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通县朔北藏族乡郑家沟村新一轮驻村工作队续写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驻村工作“新篇章”。今年6月以来,驻村工作队围绕目标任务,立足村情实际,认真履职尽责,通过积极争当村党组织的“指导员”、乡村振兴的“战斗员”、排险防汛的“安全员”、精神文明的“宣传员”、农民群众的“服务员”,充分发挥了驻村帮扶主体作用,切实做到巩固成果有成效,有效衔接有举措,乡村振兴有新局。
抓党建,强堡垒,强化政治引领工作队坚持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驻村帮扶工作的首要任务,不断提升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通过开展第一书记讲党课、村委干部党建观摩交流、党员面对面谈心谈话、看望慰问老党员等党组织活动,进一步规范“三会一课”制度,加强党员管理,拉近党群、干群关系,充分调动村委干部用心想事、用心干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激发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并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把党建工作与驻村帮扶工作紧密结合,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防返贫监测帮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中突出党建引领作用。
排险情,防汛情,保障村民安全
面对汛期,工作队将村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根据雨情雨量及时分析研判,启动“叫应叫醒”机制,充分发挥20户联保制度,及时转移安置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群众,未雨绸缪,将隐患遏制在萌芽状态。针对村常住人口一半处在地质灾害区的情况,工作队着重加强雨后次生灾害宣传教育,使村民知晓预警信号、熟悉撤离路线和避险地点,确保受威胁村民免受次生灾害影响。并时刻关注24户地质灾害避让搬迁户的房屋施工、通路、通水、通电等情况,针对搬迁村民情况多种多样,进行分类施策,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工作任务,做好搬迁工作,保障村民生产生活有序稳定。
强文明,促振兴,丰富群众文化
农村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也不断提高,多姿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工作队重视对群众文化的引领与带动,充分发挥文旅行业优势和自身工作优势,通过积极开展村文化活动,为村民提“智”增“知”,对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精神助力。驻村以来,为村民提供图书、期刊500余册,宣传册500份,组织文艺演出2场,知识讲座2场,红色电影展播3场,组织57名少先队师生学习农耕文化活动1次,组织60位老年人参加重阳节活动1次。
工作队切实落实医保、社保、教育、就业等公共服务政策,让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走入”村民家,解决村民“急难愁盼”的事。工作队积极对接相关单位帮扶村民18次,75人,争取帮扶资金 48600元。针对村里常住人口中老年人居多的情况,今年新建成老年之家1栋,为老年人提供餐食和交往场所,让老年人安享幸福美满晚年,营造老有所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和谐氛围,提高村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乡村振兴工作任重而道远,驻村帮扶工作必须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要求,脚踏实地,抓住重点找准突破口,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工作队将始终以坚定的政治信念、饱满的精神状态、务实的工作作风,投入到驻村的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行业优势,锲而不舍打出党建引领、培育产业、文化帮扶、帮办实事的“组合拳”,坚决把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好、拓展开,不断增进人民福祉,使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