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化和旅游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公布全国第二批“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名单51个,我省永定采善堂万应茶非遗工坊申报的《永定万应茶:文化兴、市场热》、宁德绿雪芽非遗工坊申报的《福鼎白茶:匠心茶事绘就乡村振兴画卷》2个案例成功入选。
推动非遗工坊建设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决策部署的重要手段,也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拓宽乡村地区就业渠道的重要措施。目前,我省福州、泉州、龙岩、宁德等地依托优质非遗资源,共设立了238个非遗工坊,并成为各地开展非遗保护、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载体,在带动当地群众就近、灵活就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永定万应茶:文化兴、市场热》:采善堂万应茶非遗工坊依托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永定万应茶而设立。工坊在传承万应茶古法制作技艺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传统技艺与现代生产技术结合,成功研制“万应茶袋泡剂”等新产品,实现“传统与现代交融、互补”,促进古法技艺与现代科技的结合。非遗工坊采用“工坊+合作社+农户”合作的模式,带动2300人参与就业,人均年收入达到5万元,在有序运用非遗技艺助力乡村振兴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福鼎白茶:匠心茶事绘就乡村振兴画卷》:绿雪芽非遗工坊依托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福鼎白茶制作技艺而设立。绿雪芽非遗工坊秉承“净守方寸地,延续子孙茶,一杯好茶成就美好生活”的使命,以“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福鼎白茶制作技艺传承发展,严格把控采摘、加工环境,确保品质,培育品牌。工坊致力于让茶叶成为乡村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在采摘、萎凋、干燥等每个环节都严格遵循传统工艺,确保茶叶的纯正品质和独特风味,开展传统白茶制作技艺培训、茶叶种植技术指导等工作,带动357人参与就业,其中含脱贫人口43人,助力人均年收入达到6.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