围内,旅游市场涉及到多个方面,对出现的问题政府可以协调行动。同时旅游诚信直接关系到旅游城市和地区的形象,政府要有保持优秀旅游城市形象的荣誉意识和责任意识,做到长期抓,常抓常新。第四,诚信旅游的重点是抓旅游企业。旅游市场主体的建设要从政策建设、法规建设和推进改革开放着手,但是最根本的要靠市场竞争、优胜劣汰。所以,我赞成向社会公开旅游企业诚信信息,引导消费者选择诚信经营者,惩戒失信经营者,加快市场主体成熟进程。
六、加强旅游队伍建设
我国旅游从业队伍总体上看是一支很好的队伍,大多数同志能够做到爱岗敬业,涌现了一批像文花枝同志这样的优秀代表,他们是富有时代精神的新典型,为旅游行业树立了好形象。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旅游从业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是队伍整体素质提升跟不上旅游业的发展需要。从业人员的责任意识跟不上,职业道德建设跟不上,知识水平跟不上。另一方面是从业队伍体制、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旅游业制度建设相对滞后,不利于从业人员素质的提升;旅游人才市场还没有形成有利于吸引高素质人才和专业化人才的机制;旅行社“零负团费”以及旅游市场秩序不规范的问题也对从业队伍建设产生了负面影响。
我同意国家旅游局在“十一五”旅游业发展中,把从业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和重点工作,这项工作要坚持不懈抓下去。首先,要突出加强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建设。大力弘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道德观念,增强从业队伍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国家旅游局计划今年召开全国导游工作大会,务必要开好。据我了解,60年代召开过一次 “导游翻译大会”,当时,周恩来总理接见了代表。新时期的导游工作要有时代性,要鼓励导游人员当好“民间大使”和“文化使者”。第二,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要从教育抓起,从培训抓起,采取多种措施提高从业人员知识水平、专业技能。要扩大导游的知识面,不能就山说山、就水说水,要有点历史文化知识的积累。可考虑请些年纪大、对旅游有兴趣的教师、学者当导游。对从业过程管理、企业管理、行业管理和社会化管理要衔接好、协调好。第三,要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工薪福利保障机制和成长发展的激励机制,促进全国旅游从业人员队伍稳定发展。总之,要通过各种措施和途径,使我国旅游从业人员队伍成为一支思想过硬、品德高尚、游客满意的队伍。
七、深化改革旅游管理体制,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职能
要在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不断完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对旅游资源开发的保护和管理,增强对旅游企业和旅游消费者的服务功能,提高对旅游质量的监管能力。这些年,各地发展旅游业在管理体制创新上有很多成功的做法。有的地方积极探索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大协作,推动区域性旅游,方便游客,提高效益。大香格里拉旅游就值得鼓励。有的地方在基层实行对旅游资源一体化的管理体制,实际效果也不错。要鼓励县市设置与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的旅游机构,进一步探索分层级的旅游管理体制,强化城市的市场监管和为旅游者直接服务的职能。
要创新旅游管理模式,形成适应新形势的管理方式。我赞成2006年推出首批白金五星饭店和5A级旅游景区,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进旅游行业标准化建设。同时,希望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积极支持旅游协会的改革,推动旅游协会加快成长为市场秩序的维护者,行业自律组织和旅游市场的重要中介组织。
最后,我特别强调一下旅游安全工作。安全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国内各种安全事故还时有发生。旅游安全工作责任重大,没有安全就没有旅游,要切实建立旅游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理机制,加强旅游安全工作。春节旅游黄金周即将来临,要认真做实做细各项工作,保证全国人民过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