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信息发布 > 工作动态
首届文化遗产旅游大会综述
2023/11/29 10:51:37 来源:中国文物报 [] [打印]

近日,由中国文物学会、中国文物报社、2023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组委会、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首届文化遗产旅游大会在桂林召开。大会以“跟着国宝去旅行——推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为主题,围绕“文化遗产价值的旅游阐释”“文化遗产旅游特色产品开发”“跨界文化遗产主题游径建设”“文化遗产+旅游跨界合作新方法”四个议题,探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路径。来自30余家文博机构代表150余人参加大会。

理论探索 开拓新视野

作为享誉世界的文化遗产大国,我国文化遗产增益旅游历史文化底蕴的价值尤为凸显。依托丰厚文化遗产资源的旅游更为根深叶茂,大力发展文化遗产旅游,积极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之间的良性互动,既有利于保护文化遗产,又有利于发展旅游业,对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段勇以《国家文化公园与文化遗产主题游径建设》为题,分析了主题旅游与游径建设的发展趋势,探讨了国家文化公园与主题游径建设相衔接的重要意义。他认为,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五大国家文化公园作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象征,天然具备游径建设的良好条件,应在做好顶层规划的基础上,继续加强跨区域的协作,重点提升道路交通支持水平,稳步推进游径体系建设。他表示,与国家文化公园相关的文化遗产游径建设,在宏观主题构建方面,要广泛、深入挖掘各线路、各区段、各形态的历史文化内涵价值,体现其“中华文化重要标识”的国家定位;在整体表达形式方面,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借助国际话语体系,兼顾国内和国际游客需求,实现内涵、价值的有效传播。

国际博协亚太地区联盟主席、上海大学教授安来顺表示,价值是阐释文化遗产资源的核心,文化遗产的价值阐释为旅游的“故事讲述”增加了深度和广度,提升了游客体验的品质。随着“可持续旅游”理念和实践的形成与发展,文旅行业在价值阐释方面达成共识,越来越多的城市把盘活文化遗产资源纳入当地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体系中,文化遗产的“超经济”力量持续增强,逐渐演化为一种“发展动力”。为了更好实现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和传承,使其成为建设我国文化强国的宝贵资源,必须将文化遗产有效纳入旅游规划、开发管理,以及阐释传播的全链条中去,大幅提升公众对文化遗产的重视理解和保护意识。

河南省文物局原局长田凯聚焦中国文化遗产价值挖掘与旅游转化,重点讨论了中国式文化遗产旅游的时代特征、中国文化遗产基于旅游的价值挖掘、中国文化遗产价值研究与转化的现存短板等热点内容。他提出,中华文明的连续性特征促使文化遗产价值挖掘具有整体性和关联性,讲好中国故事是文化遗产价值挖掘的根本使命,要全面认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深刻把握历史发展的清晰脉络,充分研究阐释文物与文化遗产承载的历史信息与文化内涵,立足当代实践,为赓续中华文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贡献。

科技驱动 发展新业态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进步,成为促进文旅事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引领文旅创新理念和方向的数字技术底座,也是文旅产品和服务新型应用场景塑造的依托,有效推进了文化遗产旅游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中国电信集团文宣行业事业部总裁徐守峰以“云网数智安”为切入点,详细介绍了中国电信集团在文物安全监管平台建设、智慧博物馆业务体系构建、数字云展厅打造、天翼数字藏品平台搭建等方面的典型做法,充分展现数字文旅正在快速走向创新驱动的蓬勃发展现状。他在讲话中说到,“文旅+元宇宙”实现了二维平面到三维立体的演进,让文旅边界和定义得到系统性重构,也为激活、重塑文旅新场景创造更多可能,以智慧旅游为核心的现代旅游体系建设进程将进一步加快,沉浸式数字化文化遗产旅游新模式也将为游客带来更多的获得感和体验感。

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SSV)技术部副总经理张骁介绍了腾讯成立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的契机与期望,并对其在“数字文保路径探索”“数字文化+科技”“人工智能+考古探源”“数字孪生+保护传承”“活化利用+数智人”等数字文化领域的业务内容和发展方向展开论述。他认为,如何记录、延续、传承文物所承载的信息、民族情感,是关乎每个人的时代命题,而数字科技将打通中华文明探源以及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的卡点,让消逝危机不可逆的文化遗产“永生”,真正帮助文物留存、呈现,甚至活现,成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重要驱动力。

创新实践 推动新跨越

在案例分享环节,与会嘉宾通过分享文化遗产旅游典型案例,展现了各地在加强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作出的贡献,并对如何助推文旅产业实现突破性跃升,寻找到发展新方向新路径提出积极思考。

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级巡视员李云丽提到,厦门市文物和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拥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不可移动文物1960处,作为旅游热门城市,应在未来我国文化遗产旅游发展新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会上,她围绕“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世界文化遗产+文化元素”“传统文物景区+科技赋能”等文旅创新案例类型,深刻探讨了故宫鼓浪屿外国馆、鼓浪屿管风琴艺术中心、厦门胡里山炮台为增进文旅产业跨界融合所作出的宝贵尝试。她在交流对话中提到,必须在确保文化遗产本体无干扰、无破坏的前提下,才能将文化遗产的保护及活化利用与旅游有机结合,从而推动其更好融入现代生活。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车宁以《全力打造博物知旅,提升博物馆旅游首位度》为题,深度介绍了江苏省“博物知旅”活动季的情况。他表示,“博物知旅”作为江苏省文物局组织策划的首个文博类主题活动季,所开展的主题活动既鼓励各地博物馆对文化遗产进行深入挖掘,承担起传播的义务和责任,也让博物馆的欣赏者主动成为博物馆宣传员、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有效体现了博物馆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贡献度,发挥了博物馆以文化人的功能和作用,并成功构建博物馆资源赋能文旅发展新平台,对于丰富“水韵江苏”文旅品牌内涵,推动文化和旅游高水平融合具有促进作用。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各类文化遗产既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次大会的举办立足于文旅融合发展新阶段,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着力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赋能旅游业态转型升级,促进文化遗产的长久保护和永续利用。


(责任编辑:林德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