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支持 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到乡村亲近自然、体验民宿、品尝美食,体验慢生活的松弛感,正在成为众多游客的出游之选。推动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让其“出圈”又“出彩”,金融赋能不可缺少。
乡村旅游是旅游业和乡村特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助力扩内需稳增长的重要力量。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实施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推进乡村旅游集聚区(村)建设,培育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休闲露营等新业态,推进乡村民宿规范发展、提升品质。
今年“五一”假期,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总人次达1.72亿,实现乡村旅游总收入518.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9%和12.3%。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田园生活的向往,也寄托着浓郁乡情。与10多年前相比,越来越多的农村与农民加入发展乡村旅游的行列。而且,与传统旅游的接待能力相比,乡村旅游有更广阔的空间,就业机会与旅游收入的增长空间较大。文旅深度融合作为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能够提高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建设质量,丰富文化内涵,将增强乡村文旅从业人员综合素养和乡村发展内生动力,更多满足城里人对乡村旅游的需求。
今年以来,福建、湖北、河南等地的金融监管部门相继出台文件,支持文旅产业发展。福建提出,共建一批“金融+文旅”美丽乡村。支持银行保险机构选择一批区位优势突出、资源禀赋较好、村“两委”班子凝聚力强、有特色产业支撑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村)、省级金牌旅游村、文旅特派员试点村等开展“银村党建合作”“保村党建合作”等模式。支持“文旅专项贷”“乡村振兴贷”等政策与产品向农村文旅项目倾斜。陕西省财政厅4月表示,近期在中小微企业银行贷款风险补偿金下设立“文旅贷”子项目,为被纳入旅游景区及线路、文娱演出产业、乡村旅游等8条文旅重点产业链群的中小微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融资服务,对合作银行确认的不良贷款本金余额,给予最高50%的风险补偿。
农商银行是服务乡村振兴的“主办银行”,扎根县域,服务“三农”,有责任大力支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农商银行可以与当地工信、文旅等部门加强联系沟通,政银联动建立文旅企业和文旅重点项目融资“白名单”及需求库。特别是对于国家与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国传统村落,以及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和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应该利用好这些旅游文化资源,围绕乡村旅游数字提升、艺术提升、餐饮提升等工作,建立乡村旅游项目库。转变以往银行机构发展文旅产业只重视大项目的观念,要在入库项目中重点支持“农家乐”、乡村民宿等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主体。针对“白名单”及需求库内的经营主体,在贷款定价、融资期限、服务收费等方面按规定给予优惠和倾斜。
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解决普惠信贷“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难点与堵点,是农商银行支持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农商银行应充分运用自身点多面广和支农支小的优势,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和掌握乡村旅游业发展特点、经营周期及其金融需求,积极创新信贷产品,优化服务方式,加大对文旅上下游产业的扶持力度。同时,对符合要求的经营主体开辟“绿色通道”,完善授信“扁平化”管理机制,合理降低贷款申请门槛,优化申贷流程,快速审批放款,有效满足文旅消费领域需求。
金融赋能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例如,福建创新推广“景区收益权质押贷款”“景区开发贷”“古村贷”“民宿贷”“文旅企业应收账款质押贷”等专属信贷产品。浙江部分农商银行推出“民宿收益权抵押贷”,通过“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将民宿某一时间段的收益权以应收账款形式登记,并根据民宿每年的预估收益测算贷款额度,有效破解民宿业融资的难点和堵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各地农商银行可借鉴同业的有益经验,拓宽抵质押物范围,加大对乡村旅游产业的信贷支持,提供更匹配、更精准的金融服务。
(责任编辑:赵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