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兴县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幅员面积3114平方公里,全县人口59000人,辖3镇6乡55个村3个社区,其中一个硗碛藏乡人口5000人。宝兴县是世界大熊猫的最早发现地,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境内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夹金山,是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遗址遗物丰富且保存完好,已被列入全国“一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有全省唯一一个以县城城区为核心打造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熊猫古城,目前,宝兴已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6个,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1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1个,省级水利风景区1个,省级湿地公园1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乡镇1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1个,成功评选为“中国最美生态旅游县”和“四川省生态旅游十佳县”,宝兴旅游已逐步由以往的过境地变为旅游目的地。
2018年宝兴县公安局紧紧围绕县委政府“1146”发展思路,结合当前我县旅游产业发展优势,以公安改革为契机,全力推进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不断深化和完善公安机制体制改革,提高警务工作实效、旅游保障和服务水平,积极探索创新服务“宝兴旅游”的警务管理体制,打造宝兴全区域“旅游警务”升级版,力将宝兴建设成为绿色、和谐、平安的旅游县城,让广大群众真切地感受到平安、幸福的“美丽宝兴”。2018年“旅游警务”改革工作一年来,全县治安案件同比下降18%,交通事故同比下降7%,涉及景区旅游安全事件、群体性事件、伤害游客等事件明显减少,取得显著成效。
|
一、规范执法、做强专职队伍建设。找准公安旅游执法监管立足点着力点和旅游警务职责定位,积极促进法制化建设,打造专业化正规化旅游警务队伍,规范民警执法。一是合理划分旅游景区勤务模式。宝兴县公安局根据全县景区景点分布情况,将全县“旅游警务”划分为4个片区9个警务点7条旅游线路。治安、交警大队和4个中心派出所、交警中队抽调19名专职民警,成立了旅游警务办公室和专职队伍,实行所队包片民警包点包线。二是规范旅游警务基础设施建设。县公安局将灵关毓秀社区警务室、穆坪社区警务室扩建为具备“社区警务”和“旅游警务”双重职能的警务点,在陇东东拉山、硗碛达瓦更扎2个主景区新设立“旅游警务室”。统一规范外观标识、内部设置、工作台账,配发警区民警、辅警作训服、战训靴、旅游警务袖标及对讲机、执法记录仪等单警装备,树立旅警标准鲜明形象。三是规范“旅游警务”职责和考核办法。健全旅游警务指挥部工作职责,景区派出所(中队及警务室)工作职责,明确各自管辖分工,实行分管领导、所队负责人与责任民警业绩捆绑考核。
![]() |
二、“1+X”联动管防,实现“三个全覆盖”。宝兴县景区分布相对分散,点多线长面广,为确保公安管理服务无缝衔接,补齐警力不足短板,宝兴公安局积极探索推行以公安机关为主力、社会力量为补充的“1+X”联勤联动防控机制,即“公安+乡镇治安员+景区管理人员”模式,实现隐患治理、安保巡防、服务群众“三个全覆盖”。一是联合勤务,努力消除景区及周边安全隐患。在景区内推行以公安为主、景区管理人员、景区沿线乡镇治安员、交通协管员为辅的“联勤”模式,积极开展景区沿线乡镇、村组,景区内治安隐患检查整改日常工作。二是加强联合巡防,实现景区有序管理。按照“分片负责、协同作战、巡防结合、整体联动”景区管理原则,在周末和旅游高峰期,依托旅游警务,采取联勤的方式,强化治安、交通巡逻,提高景区见警率,做到隐患堵点即时疏导、事故纠纷即时调处。三是积极提供景区旅游服务,提升宝兴旅游形象。宝兴原始旅游资源丰富,夏季地质灾害较重,夹金山红色旅游终年积雪,原始森林茂密,有较大部分游客青睐徒步穿越,体验冒险之旅,时常有旅客走失、被困森林雪山等意外事件。“1+X”警务模式后,公安可以及时地组织有效力量,最快时间解救受困游客。
|
三、打击整治常态化,巩固治理成果。建立“旅游警务”工作长效机制,加强公安与涉旅职能部门、景区乡镇联勤联动,保持对景区乱点、旅游乱象“零容忍”,同步推进整治打击与整改巩固,防止乱象反弹。一是深入开展景区沿线社会治安、交通秩序整治。积极开展全县旅游线路市场的乱点难点和突出风险整治,将景区违法搭棚、违规摊点、私拉游客、交通违法等旅游乱象为整治重点,严厉打击景区涉枪爆、黄赌毒等违法犯罪。二是注重点面结合,努力提升全县旅游形象。系统推进重点涉旅行业场所、景区及周边治安突出问题整治和社会面整体治安防控,遏制减少各类发案,提高旅游平安指数,营造以点带面、以面保点、点面良性互动的旅游治安环境。三是建立景区警情研判和风险排查机制。及时收集研判涉旅部门、行业和社会面的涉疆、涉恐、旅游市场监管等情报信息,准确把握全县旅游业治安动态,为各警种打防控提供方向性依据。深入排查和整改化解群企矛盾、欺客宰客、强买强卖、非法经营和交通、消防安全等涉旅风险,严密管控景区周边重点人员,着力消除安全隐患。
|
四、警民共建化,凝聚社会活力。依托“旅游警务”的建立,逐步健全公安与景区沿线乡村、旅游行业联动机制,形成了齐抓共管格局。一是建立联动执法机制。依托旅游警务,健全公安与旅游、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等涉旅职能部门的联席、信息互通、联合执法、监管联勤等联动协作机制,推动旅游监管执法“无隙缝”对接。二是整合基础工作力量。依托各景区警务室,整合组织指挥属地社区民警、交警、消防、辅警、保安和公司管理人员,联合开展巡逻检查、应急演练、服务游客、采集涉旅信息等基础工作,延伸基础工作触角。三是广泛宣传,营造氛围。通过电视、微信微博、印发宣传单和民警入乡串户广泛宣传,使景区沿线乡镇村组人人知晓,使广大群众理解支持公安工作,形成了警民、警企共建的良好氛围。
宝兴公安局依托“旅游警务”模式,以点带面,全面推动全县公安管理工作。截止9月,共开展旅店、网吧、重点场所安全检查320次,检查景区治安、交通、消防安全137次,下发景区《整改书》17份,责令停业整顿景区内旅店3家,现场责令整改33处,办理景区治安3起,处理交通事故96起,化解矛盾纠纷78次,涉及游客纠纷11起,为游客寻找丢失财物、车辆故障维修等便民咨询服务千余次,救助游客57人/次。“旅游警务”构建了“公安主导,警企协同”的大格局,整合了警务资源,变“事后接手”为“事前介入”,有效地严防了“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打破公安孤军作战局面,推动公安旅游执法监管服务全覆盖,确保景区社会治安良好、道路安全畅通、景区管理有序、景区沿线村组民风淳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