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信息发布 > 旅游资讯
内蒙古:2016年旅游十大新闻
2017/1/26 10:34:10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 [] [打印]

1.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内蒙古旅游业发展新目标、新定位 

  11月26日,李纪恒书记在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内蒙古自然风光辽阔壮美、民族文化独具特色,要着眼发展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实施“旅游十”战略,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全方位推介,打造“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品牌,把我区建成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 

  2.中俄蒙旅游合作全面升级“万里茶道”成为国际旅游品牌 

  722日—24日,经国务院批准,首届中俄蒙三国旅游部长会议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办,会议签署了《中俄蒙三国旅游合作谅解备忘录》,通过了《首届中俄蒙三国旅游部长会议联合宣言》;举办了中俄蒙“万里茶道”国际旅游联盟成立仪式、中俄蒙青少年夏令营开营仪式、中俄蒙“万里茶道”国际旅游论坛。本次会议开启了我国“一带一路”旅游国际合作在亚欧方向的第一个多边机制,凝聚了跨境、跨区域旅游新共识,将中俄蒙旅游合作发展成为三国关系的新亮点,拓展了中国旅游业发展新空间,提升了内蒙古在中俄蒙旅游合作中的影响力,为中国旅游外交作出了新贡献。组织成立了“万里茶道”国际旅游联盟,围绕中俄蒙“万里茶道”开展了系列宣传推广活动,万里茶道成为国家推广的十大国际旅游品牌之一,列入国家推广计划。 

  3.全域旅游四季旅游成为内蒙古旅游发展新思路 

  2016年9月以来,自治区党委李纪恒书记深入各盟市调研,反复强调内蒙古要把文化旅游作为一个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牢固树立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发展理念坚持高起点规划、大力度旅游招商、高强度市场营销、多产业深入融合,不断提升内蒙古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布小林主席在全区重要会议讲话和盟市调研中也多次对发展全域旅游,推进文化旅游产业提档升级提出要求。发展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全民旅游得到自治区各地积极响应,各盟市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鄂尔多斯市、阿拉善盟、二连浩特满洲里市、额尔古纳、多伦县等14个盟市、旗县分两批进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鄂尔多斯市政府召开了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动员大会,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中心全面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4.实施“旅游+”战略,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结硕果 

  国家旅游局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大力倡导下,旅游业的综合性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认同,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推进“旅游+”融合发展我区旅游和文化、交通、扶贫、质监、食药、卫生、体育、住建、金融、航空、铁路行业合作更加紧密,自治区旅游局与交通厅联合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十三五”旅游公路建设规划》,指导旅游公路建设;与卫计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蒙医药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与呼和浩特铁路局开展联合推介会,启动“祖国正北方—祖国正南方”草原专列旅游;与体育局就“旅游+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召开座谈会,共商缔造体育旅游示范区与扶贫办合作积极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全区旅游富民工程成效显著,3.5万贫困人口通过旅游脱贫,2016年全区脱贫人口总数的16.7%随着“旅游+”融合发展的大力推进,自治区旅游新业态不断涌现,旅游产品更加丰富多彩。 

5.全力开展品牌旅游景区创建,内蒙古旅游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2016年,按照《自治区品牌旅游景创建三年行动计划》的总体部署,全区扎实推进品牌景区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满洲里中俄边境旅游区成功创建成为5A级旅游景区,使全区5A级旅游景区数量达到3家;阿尔山柴河旅游区五当召旅游区和阿斯哈图石林旅游区通过国家5A级景区资源评价,进入创建阶段康巴什乌兰沐伦创建国家旅游度假区全面推进,敖汉温泉城等10家旅游区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土右旗西湾村西湾村创建成为全国乡村旅游创客基地;五原县、宁城县创建成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伊利实业集团公司被评为国家工业旅游创新单位;鄂尔多斯东胜区和赤峰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成功创建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 

  6.全区厕所革命成绩斐然,得到国家旅游局肯定 

  全区持续推动厕所革命,提升旅游基础设施水平,将厕所革命工作范围扩大到交通沿线、城镇和农村牧区等场所,国家和自治区安排3950万元专项资金和1亿元地方债支持各盟市厕所建设,带动各地累计投入厕所建设资金3.69亿元,建成厕所1147座同比增长48%,同时,安排设置1000座移动、水冲厕所,全面完成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中期目标基本实现了旅游厕所数量充足,干净卫生、整洁适用、特点突出、美观大方和管理有效,满足游客日常需求的建设目标。厕所革命使内蒙古旅游的美誉度、文明度和认知度得到了新的提升,内蒙古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掀开了新的一页,谱写了新的篇章,迈出了新的步伐,游客对我区的厕所满意度比去年提高17.39个百分点 

7.主动融合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区域旅游合作全面深化 

  2016年,自治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新一轮东北振兴等发展战略,强化与周边省区的旅游合作,东部盟市与东三省开展了全面合作,连接东北地区与内蒙古东部的旅游线路已经形成;全力开展与京津冀地区旅游合作,在赤峰市举办了首届京津冀蒙旅游合作会议,成立“草原—首都—长城—滨海生态文明旅游联盟,推进旅游一体化发展,乌兰察布积极推进建立“乌大张”旅游合作联盟,共同打造区域旅游目的地在国家旅游局的支持下,内蒙古积极与澳门、香港开展旅游合作,8月份在呼包鄂地区举办蒙港澳旅游合作推广活动,签署旅游交流合作协议,推动了市场互动、业内交流、监管协作等方面的深入合作 

  8.精准化旅游营销全面实施,内蒙古旅游影响力逐步扩大

  2016年,突出全域四季旅游发展理念自治区在央视播出祖国正北方  亮丽内蒙古30秒旅游形象广告,并按季节更新广告内容为提升冬季旅游宣传效果,特别追加冬季15秒专题广告与中青旅集团继续开展全方位合作,创新旅游营销方式,实现了旅游营销的精准化和专业化开展了第二届内蒙古冬季旅游万里大巡游活动,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形成了立体式、广覆盖、高强度的冬季旅游营销态势。全区的“北疆天路”和贯穿兴安盟呼伦贝尔市的冰雪天路成为全国知名线路品牌。 

  9.品牌旅游节庆活动影响力提高,备受游客关注 

  2016年,内蒙古创建旅游节庆举办方式,提升旅游节庆档次和水平,首次竞争性申办确定旅游节庆举办地,调动了各盟市举办旅游活动的积极性,推进了旅游节庆市场化运作。7月份在呼和浩特市敕勒川草原文化旅游区举办的内蒙古草原旅游那达慕暨蒙古族夏季服装服饰艺术节20171月在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举办的冬季冰雪旅游那达慕暨冬季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取得了圆满成功,阿尔山冰雪养生旅游节、呼伦贝尔冬季旅游那达慕、满洲里中俄蒙三国旅游节成为全国知名旅游节庆品牌各盟市结合自身旅游资源,创设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备受游客关注。 

  10.自治区旅游业十三五规划出台,绘就旅游强区路线图 

  2016,《内蒙古自治区“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通过专家评审,上报政府政府印发。按照发展全域旅游、四季旅游的要求,综合考虑区位交通和旅游资源分布特点,规划提出全区旅游业发展“1450”总体布局。即,“一廊一脉”旅游总格局,大兴安岭全生态旅游、环京津冀草原风情旅游、敕勒川草原文明旅游、水沙胡杨秘境探险旅游等四大优化发展片区蒙甘宁、蒙晋陕、京津冀蒙、黑吉辽蒙、满二跨境等五大合作共建协同发展区呼和浩特-包头敕勒川、鄂尔多斯、呼伦贝尔、乌兰察布、锡林郭勒、赤峰、兴安盟、巴彦淖尔、乌海-阿拉善、通辽等十大特色旅游基地100个品牌景区、100条精品线路、100个旅游品牌城镇和100个旅游示范村的“四百”点线支撑体系。提出到2020年,全区接待国内外旅游者将达到1.3亿人次以上,年均增长12%以上。实现旅游业总收入53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以上,旅游从业人数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12%以上,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率达到15%,旅游业投资占全区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以上;旅游脱贫人数占总脱贫人数的比重提高到17%以上,实现建成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将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总体目标。

(责任编辑:王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