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临近,正是旅游出行、生产经营、春耕生产时节,为保证全省人民度过一个欢乐、祥和、安全的节日,省安委会办公室、省应急管理厅对节日期间安全风险进行专题会商研判,提示各地、各部门及社会公众,关注相关风险,做好安全防范。
关注森林草原火灾风险。综合气象因素和节日特点,“五一”前后全省火险气象等级较高,踏青、农事等活动致火源管控难度增加。提示各地、有关部门,森林消防指战员和企业,要加强火险形势研判,强化巡护检查,严格火源管控,广泛宣传教育,做好应急准备。社会公众要增强森林草原防火意识,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进入林区禁止一切野外用火,禁止带火种进入林区。如发现火情,应立即拨打12119森林防火报警电话。
关注交通出行安全风险。“五一”期间是旅游和各类生产经营活动旺季,可能出现“补偿式”人员流动高峰,省内高速公路、省道及部分农村道路交通压力将大幅增加。提示各地、有关部门和企业,要化解交通安全隐患,加强宣传教育,严厉打击交通违法行为,提升道路安全基础建设和通行保障能力,压实运输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广大交通参与者和社会公众,要增强自我防范意识,严格遵守交通法规,不违规违法驾驶和出行。
关注旅游安全风险。提示各地、有关部门和企业,要全面排查景区安全风险隐患,加强对大型游乐设施及高风险项目的监管,适时分析研判景区游客流量,主动预判天气等各类因素可能带来的风险,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强化各项安全及应急措施,确保游客安全。广大游客要提前了解旅游目的地天气、交通情况,谨慎选择高风险高刺激性旅游项目,尽量避免前往客流高度聚集的地区,远离“不合理低价游”。
关注春耕生产风险。“五一”前后,正值我省农忙和农机运行的高峰期。农机上路、田间作业、农村地区劳动力流动频繁,交通和春耕生产安全压力增大。提示各地、有关部门和企业,要做好春耕期间运力保障和农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全面排查农用车辆隐患,加强监管执法巡查。针对春耕农忙期群体性、潮汐性人员流动现象,要组织志愿服务保障。广大农民和春耕生产参与者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守法劳作。
关注生产安全风险。提示各地、有关部门和企业,要突出危化、煤矿等行业领域,严格落实监管责任,组织节前和节日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生产经营单位要落实主体责任,严格安全管理。要规范现场作业,重视安全防护,避免因抢工期、抢进度,不遵守安全规定而引发生产安全事故。假期坚守岗位的企业员工要提高安全意识,严格遵章操作。
关注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风险。提示各地、有关部门,消防指战员和企业,要督导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应急演练,切实消除各类安全隐患。保证消防设备设施运转良好,保障安全出口畅通、标识清晰。对购物人流进行合理疏导,避免踩踏事故发生。广大消费者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热门消费场所高峰时段人员高度密集,尽量错峰前往。随时关注周围环境,确保自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