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7月,我国旅游相关企业19.47万家,其中民营企业共有12.95万家,占比66.5%。而未来的十年到二十年,很多企业将面临着企业继承的问题。
“旅二代”,将决定着中国文旅民营企业高度与未来。为此,我们邀请了三位“旅二代”讲讲他们的故事——这些人的出生起点高,但需要翻越的高度也会更高。
开元森泊陈俊:有个“了不起的老爸”,有压力更有动力
莫干山森泊湖滨区俯瞰
“开元森泊”是开元旅业集团重磅升级的“酒店+乐园”一站式休闲度假新品牌,目前已开业的有杭州森泊和莫干山森泊两个项目。短短两年时间里,开元森泊凭借树屋、恒温水乐园等特色项目和一站式度假的高分体验,成为亲子家庭最青睐的度假目的地之一。与此同时,更多森泊项目也已落地山东日照、嘉兴南北湖、浙江舟山等地。
从开元到开元森泊,陈俊不断地学习成长,并带领着开元森泊开启了属于年轻人自己的故事。
陈俊表示,和父亲的互动中,有太多的事情对她来说影响深远,虽然都是一些小事,但在潜移默化中,让自己受益颇深。
她说:“记得上高中的时候,我要在全班同学面前演说,小小的几段话,我紧张得前一天晚上一直在念叨,怕自己讲不好。老爸笑嘻嘻地说:‘有啥,我以前演讲也常紧张,紧张得快说不出话,但慢慢讲多了,就看不出紧张了。’我当时觉得,整天在员工或者各种大会上自如发言的老爸都有紧张的时候,瞬间觉得好很多了。”
她回忆起自己刚刚进开元实习的时候,经常抱怨上司对自己不重视。但陈妙林却淡淡地说:“你不是以我女儿的身份在工作,而是作为开元的员工身份在工作。你有想法是好事,更多时候需要你自己和上司去沟通,能不能做看你自己有多少能力。”
她说:“世界上有很多事业成功的父亲,但是对我们来说,拥有一个正直善良朴素谦卑有超强毅力生活健康的父亲,更让我们感到自豪。”
虽然陈妙林一直不希望女儿进入旅游业,但兜兜转转,陈俊和妹妹还是进入了开元,进入了酒店业。“因为我知道,做自己喜爱的事情很重要。我爱旅游,我对酒店业有感情,我希望我们年轻人的很多想法能够被听到、启用、实践。这是我进旅游酒店的真正原因。”
现在,陈俊除了事无巨细地了解每个酒店运营的细节,多听取运营团队的运营中的难点痛点,也鼓励团队的同事积极努力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当意见没办法统一时,便需要一定的决断力,身体力行地去完成任务。
在她的带领下,开元森泊名气越来越大,也开创性地利用新型网络传播途径和方式打出了自己的品牌。“我们现在也在完成开元森泊从服务,到课程、VI、IP各个方面的标准化。也就是说,随着开元森泊加快发展,我们希望客户无论到了哪个森泊,感受到的服务、设施设备、课程,看到的标识标牌,都是统一的。”
传承与创新成为陈俊身上最好的标签:做自己喜爱的事情,坚持不懈,不忘初心。
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区余海忠:把产品做精做好,不断成长
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区
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区兴建于2004年,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骑射之地、游牧之所”的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境内,占地16000亩,是内蒙古中西部接待规模最大的草原休闲度假目的地,也是鄂尔多斯市重点项目扶持单位、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单位。
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区余海忠
余海忠抓住草原文化大打“特色牌”,使得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区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发展。他觉得这一切得益于父亲的教诲。
“平常聊天时问父亲某件事情该怎么做,他果断拒绝告诉我答案。父亲逼迫我想办法,自己承担做错的后果,交了很多学费后就明白应该怎么做事。”余海忠说。
企业危急时如何解决企业生存问题?为此,余海忠和管理人员走遍了国内所有的草原景区,把每一个草原类景区值得借鉴的环节点都记在心里。在不断的探索学习过程中,一点点地融会成自己独有的管理模式及发展思路。
为吸引游客,他们决定对鄂尔多斯草原进行差异化打造,并找到了“马文化”的定位,用文化打造差异化。
“鄂尔多斯草原有一句广告词‘鄂尔多斯草原马上见’,蒙古马是蒙古族文化的集中体现,骑马是游客来草原旅游的重要目的之一。只要我们认真做就一定可以在草原类景区脱颖而出。”他说。
围绕“马”,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区开展了多个项目,有骑马、马术课、天天赛马、马文化展厅、马术俱乐部、马厩养马展示、马术剧表演。此外,通过讲解员讲解马文化展厅详细了解蒙古马的习性,在马术剧中观看漂亮汗血宝马的英姿。去年,他们打造了马术剧《英雄》。
现在,鄂尔多斯草原实行预约制,每天限量接待游客。景区需要足够精致、环境优美,才能有更多让游客到景区游览、度假的理由。“未来,鄂尔多斯草原将坚持做环境精致、定位精准的草原度假景区。在努力创新中炼化,持续改进中磨练。”余海忠说。
“经过十多年的风风雨雨,我认为做企业需要诚信并精益求精。”现在的余海忠已脱去了青涩,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但是否是一名“合格的旅二代”?余海忠微微一笑,自信地说:让时间说话吧。
辽宁大黑山景区张积伟:做自己喜欢的事,就是幸福
辽宁北票大黑山旅游景区位于辽宁省北票市西北,距北票市区30公里,现为国家4 A级旅游景区、辽宁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公园核心面积29.4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3%。
大黑山旅游景区聚集华北、内蒙及大兴安岭植物的特点,植被野生天然林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从天空看,大黑山是连绵千里的群山,在大黑山东北面, 建造了“东胜神洲”“镇山之樽”“承恩亭”等多个景点。这些景点全部都以天然象形景观为载体。
作为“旅二代”,张积伟从父亲身上看到了果敢坚毅,以及对于旅游的热爱,在传承的同时,他提出旅游必须要创新。对于父亲的爱延展至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注,“中华孝道”景点应运而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成为人生实践。
提起父亲,张积伟的语气中带着钦佩和亲近。他说,父亲从小就生活在大山里,对大山有一种莫名的情感。2014年的偶然一次机会,父亲跟朋友来到大黑山,在爬山的过程中喜欢上这里,并决定在这里投资,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招商引资,而且一待就是六年。在规划和修建大黑山景区的时候,父亲已然50多岁,为了能让山上的游步道更适合行走,他一天爬五六次山,亲自规划线路,只为给游客设计出舒适的观景线路。他对旅游行业的这份热爱和执着一直影响着我,我也抱着在这里扎实干的决心,希望将景区发展得越来越好。”
为什么打造“中华孝道”这个景区?这和张积伟还有一定的关系。
张积伟回忆,当时陪着父亲在爬“中华孝道”这条山路,山路很难走,我就和父亲说:“山上的风景真好,可路太难走了,要是有条好走的路就好了。”就是这样的一个聊天,让我们突然想到,为何不在景区建设一条无障碍山行道呢?就这样有了这条路,其初衷也是为了方便老人、儿童等,因此叫“中华孝道”。而我也一直有个想法,就是等父亲老了,推着父亲重走这条路,让他再看看当年我们一起设计的这条路。
“记得大学的时候,老师曾说,人的一生如果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并每天用心的去工作,那将会是人生中的一件幸运的事。而我就是那个幸运的人,因为旅游业就是我的兴趣,而我现在也正在从事这份工作。”张积伟说。
三位“旅二代”,虽然各自的经历不同、对于旅游业的理解也有差异,但是他们都努力从父辈身上汲取着营养,也在付出自己的思考与心血,不断打破与超越,“创新”是他们的共识,“付出”是他们的使命。他们让我们看到“传承”的真正含义,那就是“继往开来”“永葆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