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信息发布 > 旅游资讯
内蒙古:“渡·阴山”文旅品牌破圈发展的实践与启示
2025/9/5 11:53:27 来源:《实践》 [] [打印]

从“文旅荒漠”到“现象级IP” 


       巴彦淖尔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扣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创新实施“三借三转”发展路径,以“渡·阴山”文旅品牌为突破口,推动文旅产业实现从“小众越野”向“大众共享”、从“过境通道”向“精神地标”的跨越升级。

       2025年上半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1048.47万人次,同比增长15.5%。“渡·阴山”自驾活动接待全国游客16万余人次、车辆6.5万余辆次,品牌全网曝光量突破3亿次,实现了从“地理坐标”到“文化符号”、从“流量入口”到“产业生态”的蝶变,为边疆地区文旅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巴彦淖尔样本”。 

       一、主要做法 

       (一)借梯登高,构建品牌权威性。一是借智顶层设计。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将“渡·阴山”纳入北疆文化品牌战略,构建三级推进体系。联合行知探索等头部企业编制规划,串联7个旗县区百余处遗址景点,打造1600公里全域自驾线路。“渡·阴山”于2024年入选全国十大自驾旅游线路,2025年入选自治区十大自驾大草原主题活动和七大自驾旅游线路,巴彦淖尔市荣获“世界莫干山大会·文旅品牌推荐城市”称号;2025年“五一”假期活动参与人数同比增长超4倍。二是借势文化赋能。实施“文化解码”工程,建设“阴山文明基因库”,提炼“自然的山、人文的山、精神的山”三重内涵。依托网红打卡点,融合昭君出塞、卫青北击等历史元素,创新打造沉浸式叙事场景,实现“地理坐标”向“文化符号”的蜕变。三是借力行业发声。邀请全国自驾游领域行业领袖、知名专家,通过全国论坛、行业年会等高端平台推介品牌,形成“行业认证+口碑传播”叠加效应,推动品牌价值从“专业圈层”快速向“大众认知”跨越。 

       (二)借船出海,拓展品牌辐射力。一是跨界融合扩圈层。借力“万里茶道”、“全国自驾联盟”、“重走玄奘之路”等平台资源,与知名汽车品牌联名推广,推出“越野+生态+非遗”等主题线路。创新开发“最美国道331探北疆”、“沿黄公路赋河套”等新产品。2025年“五一”假期,外省游客占比达45%(较2023年增长9倍),江苏、福建、重庆等客源地游客数量首次跻身游客总量前十位。二是场景营销促转化。深挖河套文化底蕴,推出“渡·阴山”上草原、去村里、探北疆、到沙漠、去露营、尝美食、追赛事等品牌,构建“白天体验、夜间消费、全域业态”消费生态。组织“百名‘昭君’渡·阴山”等百余项活动,打造“传统游牧+潮流机车+大众自驾”多元化体验矩阵。沿线布局营地、租车、餐饮、住宿、低空经济等产业,提升镜湖、宝日汗图、呼和温都尔嘎查、潮格温都尔镇蒙古包文博园等营地,提升完善沿线标识标牌、停车场、充电桩、通信网络等配套设施。2025年“五一”假期,过夜游客增长61.54%,酒店民宿入住率达98%。三是数字传播强声量。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推出“渡·阴山”专题宣传片、纪录片、微短剧、微视频、主题MV、推广视频、电子路书等。累计刊发相关宣传稿件2000余篇、短视频3500条。获得央视等国家级媒体报道4次,微博、抖音等平台热搜上榜7次。创新“黄柿子火锅路演”、“市民广场推介”精准触达模式,实现从“本地小圈”到“全域刷屏”的突破。 



       (三)借缝插针,捕捉品牌传播点。一是精准触达受众。紧抓区域内外展会、赛事契机,开展场景化营销推动品牌“破圈”,成功举办十城推介、百城联动、千车万人“渡·阴山”跨区域营销活动,广泛吸引目标消费群体。二是培育市场主体。孵化本土接待公司数十家,培训专业领队百人,以自驾游为主体,联动推出高端定制、团建研学、大众露营等产品。签约全国渠道商百余家,推动“一日游”向“五日游”升级,人均消费提升300%。三是深化产业融合。延伸开发“天天那达慕”、麦田认养、非遗工坊等项目。2025年举办全区“自驾大草原 旅居内蒙古”暨“渡·阴山 游北疆”、“我在河套有麦田”、丝路集结赛、汽车越野拉力赛等活动30余场,带动特色美食、旅拍增收超亿元,成功将“活动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 



       二、取得成效 

       (一)从专业玩家向大众市场转变。塑造“渡·阴山 真英雄”品牌,分层设计“一日越野体验”与“五日深度游”产品,精准覆盖高端定制与大众休闲客群。大众游客占比从最初的5%提升至45%,年龄覆盖18-60岁广泛人群,实现从“小众爆点”到“全民热点”的跨越。 



       (二)从过境通道向旅游目的地转变。打造网红打卡点,引入热气球、无人机等新业态,开发智慧平台及电子路书,构建“快进慢游”体系。游客停留时间从6小时延长至3-5天,过夜游客占比从2023年的不足30%提升至36.6%,区外游客达16.15万人次,G6/G7高速巴彦淖尔段车流量突破40万辆。

       (三)从单一产品向产业生态转变。构建“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条,积极培育本土品牌,形成“自驾+露营+赛事+演艺+文创”深度融合的产业链。开发文创产品,2024年文旅综合收入突破205亿元,带动相关行业增收超3亿元,占GDP比重提升2.3个百分点。 



       三、经验启示 

       (一)坚持品牌引领,让文旅发展“有魂”。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挖北疆文化内涵,通过“文化解码”工程赋予品牌唯一性、专一性、第一性,成功打造具有强大精神感召力的地域超级IP。 

       (二)强化产业支撑,让品牌建设“有力”。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力+民众参与”机制,以基础设施建设、市场主体培育、四季产品创新为抓手,推动文旅产业实现从外部“输血”向自身“造血”的转型。 



       (三)注重长效运营,让流量转化“有效”。建立健全“宣传—活动—服务—反馈”闭环运营体系,通过精准营销触达目标客群、场景革命丰富游客体验、数字赋能提升传播效能,有效提升游客复游率,将短期流量成功转化为长期增量。 



       接下来,巴彦淖尔将持续深化“三个转变”成果,全力推动“渡·阴山”品牌从文旅品牌向城市IP跃升。聚焦“策划引领、宣传引流、资源整合、活动支撑”关键环节,将“渡·阴山”品牌打造成为河套文化龙头品牌,以品牌突破带动全域旅游发展,将品牌热度转化为产业动能,努力将巴彦淖尔市建成为全国自驾游目的地、高质量户外运动聚集区、旅拍打卡新“蓝海”和中国西部自驾游枢纽城市。

(于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