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信息发布 > 工作动态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汪一洋厅长到汕尾市调研文化和旅游工作
2021/6/3 11:17:59 来源:汕尾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 [打印]

5月30日,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汪一洋一行到汕尾市调研文化和旅游工作。汕尾市委书记张晓强会见了汪一洋厅长,双方就汕尾文化旅游事业、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进行深入交换意见。

汪一洋一行先后到彭湃故居、赤山约农会旧址、红海湾经济开发区、城区金町湾旅游区、长沙村、新村、晨洲村等地开展实地调研。汪一洋在参观彭湃故居、赤山约农会旧址时指出,汕尾是一座革命的城市、英雄的城市,汕尾革命历史跨越“建党初期”“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等各个时期,是中国共产党近代革命史的缩影,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组合度高。汕尾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物的重要指示精神和重要论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到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要加大汕尾革命文物挖掘申报、保护利用工作力度,形成特色鲜明、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文物发展平台,充分发挥革命文物资源在推动全市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红色文化旅游品牌等方面的独特作用,特别是要抓住建党100周年契机,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为民办实事”活动,大力开展红色文化研学、旅游活动,让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要建立健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体制机制,市和县(市、区)文旅部门要参照国家、省的做法,尽快成立革命文物科(股),按照健全机构、稳定队伍、充实力量、提高素质的要求,切实加大工作力度。


微信图片_20210602142858.jpg


汪一洋指出红海湾滨海旅游资源禀赋很好,景观价值独特,在省内乃至国内都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发展旅游业潜力巨大。红海湾开发区一要以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注重规划引领,加强规划设计,在资源开发、景区建设、配套设施建设中融入本地元素、增进人文内涵,打造有特色、有品位、有内涵文旅项目;二要围绕市场需求,游客所需来谋划建设项目,增强游客体验感、舒适度,让游客愿意来,来了以后留得下,走了以后还想来;三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文旅龙头项目,带动全域发展;建设一批高档次的度假酒店,提升接待服务水平,满足中高消费层次游客需求,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汪一洋强调,金町湾旅游区沙滩岸线长,周边生态环境好,酒店、公寓等配套设施较为完善,交通便捷,要进一步对标省级旅游度假区,不断完善“吃住行游购娱”配套服务,抓紧申报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要加强营商环境建设,切实抓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尤其要注重抓好滨海浴场和海上游乐项目安全管理,确保万无一失。汪一洋对长沙村、新村、晨洲村通过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做强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旅游发展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鼓励长沙村、晨洲村创建国家A级景区。同时,希望汕尾各级政府继续加大投入,把资金用在刀刃上,抓好旅游配套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民宿,提升乡村旅游文化内涵,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品牌,做优做强乡村旅游,打造乡村旅游A级景区“汕尾样板”。

下一步,汕尾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将认真落实汪一洋对汕尾市文旅产业提出的指示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把汕尾打造成为中国滨海休闲旅游最佳目的地,把文旅产业培育成为汕尾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的目标定位,切实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抓好规划编制工作。以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为指引,以“全域文化旅游顶层设计”为抓手,开展文化旅游资源普查,编制《汕尾市全域文化旅游发展规划(2021-2035)》。尽快建立汕尾市文旅融合发展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已牵头起草了《汕尾市文旅融合发展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征求意见稿)》,正在按程序征求相关单位意见。同时,起草制定《关于加快推进汕尾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汕尾市民宿管理暂行办法》《汕尾市旅游资源管理办法(试行)》,正在按程序办理,争取在文旅融合发展大会前出台。

(二)抓好精品景区建设和提升。一是做优存量,按照《国家旅游景区等级评定标准》,突出现有9家A级景区的汕尾特色与文化优势,提升一批3A级、4A级核心景区,启动环品清湖5A级景区创建推动创建5A级景区,着力构建精品旅游景区体系。二是做大增量,成立工作专班,全力推动保利金町湾、螺洞-共光梅园创建4A级景区,陆丰浅澳海底花园、红海湾东尾村、陆河县北中村、海丰黄羌林场运动小镇、辰洲村生蚝基地、长沙村、城区老德头工业旅游点、海丰附城镇新山村创建3A级景区,重点指导红海湾开发区申报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认定,力争通过省的验收认定,实现汕尾市“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零的突破。组织专业团队力量,下沉到一线,指导金町湾申报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

(三)加强对外宣传推广。紧紧围绕2021年接待过夜游客、旅游总收入双增长15%的目标,科学谋划、创新思维、攻坚克难,持续推进宣传营销推广工作。一是积极参加深莞惠汕河(3+2)推介活动和省文旅厅组织的各项宣传推介会、展会、博览会等活动,组织各县(市、区)及文旅企业参加2021年广东国际旅博会、第十七届深圳文博会等,联合深圳市、河源市组织文旅行业企业前往宜昌、西安开展区域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加强与广之旅等大型旅行社加强客源市场推广合作,主动到目的地客源市场专题推介汕尾文化旅游。二是举办庆祝建党100周年全国百家旅行社汕尾采风行活动、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诞生地广东汕尾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发布推广活动、汕尾红色文化研学精品线路发布会、外地人眼中新汕尾宣传片、“冬养汕尾暖冬暖心”微视频创作大赛等活动,开通红色旅游和滨海旅游专线巴士,在汕尾高铁站、市区重点商圈发布文旅品牌宣传广告,展示汕尾市独具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和文化旅游形象,共同打造汕尾文旅新名片。三是大力培育开发冬季“候鸟”旅游市场,策划包装一批冬季旅游产品,整合全市各地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策划好红色经典、滨海度假、生态休闲、温泉养生、海鲜美食等汕尾十大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做大做强“候鸟”市场,做实“冬养汕尾”品牌。

(四)切实抓好革命文物保护工作。扎实做好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评定工作和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整合汕尾革命文物资源,组织实施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和重要意义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配套设施建设重点工程,重点推进海丰红宫红场、陆丰周恩来同志活动旧址建设,打造文旅融合品牌。围绕发生在汕尾红色大地上新时代重大事件、重大节点、重大工程,研究确定一批重要标识地,助力汕尾打造中国滨海休闲旅游最佳目的地。积极培育以革命文物为支撑的红色研学旅行和红色教育精品线路,把红色游与滨海游、乡村游、生态游、文化游、南粤古驿道游相结合,把革命文物、重要革命遗址和主要的历史文化名城(镇、村)、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旅游景区等串联起来,打造汕尾红色农运之旅、南昌烽火之路等一批经典红色旅游线路,提升红色旅游产业的聚集度和辐射度,助力汕尾经济发展。

(责任编辑: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