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沙发布摄影团“肖克”
“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这是杜甫走过的长沙;“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这是李白心中的长沙;“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这是毛泽东看过的长沙。无论是春色无边,还是秋色无限,长沙总是那么热情爽利、丰美跳脱、充盈自在,一切都“辣”到好处,让人沉醉。
世界媒体艺术之都、东亚文化之都,这两大国际性品牌,是长沙站位世界舞台的影响高度;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这两大国家级示范品牌,是长沙融入国家格局的创新担当;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成为“两大千亿支柱产业”,彰显长沙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的强劲支撑。
2月22日,首届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实地考察座谈会在长沙举行。长沙将以申办首届全省旅发大会为契机,坚决扛起“强省会”战略的重大责任,奋力建设国际文化创意中心和国际旅游中心城市,为湖南建设文化强省和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作出更大贡献。
#01
省会长沙,一种分量一种担当
“天上一颗长沙星,地上一座长沙城”,作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从殷商青铜的鼎盛、楚汉屈贾的情怀、三国孙吴的繁华,到盛唐人文的荟萃、宋代儒学的弦歌、红色故土的盛名,长沙,在历史的长河中,始终熠熠生辉。
红色,是长沙的大城底色。有人说,一部湖南史,半部近代中国史,毋宁说,一部长沙史,半部近代中国史。时务学堂维新变法,让湖南成为“全国最具朝气的省份”;华兴会里,黄兴、宋教仁等开“中国内地革命之先声”;武昌起义,长沙首应;新民学会里,最早发出了创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构想;秋收起义,“霹雳一声暴动”;长沙会战,上演抗日战争的英雄史诗。
山水洲城,这是对长沙风貌最形象的概括。岳麓为屏,湘江为带,橘子洲浮碧江心,浏阳河曲绕城外,湖泊星布,冈峦交替,城郭错落其间。当春天湘江水涨,满目帆影风樯流向洞庭;夏夜橘洲清风送爽,看一轮明月照耀天中;秋阳里麓山无边枫景,“霜叶红于二月花”,冬日里灰汤雾气蒸腾,“温泉水滑洗凝脂”——长沙四季之美,各臻其妙。
#02
文旅融合不断取得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长沙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和市“十四五”规划确立了“打造国际文化创意中心”的战略目标,提出“实施文旅融合新工程”等战略举措,长沙文旅按照“融入世界格局、对标国内先进、引领中部发展、强劲省会引擎”的思路,推动文化旅游全领域、全方位、全要素、全链条深度融合,文化旅游发展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山涵英气,水蕴诗情。在长沙,你总能发现这座城市优雅的一面。湘江这条流淌着诗情的河流,如今有了鲜明的注脚。顺江而下,从谢子龙影像艺术馆、李自健美术馆、湖南美术馆,到位于湘江与浏阳河交汇处的“三馆一厅”,再到长沙美术馆,和着涛声,人们可以听到一座城市抒情的心跳,这种心跳会在梅溪湖里荡起涟漪,湖畔的梅溪湖大剧院,如芙蓉花开,吸引着人们踏月而来。
变化中的长沙,令人惊艳。短短几年时间,长沙崛起了雨后春笋般的文旅项目:三馆一厅、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炭河古城、方特东方神画、铜官窑古镇、华谊兄弟(长沙)电影小镇、国金中心、湘江欢乐城……近三年,全市共建重点文旅项目112个、总投资863.03亿元。2019年,全市文化旅游支出10.86亿元;2020年,支出11.52亿元,同比增加0.66亿元、增长6.1%;2021年,支出12.4亿元,同比增加0.88亿元、增长7.6%。这些项目,有如明珠,点亮了山光水色,赋予了城市新的想象空间,激活了无数人放飞自我的渴望,给了一座城市不断向上攀升的青春感。
新与旧的顾盼生情,优雅与活力的相得益彰,文与旅的充分交融,丰富的业态,让长沙更具梦幻。这种梦幻,当然不仅仅是因为焰火,这一发源于长沙、传承千年、纵恣闪耀的古老花火,像笑脸,像音符,像楚汉名城澎湃千年的心跳,以山、水、洲、城为幕上演的橘子洲焰火,泼洒绘就一幅盛世中国的恢弘画卷,令人心驰神往。
素有“不夜城”之称的长沙,多次入选“中国最美夜景十大城市”,多次上榜“网红城市”。作为超级网红,文和友和茶颜悦色已经成为现象级的存在,不论是排队超七千桌的神话,还是为一杯茶打飞的而来的传奇,文和友、茶颜悦色能捕获年轻人的,是一种时尚其表、传统其中的韵味。同样,在都正街、西园北里、太平街、坡子街、登隆街、白果园巷、化龙池等老街巷里,亦能感受到古韵其表、青春其中的活力。
长沙的韵味是愈加迷人的,这种韵味的本质或是如此:在青春时尚之外,有着提炼升华传统的深情,或者说,在古韵悠长之外,有着捕捉时代气息的敏锐。这种韵味也是一个象征,她象征着城市发展从粗放式向着精细型转变,文化消费从低端向高端拓展,城市形象从内敛走向开放。
数据最有说服力。“十三五”时期,长沙累计接待游客达7.3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8692.99亿元;文化产业总产值累计突破1万亿元,分别约占全省的1/5、1/3以上。全市2018年文化产业增加值624.65亿元,GDP占比约为6.0%;旅游收入1808.05亿元,增加值592.25亿元,GDP占比约为5.38%。2019年文化产业增加值674.27亿元、GDP占比约为5.84%;旅游收入2028.97亿元、增加值636.77亿元、GDP占比约为5.5%。2020年实现旅游收入1661.32亿元,接待游客1.52亿人次,2021年实现旅游收入1926.44亿元,接待游客1.82亿人次。
一系列城市名片,矗立起长沙自信的丰碑。先后入选世界媒体艺术之都、东亚文化之都、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等殊荣,成为全国知名“网红”城市、中国夜经济十强城市、全国十大热门旅游城市;五一商圈、阳光壹佰凤凰街获评国家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太平街入围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长沙文旅产业发展辐射力、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长沙文旅的飞速发展,让长沙这座城市的面容,愈加饱满丰盈,浪漫自在。
#03
聚焦“强省会”战略,扛起“强文旅”责任
文化是城市发展的基因和血脉,旅游是城市发展的窗口和名片。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旗帜鲜明地提出实施“强省会”战略,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重视长沙的文化旅游发展建设,要求长沙发挥龙头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以省会文化旅游的高质量牵引全省发展。
奋发向未来 文旅更精彩
长沙申办首届全省旅游发展大会,既体现了省会城市的责任担当,也是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推进强省会战略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