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信息发布 > 工作动态
复苏提速 旅游业需多路径融合发力
2020/8/6 15:12:27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 [打印]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文旅产业发展面临较大冲击。

“从今年文旅企业的发展形势看,‘难’已然成为了共性关键词,而且这个难还是难上加难的难,企业的生存难、转型难、创新难。但难从来并不可怕,因为任何行业的发展、任何伟大的胜利都是战胜了空前的困难以后,才会更好的凤凰涅槃。”巅峰智业创始人刘峰在第四届中国文旅产业年会暨2019中国文旅风尚榜颁奖盛典上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随着防疫复工不断取得成效,我国旅游业的经营状况逐渐好转。

旅游强国正逢时

从经济周期发展来看,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认为,新冠肺炎疫情使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及下行压力再添阻力,压力分别来自于阶段转换,贸易战、突发瘟疫。

相关数据表明,到2018年末,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6.9%,稳中向好态势明显,但2019年经济增长速度开始下跌——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6.6%,跌出平稳空间。后在今年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国内GDP增速首次出现前所未有的负增长,2020年一季度末GDP增速-6.8%。

但从短期看未来中长期发展状况,贾康表示,经济运行既包含巨大的不确定性又伴随着明显的确定性。首先是,今年及明年内,国内经济运行呈现“前低后高”状况。据他预判,到今年下半年里,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有望拉回到2.5—4%区间,明年有望回升到8%前后的年度增速。

其次,对于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成长性,贾康认为,一是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改革、开放)、信息化(创新、高科技化)等多重市场利好趋势影响下,国内依然有非常可观的成长性空间;二是在弥合城乡二元结构上,中国4亿农民工转化为市民的过程将不断释放巨量需求,这同样是可观的成长性、回旋余地和潜力空间。

因而,在穿越疫情周期的战略思维上,文旅产业的发展合乎逻辑地带有超常规的发展特征和种种的“潮涌”的可能性。

据各大平台发布的数据显示,自《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推进旅游企业扩大复工复业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发布后,出游的搜索量呈现较大幅度攀升。

携程平台数据显示,国内跟团游、自由行瞬时搜索量相比《通知》发布前暴涨500%。美团搜索数据显示,截至7月15日12时,平台上用户对于异地景区的搜索量环比前一周增长超130%,首次高于本省本地景区搜索量增幅。驴妈妈平台跟团、自由行等相关即时搜索量环比增长超过3倍。

由此看来,我国旅游业正在逐渐复苏,且需求旺盛。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首席专家魏小安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和中国在全球经济体中居第二位相适应,中国旅游业在全球旅游体中也是第二的位置。从需求侧来看,已经举足轻重,随着供给侧的发展,世界旅游强国的地位已经形成。大体上是国内旅游居世界第一,出境旅游居世界第二,入境旅游居世界第四。

“今年二季度,中国GDP增速实现由负转正,同比增长3.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经历了起步、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走完了西方旅游发达国家180年的路程。”魏小安表示,其中,前半段从旅游弱国到亚洲旅游大国,最后再到世界旅游大国。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蔓延,使旅游业受到多面多元多样的影响。

企业布局受关注

今年,面对疫情空袭,对于文旅企业来说,如何布局显得尤为重要。好的布局可以承接疫情带来的影响,甚至出现盈利上的提升。相对而言,与市场相左的布局,则可能让企业遭遇灭顶之灾。

复星旅游文化集团董事长钱建农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我们自身出发,今年抗疫大家谈的更多的是提升免疫力,对于企业来说同样如此。疫情周期中,企业不能太盲目过快发展,而要追求可持续增长。同时,业务不能太单一,尤其是旅游企业,要考虑多元化和国际化。另外,文旅企业要持续创新,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效率。

对于疫情周期内如何取胜,钱建农告诉记者,企业还需培养五方面能力。一是战略升级能力,即在了解市场、了解未来、了解趋势的情况下,如何利用资源让企业快速成长;二是产品的升级能力;三是企业的技术升级能力,从文旅企业经营者视角,应该多关注技术对整个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在于旅游企业怎么解读。当然,企业的管理技术也非常重要;四是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打造领先的产品,或者业态,或者模式;五是稳健的财务管理能力。

除此之外,刘峰告诉记者,穿越疫情周期,还需以确定性应对不确定性。未来可以看到的确定性是,我们有国际最大的市场需求。所以文旅业一定要真正理解“以人为中心”这件事,怎么样做好产品,做优服务,做足体验。这是不管外部形势怎么变,都需要去把握的三条很核心的支柱。

其次,刘峰建议建立反脆弱机制。在新形势下,新时代需要考虑怎样构建线上和线下的能力,因为在常态化、反复化的时期,企业需要未雨绸缪。

最为重要的是,企业要强身健体、转型升级。在现有新形势下,企业需要向内更好地强身,同时向外也要插上新的翅膀。其中,文化和科技两对翅膀是非常需要去关注。

整体来看,今年文旅产业的发展“回收”趋势明显,在业内专家看来,回收并不意味着国内旅游市场和企业投入的回缩,反而是疫情下的自救,活下去或许比无厘头发展来的更稳妥。眼下,对于文旅企业来说,生存第一,其次温饱,最后是发展。

(许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