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文物普查、进行考古挖掘、征集村史村事等,提振人们赓续历史文脉的信心和决心,砥砺勇担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志气和锐气。
贵州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高质量摸清文物“家底”;“乡愁印迹——贵州村史村事征集”主题宣教活动,从最小的社会单元入手,“为乡村述史,为乡愁立心”,更好保护传承乡村文化、涵养培植乡风文明;普定穿洞遗址最新考古研究结果,延伸了这片土地上人类活动的时间线,将本地区人类活动历史往前推到5.5万年前……一段时间以来,我省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方面大事不断,进一步充实和彰显了多彩贵州的悠久历史和文化魅力。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保护文物就是保护历史。黔中土地上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是奋力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生动实践地、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文化强省的重要基础和巨大优势。开展文物普查、进行考古挖掘、征集村史村事等,提振人们赓续历史文脉的信心和决心,砥砺勇担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志气和锐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正确处理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与旅游开发的关系,“摸清家底”有的放矢,才能让丰富的文物和文化遗产为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文化强省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强基础。黔中地区的文物和文化遗产,反映了上万年的人类繁衍生息的痕迹,记录了上千年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历史,浓缩了建省以来数百年风云激荡的岁月,见证了数十年来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是历史事实、精神文化、风土人情等的集中体现。这些不可再生、不可替代文化资源,根植于这片热土,随着时代发展变迁而丰富,成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鲜活教材。
脱离了这些基础,谈文化的传承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贵州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对省境内地上、地下、水下的不可移动文物,包括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进行普查。这必将进一步摸清我省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底数,有利于我们准确判断文物保护形势、科学制定文物保护政策,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不断夯实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文化强省的基础。
扬优势。优势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东西。丰富的文物和文化遗产是基础、是前提,加大挖掘整理、研究阐释,让“沉默的”文化遗产“开口说话”、揭开历史的更多“神秘面纱”,则是发挥优势的关键所在。
今日贵州,红色文物所蕴藏的红色文化令人热血沸腾;“王学圣地”代表的阳明文化让人醍醐灌顶,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让人心驰神往、饱含家国情怀的屯堡文化令人荡气回肠。发挥优势,就是立足基础向历史追问,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揭开“神秘面纱”、串联古今脉络;要在现实积极作为,通过宣传、推广、运用,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与时代潮流相融通。
文化遗产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贵州大地上多姿多彩的文化遗产,蕴藏着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卓越智慧和共同记忆,是延续历史文脉、激励奋斗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文化基础。立足基础、发挥优势,追寻文明之源、触摸文化之流、夯实自信之基、激发传承之情、高扬发展之志,一个更加立体、全面、饱满的贵州形象呈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