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是河湟文明的发祥地,是河湟文化的主要承载区,更是青藏高原重要的农耕区。这里人文历史悠久深厚,民族文化丰富多元,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发展乡村旅游的后发优势明显。
近年来,海东市结合创建“美丽城镇”“高原美丽乡村”和“古村落保护”等,重点建设了一批有山水依托、有乡土记忆的名镇名村,培育了一批高品质的农家乐、休闲农庄和旅游实体,通过专业合作社、能人大户、旅游企业带动等模式,全市4128户14279名贫困人口增收,也促进了农民生产性、经营性、劳务性多元增收。

七里寺花海

油嘴湾花海
扮靓家园引客来
初夏时节,互助县东和乡麻吉村油嘴湾花海农庄的千亩花海还未完全绽放,但这里的乡村美景还是阻挡不了游客的热情。记者见到,景区门口车水马龙,景区内游人如织,游客都陶醉在眼前的美景中。但谁也不曾想到,眼前的这片千亩花海,在两年前只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坡。
据油嘴湾花海农庄负责人任臣义介绍,三年前,他带头与麻吉村签订了村集体荒山荒坡及部分未利用土地的流转开发协议,并与村民签订了耕地流转合同,同时创办了创富特色农业观光专业合作社,并商定以“村两委+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开发和运营花海。经过一年的发展,现已建成花卉观赏区、农事体验区、古窑洞文化体验区、乡村小吃广场、民宿木屋等八大区域,整个景区占地面积约1200亩。花海建成后,以前的荒山荒坡蜕变成了现在的千亩花海。任臣义说:“项目建成后,2017年开园70余天,接待游客6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近90万元。2018年接待游客约15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300万元。”
与此同时,在互助县威远镇卓扎滩村的卓扎滩生态文化旅游景区里,网红桥、水上漂、平衡桥等水上项目前都排满了游客,正在体验的游客们时而尖叫、时而欢笑,好不热闹。
据卓扎滩村村党支部书记颜章东介绍,以前卓扎滩景区的这片地被整租给一个砂石厂,一年下来整片地只能收取5000元的土地使用费。现在卓扎滩景区修建了水上乐园、儿童乐园、网红桥、彩虹滑道、梦幻鬼屋等7个游乐项目。从2018年12月营业开始,半年多时间里,景区的旅游综合收入已达200万元,平均每天接待游客一千人次左右,五一小长假期间平均每天接待游客一万余人次。
互助县乡村旅游景点游客爆棚仅仅是海东市乡村旅游火爆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海东市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水平逐年提高,产业规模逐步扩大,旅游效益初步显现。2011年至2018年,累计接待旅游人数5174.5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69.22亿元。其中,乡村旅游人数占总游客量二分之一,乡村旅游总收入占旅游总收入三分之二。

油嘴湾花海休闲廊

七里寺的热气球
带动就业促增收
卯寨景区位于乐都区高庙镇新庄村,因地处古代官道驿站得名“卯寨”。从前,新庄村虽然与享誉中外的柳湾彩陶景区和高庙古镇毗邻,但很少被外界知晓。直到2016年,新庄村成为高庙镇建设的高原美丽乡村之一,在政府投资的170万元基础上,村民李连和个人出资成立公司,开发打造了乐都高庙卯寨景区,成为一个集民俗农事体验、住宿餐饮娱乐为一体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
现在卯寨景区内有无公害蔬菜,有绿色肉蛋食材,也有供游客观赏的孔雀、鸵鸟、锦鸡等动物和爬山游玩的栈道。特别是那一排二层中式仿古复式结构小别墅格外显眼。向上翘起的门檐、雕花门廊,在青山绿水的衬托下熠熠生辉,独具魅力。“这种形式既可以吸纳一些本村劳动力,也可以接待旅居式游客,还可以带动周边的餐饮业,许多农民的钱包也就鼓起来了。”卯寨景区负责人李连和说。
据李连和介绍,仅去年,卯寨景区就实现了2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近30名贫困人口脱贫,100多名农民稳定就业,间接带动周边近千人就业。景区已在海东地区小有名气,慕名而来的游客更是络绎不绝。去年共吸引游客20多万人(次),年营业额近500万元。为有效推动景区建设,2017年3月成立扎门村、老庄村、新庄村联合党支部,并探索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景区管理运营模式。通过支部引领、党员领办等方式发展有机蔬菜种植、特色家禽养殖、农家院等旅游配套产业,打造了一体化发展格局。
目前,海东市乡村旅游利用特有的民俗文化、生态文化、田园风光等优势资源,在农村深入开展“民族民俗游”“田园风光游”“观光采摘游”等多种形式、多种业态的乡村旅游项目,拥有各类乡村旅游接待点840家,其中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376家,带动就业人数2万余人。

卓扎滩的彩虹滑道
产业兴旺“拔穷根”
“自从七里花海景区开发建设后,闲时可以在景区内打些零工,有手艺的村民开起了农家乐,我们的腰包鼓起来不再是难事。”说这话的是民和县古鄯镇山庄村村民李香莲。
眼下,山庄村七里花海景区内成片的月季花、牡丹花已经盛开,七里花海景区也迎来了旅游旺季。游客纷沓而至,同时也催生了景区周边“农家乐”的“遍地开花”。
据七里花海景区负责人付成才介绍,目前虽然花尚未开成“海”,但休闲游园的游客已是络绎不绝。在景区带动下,目前景区外15家“农家乐”已经开业,开办了小商品百货店四五家。付成才说:“来七里花海,春季能踏青,夏季能避暑,秋季能赏花,冬季能滑雪。接下来,七里花海景区将带动周边农户在现有农家乐的基础上,开设一批精品民宿,进一步带动村民增收。”
在循化县查汗都斯乡红光村,老百姓依托“红色文化”在家门口搭建起吃、住、游、购一体的旅游服务实体。现在村里建起了农家院和旅游纪念品超市,村民们可以运用木雕、石雕等形式,对西路军当年留存下来的镰刀、五角星等图案进行复制再加工,成为有特殊意义的纪念品。产品做出来后,将通过电商网络进行销售,也可在村子里的红色景点和超市销售。同时,红光村将红色文化和具有撒拉族特色的农家院相结合,推出“撒拉人家”农家院,解决游客吃饭问题。
记者了解到,接下来,海东市将继续深入挖掘贫困村传承特色和农耕文化内涵,拓展乡村旅游扶贫空间和发展途径,打造乡村旅游扶贫精品项目,助力脱贫攻坚。同时,以旅游扶贫为契机,推进51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建设,重点对互助县威远镇小庄村、民和县川口镇翠泉-团结村、循化县街子三兰巴亥村3个省级示范村进行提档升级,着力打造乐都碾伯、高庙镇以果蔬采摘为核心的乡村旅游度假区和平安峡群林场夏季休闲农家乐建设,形成重点突出、以点带面,辐射全市的乡村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