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下午2点,宜良县张宜花园餐厅外的停车场已经停满了车。走进这家“网红餐厅”,游客正忙着在满是多肉植物的花园里拍照。
在斗南,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引进的荷兰降价拍卖系统,平均4秒交易1次,每天下午1点开盘,900多名鲜花经纪人严阵以待。今年2月,斗南花卉电子交易中心现代化鲜花远程拍卖系统PC端上线,斗南鲜切花实现远程同步竞拍,买家无需前往拍卖大厅就能轻松参与竞拍。
近年来,昆明加速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旅游业态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优,推动旅游资源产品化、旅游产品市场化,旅游产业正在高质量发展。
擦亮“金字招牌” 丰富旅游业态
四川游客林洋已经把昆明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5月18日,在教场中路拍蓝花楹写真的林洋说:“这里空气好,有花有水有山有湖,来到昆明我就不想走了。”
在安宁市温泉街道温泉小村一家客栈里,到此避暑的山东游客王女士说:“每年夏天,就想来昆明避暑,不仅气温适宜,还有看不完的花,逛不完的公园。”客栈负责人赵建烨介绍,他经营的客栈到夏天基本都是客满状态,“大多数都是外省游客过来度假,一住就是一两个月。”
当前,昆明正在精心策划和培育“观鸥季、赏花季、食菌季、市场游”等特色旅游产品,丰富文化体育旅游产品供给。其中,昆明的优势资源鲜花是重要的一环。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春天,蓝花楹算得上是昆明最火的“网红”。网络上,为了看一场绽放的蓝花楹,特意飞到昆明的人不在少数,甚至成为一种春日潮流。在小红书上搜索“昆明蓝花楹”,会跳出数以万计的笔记,蓝花楹成为昆明当仁不让的“流量密码”。
而在蓝花楹还没盛开的季节,昆明被樱花“统治”——樱花米酒、樱花蛋糕、樱花奶茶、樱花民宿、樱花美甲……粉色的赏樱经济掀起新一轮消费热潮。漫步在春日街头,消费者不仅能“看”樱花,还能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体验各式各样的樱花经济。
与蓝花楹盛花期相近的是三角梅。5月的昆明,小区居民楼、道路两侧、米轨铁路旁,一道道三角梅“花瀑”引来市民、游客竞相打卡。从昆磨高速两侧到丹霞路,从三角梅之乡宜良到昆明市区的小吉坡、翠湖南路……三角梅布满昆明的大街小巷。
在昆明,每个月都有花可赏——1月梅花、山茶花,2月牡丹、油菜花、木瓜花,3月樱花、桃花、梨花,4月杜鹃花,5月蓝花楹、马缨花,6月鸢尾花……各种鲜花与蓝天相映,把春城的魅力与浪漫展现得淋漓尽致。
昆明是世界知名的“春城”“花都”,花卉是昆明的“金字招牌”。围绕这块“金字招牌”,昆明目前正在文旅融合发展上下功夫,围绕市场和游客需求,完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配置,丰富旅游业态、旅游产品供给,不断提升游客体验感和满意度。
深挖“花田潜力” 做好产业文章
如此丰富的花卉资源,让昆明在发展花卉产业上拥有了非常良好的基础、条件和潜力。
滇池南岸的晋宁区,是全球温带花卉最佳产地,云南省花卉产业布局重点县,连续3年被列为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云南花卉产业项目建设区,已形成以月季为主,绣球花、康乃馨等花卉品种为辅的发展格局,年产鲜切花55.66亿枝。
当下的昆明,正以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为引领,加快标准化体系建设,推动体制机制、研发育种、生产技术等各领域创新,为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在晋宁区宝峰街道清水河村,“月季博士”李淑斌主理的月季种质资源基地里,一树树月季花美不胜收。他介绍,经过几年的研发,目前基地已收集2000多份国内外月季品种,建成月季种质资源库,选育出具有中国古老月季和云南野生蔷薇优异基因的新品种,为鲜花安装上自主研发的“芯片”。
云南省农科院花卉研究所与呈贡区政府合作建设的国际花卉技术创新中心,今年集中推出76个在斗南成功培育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风”月季新品。
月季(玫瑰)种业不断壮大的同时,昆明的其他花卉也在滇中大地盛开。报道显示,同比荷兰、日本的花卉品种迭代速率,昆明花卉几乎每3年替换一次,各类花卉新品种的市场生命周期都在大幅缩减,每年各个花卉育种公司的测试品多达一两百个。
新品种要进入市场,需要长时间的种植试验和市场观察。于是,把鲜花种植基地和交易场所打造成为“网红打卡地”是昆明鲜花+旅游的一大特色。
在晋宁区清水河村,当地依托李树斌的月季种质资源基地,发展农旅观光、餐饮、民俗文化等乡村旅游产业。如今,清水河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月季村,前来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而在安宁市八街街道,近万亩食用玫瑰花海每年吸引数十万游客前去体验玫瑰饼、玫瑰酱、玫瑰酒等特色产品,创造了不小的经济价值。
而在斗南,体验“花花世界”已经成为外地游客到昆明最热衷的旅游方式之一。2022年7月,斗南花市入选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2023年,斗南花卉产业园区共接待游客400余万人次,旅游收入超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