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旅游是近些年来国内兴起的一项新兴产业形态,它是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的深度融合,以体育运动为核心,以现场观赛、参与体验及参观游览为主要形式,来满足人们的健康娱乐、旅游休闲需求,并向大众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体育旅游产业涉及健身休闲、竞赛表演、装备制造、设施建设等业态。
近年来,随着特色小镇建设在各地如火如荼地推进和城镇居民对体育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加,兼具体育运动与休闲旅游特色的体育旅游小镇正成为旅游开发的新宠。发展乡村旅游是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如何从新视角探索乡村旅游发展新路径,助力乡村产业发展是每一个致力于乡村建设的工作者应当思考的重要课题。通过调研发现娄星区北部的双江乡和杉山镇具有打造娄北体育休闲旅游区的潜质,本文围绕双江乡和杉山镇如何打造娄北体育休闲旅游区,来探索乡村旅游发展新路径。
一、双江、杉山基本情况
双江、杉山位于娄底市娄星区北部,其行政区域以湘江二级支流高登河为主轴,南起杉山镇林场,北至双江乡万家村20公里沿线,呈南北带状分布,总面积134平方公里,人口超过6万人。该区域东邻湘乡,北望长沙,是娄底市对接大长沙的北大门。
双江乡位于娄星区的最北端,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双江乡土地结构的特征。双江乡总面积63.5平方公里,下辖10个行政村,221个村民小组5020户,人口1.72万,煤炭、锰、矾、硫磺、大理石等矿产资源丰富,盛产辣椒、木材、药材。境内另有省级洪家山森林公园、贺国中故居、湘乡县政府旧址、芙蓉寺、圣仙十八洞等一批旅游资源。2013年3月被确定为娄底市新农村建设示范片。2017年被纳入娄底市特色小镇建设范围,是省级洪家山森林公园所在地,被评为“湖南省卫生乡”、“全省生态乡镇”。
杉山镇位于双江乡南部,紧邻双江,镇域总面积66.38平方公里,境内有林地3万多亩,森林覆盖率达46.5%。东南部的乌石峰为南岳七十二峰之一,有观音殿始建于元,中部的牯牛山大峡谷风光旖旎。湘江的二级支流高登河贯穿全境。已建成杉山神童(贺德英)民俗园千亩荷花基地,5000亩花卉苗木基地、奥达生态葡萄园、农联村杨梅基地也初具规模。境内已有长韶娄高速及娄北连接线、S209线、西恩铁路和娄底二环线等,往南坐拥娄底大道之利,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
二、打造娄北体育休闲旅游区的现存优势
(一)政策优势明显
2017年6月,娄底市人民政府下发《娄底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高速公路沿线特色小镇建设试点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下同),《意见》提出娄底市人民政府决定在高速公路沿线开展特色小镇建设试点,高速公路沿线的娄星区杉(杉山镇)双(双江乡)城镇带被纳入试点区域。自此,以双江、杉山为代表的北部区域发展从过去的中心城区“卫星镇”上升到了北部新区的全新高度。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娄北(双江乡和杉山镇)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的有力抓手,也必将是娄北高速公路沿线特色城镇带建设的重要内容。该《意见》及其他后续政策的出台,将为今后双江、杉山打造娄北体育休闲旅游区提供巨大的土地、资金、人才等政策支持。
(二)娄星区体育旅游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目前,我国全民参与体育健身热情高涨,每周参与锻炼人数年年攀升。根据国家体育总局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有66%的居民每周会参与体育运动,其中每天运动的人数占比已达14.8%。娄星区现有人口66.83万,按平均比例计算,娄星区有44万居民每周会参与体育运动,近10居民每天坚持体育锻炼。随着城镇居民绿色健康消费观念的逐渐形成,对体育旅游认识的不断加深,及娄星区城乡一体化的不断推进、休假制度的逐步完善,未来将有大量的人群加入体育运动消费群体。
目前娄底市周边还没有类似的体育休闲旅游城镇出现,未来随着双江、杉山体育休闲旅游区建成及相关设施的完善,将在娄底周边形成体育休闲旅游区品牌,吸引更多的体育运动爱好者、城市退休居民及乡村旅游爱好者前来游玩。
(三)区位优势明显
娄星北部除已有的交通区位优势之外,在地理区位方面还具备两个显著优势,一是作为近郊型乡镇,不仅有利于今后的融城发展,双江、杉山本身所具备的生态资源、民俗文化资源等都能够得到尽情释放,吸引的不仅是娄底城区居民,还有1小时生活经济圈内的“长株潭”客人;二是娄星区北部多为平坦的开阔之地,具备用地条件的优势,未来的发展规划,前期投入资金较少,土地整合之后可开发利用的空间更是巨大。
(四)体育旅游资源优势突出
双江、杉山建设体育休闲旅游区具有突出的自然资源优势,其中双江乡境内的体育资源优势十分突出。
一是依托洪家大山打造登山比赛。双江乡洪家山森林公园占地面积达4456公顷,平均海拔455米,最高海拔873米,园区内森林覆盖率为80%,层峦叠嶂,风景如画,年均温度15度至25度,日照丰富。公园内良好的生态和宜人的气候环境为打造登山比赛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其次,园区内登山赛道已具雏形。近几年来,双江乡政府为满足市民登山健身需求,在建设洪家山登山赛道等基础设施方面下足了功夫,修建了8400米的登山赛道、2000米的游步道和6400米的环山公路,建设了洪家山生态文化长廊、旅游厕所、观景亭等。不断提质升级的洪家山森林公园为打造登山比赛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条件。
二是依托贺国中故居红色文化打造百里毅行。双江民风淳朴,群众热情好客,境内有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传承良好的民俗风情和让人瞻仰缅怀的红色文化。作为红色旅游线路长韶娄末端的双江,境内红军虎将贺国中烈士故居承载着丰厚的红色文化,为打造百里毅行营造了十分优良的文化环境。
坚持、参与、乐观、奉献一直是体育的精神,百里毅行是一个弘扬正能量的体育活动,该活动不仅能够让参与群众了解双江红色文化,而且还能够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很好地结合起来,顺应新时代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要求。另外,毅行活动对基础设施要求不高,运动开展花费较小,便于实施。近几年来,双江农村人居环境逐步改善,基本实现了公路村村通,硬化的水泥路、革命后的厕所基本上能够满足毅行的基本要求,村居绿化覆盖率也达到了98%,打造百里毅行只需要对道路设施进一步完善和规划出合理的路线即可。
三是依托双江水库打造环库骑行运动。如今绿色健康观念渐渐深入人心,自行车骑行运动已成为市民周末休闲新方式。双江水库是作为当地的饮用水源,对其开发利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绕库骑行,让松声、风声、水声在耳边作响,欣赏山水相映的美景是一直是深受周边群众及娄底市民喜爱的运动。一方面,双江水库气势庞大、风光独特秀丽,且环库公路较为平整,路宽5.5米,起伏程度不高,从乡政府到沿库风景线尽头距离8公里,全程花费约60分钟,一直是户外休闲观光式骑行的理想圣地。另一方面,以水库环路为主骑线,库边有安全护栏,车流量较低,可适合家人、朋友结伴骑行,骑行的安全性有保障。
(五)其他休闲旅游资源丰富
杉山镇东南部的乌石峰为南岳七十二峰之一,山上有观音殿始建于元,久负盛名;中部的牯牛山大峡谷风光旖旎,峡谷附近的农溪峪农业观光园正在规划。湘江的二级支流高登河由南向北贯穿“杉双城镇带”。已建成杉山神童(贺德英)民俗园千亩荷花基地,5000亩花卉苗木基地。北部的双江乡有省级洪家山森林公园、贺国中故居、湘乡县政府旧址等一批旅游资源。自然生态资源与人文景观在这里相得益彰。
(六)基础条件优越
近些年来,双江乡借助美丽乡村建设基本实现了公路村村通,进山入库的道路得到绿化,旅游厕所提质改造项目正在推进,洪家山脚下的餐饮、民宿渐成规模,以上设施、条件基本能够满足游客需要。作为曾经的工业重镇,杉山镇集中于恩口煤矿周边的工业企业已近销声匿迹,原有的采煤工业设施已搬迁一空,但原有的厂房、公路等设施完备,国有、集体等工业用地充足,为交通强化基础上的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基础。
三、娄北体育休闲旅游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整体规划不足
打造双江、杉山体育休闲旅游城镇带重要一点在于对城镇带内旅游资源开发、展示进行合理统一的规划。目前双江、杉山两地景点略显分散、零乱,没有特色鲜明的主题,没有连贯的旅游路线,难以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
双江、杉山体育休闲旅游城镇带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指导,两地各有一套规划方案,布局不尽合理,主题特色不够鲜明,没有形成整体联动互补的良好局面。另外,部分旅游资源、景点还存在挖掘深度不够的缺陷。
(二)对体育旅游产业研究不足
体育旅游是个新兴产业,体育项目专业性较强,加上部分项目强度较大让部分群众“望而生畏”。目前娄底市体育旅游宣传工作也跟不上发展需要,体育旅游概念在群众中的知晓度不高。由于认识、研究不足,双江、杉山在景区规划中缺乏体育类项目的设置,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建设比较缓慢,利用程度低。其次,体育旅游是一项新的旅游产品,与此相应体育旅游也是一门新的学科。目前娄底市关于体育旅游开发的政策、文件较少,理论研究几乎是空白。理论研究不足造成了相关体育旅游管理制度、政策欠缺,行业发展标准不清、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不足等问题。对体育休闲旅游产业的研究不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体育旅游的发展。(三)受到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的制约
旅游项目的开发与建设离不开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的支撑。目前,双江、杉山财政收入有限,上级对乡镇建设财政投入不宽裕,加上乡镇融资渠道偏少,难以靠自身财力完成项目建设。在土地方面,土地要素制约紧,小镇建设发展土地调规涉及面较大,调规难以到位,无法满足体育旅游消费多样化需求。在人才方面,双江、杉山关于体育休闲旅游方面的人才非常紧缺,不能满足体育旅游项目开发、特色小镇建设的需要。
(四)配套措施不优
一是目前基础设施无法满足高质量的体验需求。首先休闲体育运动参加的人数多,双江的旅游设施承载量不足,部分公路设施老化、宽度不够等;其次部分基础设施不能够满足群众的旅游体验要求。体育休闲旅游是体育加休闲旅游的产业,需要高质量的道路、公路设施、体育设施、生活设施相配套才能满足游客对高质量体育旅游体验的需要,也才能满足大规模休闲体育竞赛的需要。二是安全设施无法满足赛事保障需要。休闲体育旅游的参与程度高,人数众多,并且部分项目带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危险性。由于交通、通讯、场地器材、保护措施等设施不能满足需要,使得目前无法开展成规模、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项目。
四、关于打造娄北体育休闲旅游区的下一步想法
(一)指导思想
按照“政府主导、项目带动、市场引导、全民参与”的总体要求,围绕打造“娄北体育休闲旅游城镇带”发展战略,依托洪家山森林公园、双江水库、贺国中故居、乌石峰景区、杉山荷花基地等生态自然资源、美丽乡村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结合产业转型等重点工作开展娄北体育休闲旅游城镇带,使之成为娄底市城镇乡村旅游建设的示范和新的经济增长极,助力乡村产业兴旺。
(二)建设目标
通过充分挖掘生态自然资源、美丽乡村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打造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多种功能叠加的娄北体育休闲旅游城镇带。
(三)主要任务
1、坚持统一规划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规划是搞好开发与建设的关键步骤,打造体育休闲旅游城镇带,必须要提前做好合理的统一规划。目前双江、杉山两地规划景点较为分散、零乱,没有连片组团,缺乏特色旅游路线,规划景区主题特色不鲜明,难以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可以成立“娄北体育休闲旅游城镇带”工作领导小组,召集双江、杉山相关部门集中智慧,统一制定“娄北体育休闲旅游城镇带”建设规划,深挖旅游资源,使个景点形成联动互补的良好局面。
娄北体育休闲旅游精品线路:
第一天(杉山镇):杉山镇杉山村荷花基地(占地260亩,位于省道S209旁,可赏花、捉田鱼、钓龙虾)→附近星级农庄(凤凰山庄、奥达农庄、伍妹子农庄等,可采摘、观光、休闲、食宿)→全国生态文化村万乐村(万乐村芍药花海、油葵基地、万乐广场)→乌石峰景区(乌石峰、观音庙)→农联村杨梅基地→附近星级农庄(凤凰山庄、奥达农庄、伍妹子农庄等,可采摘、观光、休闲、食宿)。特色美食:万乐亮光鸡。
第二天(双江乡):双江乡洪家山森林公园(芙蓉寺、登山步道、观景台)→莫言醉农庄(观光、休闲、食宿)→双江水库(环库区游览、骑行)→莫言醉农庄(观光、休闲、食宿)。特色美食:双江红薯皮、洪家山特色坛子菜。
2、加强组织领导
区旅游局、住建局、国土局、杉山镇、双江乡等单位成立“娄北体育休闲旅游城镇带”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城镇带建设工作。把打造“体育休闲旅游城镇带”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化政府在政策引导、平台搭建、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保障作用,鼓励、引导和支持企业、社会力量参与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并发挥重要作用,严格按照规划,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高标准打造。其次,压实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对境内旅游行业的监管,提高体育旅游企业准入标准,将责任划分到村,做好职责安排、宣传教育、安全维护等工作,分解责任提高落实力,高水平管理。
3、基础先行,提高城镇带承载能力
根据体育休闲旅游城镇带建设的需要,科学规划,推进标准化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综合承载能力。一是公路建设,新建拓宽景区干线公路,高标准完成洪家山游步道、双江水库游道、乌石峰路、神童路、牯牛山景区公路等干线建设,打通并硬化各村断头路,并完善公路设施。二是水利设施,完成高登河河道整修,堤坝加固,修建沿河游步道。三是文体设施和体育设施建设,建设各村文化广场和体育活动场所,完善体育安全设施建设。
4、市场主导,工匠精神打造产品品牌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旅游产业的竞争不再是单纯的资源、服务方面的竞争,而是品牌和精品的竞争。体育休闲旅游区的打造,需要一块高质量的“广告牌”。一是要求严,既要脚踏实地依托当地的自然生态和人文条件,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基础设施条件,依据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产品品牌,也要有登高望远的勇气和思路,充分开掘体育的多元社会功能,使之成为汇聚多方资源的平台。二是定位准,娄北体育休闲旅游区的消费集群就是要针对附近的城镇、退休职工和乡村旅游爱好者,将其作为核心客户,利用他们的人际资源,培育娄北体育休闲旅游区的口碑,带动整个产业链发展。三是质量高,在不断培育壮大体育旅游企业主体的基础上,加快体育旅游的供给侧改革,不断完善体育旅游配套设施,提高体育旅游服务水平,打造出一个“拿得出手,叫得出口”的高品质品牌,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
5、融合发展,无缝连接体育休闲旅游
在优美的自然景观基础上建设体育活动基地与休闲运动场所,在体育赛事、趣味运动中宣传当地旅游特点,才能真正让体育休闲旅游完美融合。一是强化部门协作,政府部门、企业要加深对体育休闲旅游的理解,充分认识到体育旅游的开发价值,树立正确的理念,并积极挖掘体育休闲旅游的内涵,在现有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沟通,共同制订体育旅游发展规划,并实现相互配合。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构建有效的宣传平台,如开展多元化的体育旅游推介会与说明会或举办体育休闲旅游节会等,加强体育旅休闲游产品的宣传,吸引消费者。同时通过网络、媒体等全方位进行体育旅游的宣传。三是强化人才支撑,在体育休闲旅游人才发展规划中,要以培育为主,引进为辅,借鉴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等高等院校的体育旅游相关专业,在本行政区域内增开设体育休闲旅游类的相关课程,加强对本地专业人才培养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