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和抗战精神,9月3日,天津博物馆推出“津沽烽火 浩气长歌”——天津市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文物展。 记者 曹彤 摄
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和抗战精神,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津沽烽火 浩气长歌”——天津市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文物展于昨日在天津博物馆开展。此次展览由市委宣传部、天津警备区政治工作局、市委党校(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档案馆主办,天津博物馆承办。
从1931年至1945年,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天津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坚持沦陷区斗争,创建盘山抗日根据地,有力打击和牵制日本侵略者,历经14年英勇悲壮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在付出巨大牺牲后,终于同全国人民一起,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展览包括“奋起救亡”“津门浩劫”“市区抗战”“盘山烽火”“赢得胜利”“抗战英烈”6个部分,通过390幅图片、144件文物、23件档案资料、3个视频、1处场景复原,生动再现了党领导天津人民浴血抗战的光辉历程、取得的伟大胜利和积累的宝贵经验,旨在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贡献力量。
文物不语,精神永承。吉鸿昌就义前写下的遗嘱、节振国缴获的日军军毯、八路军战士的笔记本……这些历史的见证,仿佛传来中华民族掷地有声的呐喊。展览中处处蕴含着舍生忘死的英雄故事。“1940年夏天,日本侵略者从蓟县(现蓟州区)、平谷等地调集兵力围剿盘山抗日根据地。当时,包森在莲花峰附近组织部队整训,突然遭到日军包围。紧急关头,警卫班班长马占东主动请缨,带领6名战士把日军主力吸引到莲花峰,使主力部队得以安全转移。可后来因为弹尽路绝,宁死不当俘虏的7名勇士砸毁枪支,集体跳崖,其中6人壮烈殉国。”天津博物馆历史研究部工作人员胡晓文的讲解令观众动容。
天津博物馆馆长姚旸说:“展览中呈现的烽火连天的岁月,既是对历史的铭记、对先烈的缅怀,也是对和平的守护与向往。我们将进一步深挖抗战历史资源,丰富展览内容和形式,通过开展更多社教活动,让更多人特别是青少年走进历史,让伟大的抗战精神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