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信息发布 > 工作动态
江苏:蓝图化实景 久久更为功,推进“两廊两带两区”建设工作座谈会在宁召开
2024/8/6 7:06:04 来源: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 [打印]

       水和文化的相互成就,孕育了绵延悠长的千年文脉,塑造了“水韵江苏”的鲜明特质。《江苏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提出,以江河湖海为脉络,构建全省“两廊两带两区”文旅发展空间。2022年4月至2023年12月,省文化和旅游厅完成推进世界级运河文化遗产和滨海生态旅游廊道、扬子江城市休闲和陆桥东部丝路旅游带、沿太湖和洪泽湖生态文化旅游区建设6个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进“两廊两带两区”建设,8月1日,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南京召开推进“两廊两带两区”建设工作座谈会,总结交流“两廊两带两区”建设实施方案落实情况,分析当前形势,对深入推进“两廊两带两区”建设作出具体部署。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出席会议并讲话,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钱宁主持会议。

       “两廊两带两区”建设

       正在由蓝图化为实景



       杨志纯介绍,“十四五”以来,全省文旅系统围绕建设文化强省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目标,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两廊两带两区”建设,逐步展开“水韵江苏”美丽画卷,不仅完善了全省文旅发展布局,而且丰富了文旅产品供给,促进了文旅高质量发展,成为江苏旅游发展步入快车道的生动写照。截至今年6月底,已完成和正在推进的有214项,占到93.86%。

       形成一批助力实施重大战略的重要成果

       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和省重大战略,致力打造独具魅力的大运河文化、长江文化、江南文化、海洋文化体验地。

       围绕助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更加凸显江苏“美丽中轴”。陆续建成无锡惠山古镇核心展示园、宿迁皂河龙运城、扬州运河三湾等一批项目,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成为大运河文化带“江苏名片”。

       围绕助力长江经济带建设,致力打造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最精彩一段。南京幕燕滨江、镇江扬州“京口瓜州一水间”、南通启东圆陀角“江海交汇”等成为滨江文旅新地标。

       围绕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努力展开太湖美丽画卷。推动苏州平江核心展示园、吴江苏州湾、常州太湖湾等连幅成卷。

       围绕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不断增强徐州、连云港在陆桥东部丝路上的旅游吸引力。

       围绕助力实施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生态绿+海洋蓝”滨海美丽风光带。海上云台山、黄海森林公园、蛎蚜山国家级海洋公园等展现山海相拥、大美湿地、江风海韵特色风貌。

       围绕助力江淮生态经济区建设,不断展现湖群绿心生态旅游价值。建成宿迁“醉美湖湾”、洪泽湖古堰景区、高邮湖湿地景观带、里下河国家湿地公园等一批生态文旅融合发展示范项目。

       打造一批有知名度的区域文旅品牌

       围绕提升旅游现代化、国际化水平,加快培育具有世界水平、体现江苏水准的文旅品牌。

       推动世界级文旅品牌更加闪亮。苏州“拙政问雅”、扬州瘦西湖“二分明月忆扬州”、淮安“百里画廊”等旅游精品吸引入境游客乐享“中国游”。

       推动文旅创建品牌形成集群。以培育世界级旅游景区度假区为抓手,推动各级各类旅游产品提档升级。“十四五”以来,全省新增连云港连岛国家5A级旅游景区1家,常熟虞山尚湖、宿迁骆马湖、吴江东太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3家,总数分别增至26家、10家,均位居全国第一。

       推动“水韵江苏”文旅品牌更具影响力。旅游广告亮相央视和重要高铁站,累计带动综合曝光量约110亿人次。策划推出《游遍江苏》电视栏目和“你所不知道的‘水韵江苏’”大型融媒体栏目。建好用好“水韵江苏”全球传播中心,组织赴法国、西班牙、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开展文旅推介交流活动,让更多人了解江苏、感知中国。

       推出一批高品质的缤纷文化景观

       立足“廊、带、区”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不断完善众彩纷呈、体验多元的文旅产品体系。

       打造文旅融合新项目。建成606个主客共享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遴选10条文物主题游径,认定32个“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项目,建湖“淮剧小镇”、徐州《彭城风华》、南通启唐城沉浸乐园等项目广受好评。

       推进“旅游+”向“+旅游”转变。全省新增宿迁洋河酒厂等5家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6家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3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溧阳“1号公路”入选全国交旅融合发展十佳案例。



       推动智慧旅游创新发展。认定32家省级智慧旅游景区,8个项目入选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和“5G+智慧旅游”试点,江苏智慧文旅平台实现与“君到苏州”、南通“追江赶海”、“一部手机游盐城”等互联互通。

       培育一批文化传承发展的实践案例

       将守护水脉与延续文脉相结合,在推进文化传承发展上形成一批原创性、引领性实践案例。

       推动文物和文化遗产在有效保护中更加活起来。实施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认定3家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国家一级博物馆增至26家、位居全国第二,遴选推出省级非遗工坊60个、非遗主题旅游线路20条,苏州创成文物建筑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淮安区入选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单位。

       加强文化展示传播载体建设。组织创作完成大型美术长卷《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长江春色图》,打造“考古里的长江文明”等体现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精品展览,推出苏剧《国鼎魂》、锡剧《烛光在前》、话剧《沧桑巨变》、民族管弦乐《江河湖海颂》等反映时代新气象的原创艺术精品。

       注重用文旅赋能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苏州“平江九巷”、常州老城厢复兴发展、徐州户部山—回龙窝月光经济街区等项目实现文化遗存真实性、传统风貌完整性、社会生活延续性相得益彰。

       杨志纯指出,当前,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特别是“两廊两带两区”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新的更高要求。无论是推动文化传承发展,还是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都需要发挥旅游业的支撑和依托作用。随着改革进一步全面深化,必将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旅游发展内生动力,文旅高质量发展也必将迎来广阔前景、巨大空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奋进新时代新征程,全省文旅系统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重要指示和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通起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守正创新、提质增效、融合发展,高质量推进“两廊两带两区”建设往深处走、往实处落,努力用“走在前、做示范”的文旅生动实践,更好助力建设文化强省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

       “两廊两带两区”建设

       需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会议强调,“两廊两带两区”建设既是全省文旅发展的大布局,也是未来文旅发展的大空间,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持之以恒加以推进。要结合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改革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结合梳理“十四五”规划落实情况和谋划“十五五”规划,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更大力度推进“两廊两带两区”建设,努力绘就美丽江苏的生动文旅图景。

       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进一步拓展文旅发展新空间

       完善机制、创新实践、乘势而上,推进“两廊两带两区”建设协同互动,努力把江苏打造成为全域可游的魅力空间。

       推动江河湖海资源禀赋各展所长。围绕更好彰显水是“水韵江苏”最灵动的符号、韵是“水韵江苏”最深厚的意象、美是“水韵江苏”最多彩的印记,坚持以水为脉,统筹推进长江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着力打造“太湖美”“美丽清纯洪泽湖”文旅魅力湖区,建设“三个百里”滨海生态旅游廊道、陆桥东部丝路旅游带和黄河故道特色旅游联动发展带,全面展现各具特色、各现其美的“水韵江苏”风采。

       推动文旅资源串珠成链。加强文旅资源整合利用,以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沿海黄金旅游带、丝绸之路旅游带等为依托,建设滨江风光带、黄金海岸风光带、太湖百里风光带、古淮河风光带等,打造世界级、国家级旅游线路,在江苏形成“点状辐射、带状串联、网状协同”的旅游空间布局。

       推动区域协作相互赋能。强化厅加快“两廊两带两区”建设工作专班力量,既发挥对厅内相关处室的协调作用,又发挥区域合作尤其是对外旅游推广、跨区域产品线路打造、文旅项目建设等方面的协调作用。各地要坚持全省“一盘棋”思想,完善跨区域交流合作机制,实现资源汇聚、抱团发展,打造更多项目共谋、产业共兴、平台共建、市场共享的联合体,让“两廊两带两区”这个大棋盘越走越活。

       完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机制

       探索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江苏实践

       坚持以保护与传承为前提、弘扬与创新为关键、人文融通与经济浸润并重,更加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推动文化遗产在保护传承中焕发活力。深入实施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加强历史文化街区、村镇的整体保护和活态传承,完善博物馆体系建设,打造以文物资源为主要载体的文化地标,创新举办“水韵江苏·精彩非遗”展示季活动,推出更多“留人见物有生活”的非遗体验空间。

       打造彰显文化遗产经济社会价值的有效载体。深入挖掘大运河文化、长江文化、江南文化、江海文化、陆桥文化等价值内涵,精心打造蕴含中华文化符号、中华文明精髓的文旅产品,推动传统景区度假区在加快业态创新、产品创新、场景创新、管理创新中迭代升级、提质增效,用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业态、新产品、新场景,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阵地。

       提升数字技术在文旅领域运用水平。积极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发挥“数字长三角”、扬子江城市群等创意经济增长极作用,培育更多“智能馆长”、沉浸式夜游、实景演出等“数据要素×”“人工智能+”新场景,打造更多兼具“烟火气”“文艺范”“科技化”新产品,推出更多给人们带来新鲜感的共情共鸣新体验,以“数智蝶变”推动千年文脉和现代文明有机交融。

       完善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机制

       不断提高文旅产品供给水平和服务质量

       围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打造更多人们喜闻乐见的融合发展新业态新产品新服务。

       健全业态融合发展机制。推动遗产旅游、红色旅游、民俗体验游、博物馆研学游、乡村旅游等提质发展,引导工业旅游、体育旅游、低空旅游等加快发展,推广“跟着演出去旅行”“跟着赛事去旅行”“跟着剧(节)目去旅行”等特色旅游模式,通过加快培育多元融合、附加值高、成长性好的文旅新业态,增强文旅市场热力活力。

       健全“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机制。坚持把人文资源、生态资源是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依托生态公园、湿地公园、海洋公园、水利风景区等,大力推进生态旅游、康养旅游、海洋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发展,培育打造一批以滨江、沿河、湖畔、海湾为代表的生态旅游示范区,助力推动“公园里的城市”、特色田园乡村成为美丽中国的江苏表达。

       健全文旅公共服务融合发展机制。积极回应游客的期盼和关切,探索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融合发展新形态、新形式,推动文化惠民服务更好走进旅游场所,继续推进小剧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打造更多主客共享、功能融合的“文化驿站”。尤其是围绕提升旅游的便利度和体验感,健全完善景区停车场、标识标牌、游船码头、旅游驿站等旅游设施,构建“快进慢游”立体交通网络,跟进文旅场所全流程监管,让游客游得安心顺心舒心。

       完善“水韵江苏”文旅品牌推介机制

       持续提升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显示度美誉度

       聚焦优品牌扩影响,加快旅游品牌化建设步伐,打造更多国际国内有影响的标志性旅游吸引物,多渠道、立体式传播“水韵江苏”精彩。

       培育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度假区。依托大运河、苏州古典园林、黄海湿地、兴化垛田、里运河—高邮灌区以及11项世界级非遗,推动文旅资源的“顶级”转化为旅游发展的“顶流”,推进新一批高等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品牌建设,打造更多知名度高、竞争力强的旅游品牌,推出融入水韵浓厚文化符号的国际旅游精品线路。

       整体打造“水韵江苏”文旅大品牌。支持各地因地制宜打好“特色牌”,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和发展实际,在“水韵江苏”总体框架下,差异化打造不同具象的子品牌。各地也要把文旅资源宣传推介和品牌打造积极融入“水韵江苏”品牌推广体系,并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等多种渠道进行广泛传播,实现“一轮明月”与“满天繁星”相互成就。

       更加注重文化交流与旅游推广同向发力。深入实施“文化丝路”计划、入境旅游促进计划,持续推动我省促进入境旅游恢复发展“苏八条”落实,以“园林里的诗意相遇”“丝路中的水韵江苏”“流动的文明”“东方美学生活”“茶和天下”雅集等为主题,利用全球传播中心和旅游推广中心,加大旅游推广与合作力度,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来江苏打卡。

       完善各方协作工作机制 

       推动形成共建“两廊两带两区”合力

       进一步加强省市联动、区域互动,完善规划、政策、人才、资金等要素支撑,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工作新格局。各地要充分发挥好相关部门协作机制和旅游委协调机制作用,共同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文旅融合发展、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等重大项目建设。善于借用外力,积极协调和争取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在用海、用地、经费等方面对重点文旅项目予以倾斜支持,对培育发展优质文旅企业和新业态创新政策措施。及时总结推广各地推进“两廊两带两区”建设的经验做法和典型案例,共同推动各项重点任务落地落实,为文旅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贡献力量。



       各设区市文旅局主要负责同志、分管负责同志及有关职能处室负责同志,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职能处室负责同志,以及相关研究单位同志参加此次座谈会。


(责任编辑:于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