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旅游征信 > 诚信动态
市场秩序:各方联动共建良好环境
2017/1/6 10:24:09 来源:中国旅游报 [] [打印]

       2016年,在国家旅游局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全国各级旅游主管部门积极行动,针对旅游市场打出了一套整治组合拳,市场监管成绩亮眼:治理不合理低价、重拳砸向不达标5A;旅游黑名单“扩容”、假日红黑榜、联合督办、启动国家旅游产业运行监测与应急指挥平台,监管体制创新硕果累累。

       协调监管强化联合执法

       2016年2月19日,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的通知》强调,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下设旅游市场综合监管工作小组,由国家旅游局牵头负责统筹旅游市场综合监管的指导、协调、监督等工作。4月15日,国家旅游局办公室下发《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的通知〉的通知》提出,要发挥好各地旅游综合协调机制或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的职能,主动履行行业指导、综合协调等责任,推进公安、工商、交通、文化、税务、质监、价格、商务、通信、网信、民航等部门完善旅游市场监管责任清单,向社会公开旅游部门及相关部门职能、法律依据、实施主体、执法权限、监督方式等事项,加强部门间对旅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信息沟通,强化联合执法协调监管,强化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效能。

       据悉,联合执法协调监管一直以来都是国家旅游局在市场监管中积极探索的方向之一。2016年,国家旅游局协调各个部门主导了多次联合执法行动,依法集中处理了一批典型案件,形成了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强大震慑力,保持了市场治理的高压态势。

       去年5月开始,国家旅游局会同国家发改委、公安部、交通运输部、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税务总局、质检总局等有关部门组成17个工作组,对31个省(区、市)开展了旅游市场综合监管专项督察。

       去年9月末,中央网信办、国家旅游局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旅游网站严重违规失信”专项整治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3个月的旅游网站严重违规失信专项整治工作。

       去年11月20日,国家旅游局会同公安部、国家发改委、质检总局、税务总局、工商总局组成联合督查组进驻云南,启动对“不合理低价游”的专项督察。这也是近年组织的对单一省份参与部委最多、人员规模最大的旅游市场专项行动。

       上海财经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何建民表示,只有齐抓共管才能管好旅游市场秩序,才能树立宜居、宜游、宜业的良好形象,促进社会和经济全面发展,杜绝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促进旅游业提质增效。

       全面探索推动监管创新

       除联合执法,国家旅游局还在旅游监管的多个层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2016年5月,《国家旅游局关于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修订完成并正式印发。

       修订后的《暂行办法》适用范围包括游客和从事旅游经营管理与服务的工作人员。除了有关游客纳入“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的内容有所增加之外,旅游从业人员在从事旅游经营管理和服务过程中因违反法律法规、公序良俗、职业道德,造成严重社会不良影响的行为,也将纳入“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

       2016年7月4日,国家旅游局会同北京市旅游委在京约谈中商国际旅行社(以下简称中商国旅)主要负责人,针对该旅行社出现的“游客在泰国遭导游甩团”事件及多起游客投诉进行处理,并提出限期整改要求。据介绍,自去年建立约谈制度以来,国家旅游局已多次采用这种方式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警示问题企业,取得了良好效果。

       2016年10月1日,国家旅游产业运行监测与应急指挥平台正式启动。据介绍,该平台是提升旅游业现代化水平、贯彻落实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肩负着旅游产业运行监测核心平台、旅游应急处置指挥中心等多项职责,已陆续对接了国家旅游局假日旅游统计系统、旅游厕所管理系统、导游管理系统、旅行社管理系统、饭店统计管理系统等15个系统,实现了与四川、天津、宁夏、福建、重庆、广东、安徽等17个省(市区)、144个景区、558路景区视频监控对接。

       2016年10月9日,国家旅游局发布十一假日旅游“红黑榜”,集中表扬一批最佳景区、优秀旅行社、优秀导游、优秀旅游工作人员和文明游客,同时也对假日期间厕所革命滞后、环境脏乱、管理混乱、服务恶劣的旅游经营单位和从业人员以及不文明游客进行曝光。

       “推出假日旅游‘红黑榜’是十一假期的一个尝试,目的是加强旅游市场监管,表扬先进、批评落后,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管理水平,营造欢乐祥和的假日旅游市场秩序。”国家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不合理低价”是旅游市场长期以来的顽疾。为破解难题、维护良好旅游市场环境,2016年,国家旅游局通过组团社与地接社同步治理、线上与线下违法行为共同打击、集中整治与常态机制同步推进等一系列相关措施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2016年10月12日,国家旅游局印发《关于组织开展整治“不合理低价游”专项行动的通知》,联合公安、工商、税务、质检、网信等多部门,按照“全国一盘棋”的布局,遵循“组团社和地接社同步治理、目的地和客源地同步排查、线上线下旅游企业同步清理、集中整治与常态机制同步推进”的原则,深入推进“不合理低价游”专项治理。

       截至2016年11月底,国家旅游局已经组织3轮联合行动,分别对上海、安徽、广东、四川、湖南、江苏、辽宁、云南等8个省市开展“不合理低价游”专项督察行动,对100多家涉嫌“不合理低价游”企业立案调查。督促10家国内主要OTA企业下架5700余条涉嫌“不合理低价游”产品;组织召开整治“不合理低价游”情况通报会,点名批评9家整改不力的旅游企业。同时,号召全国旅游企业自愿承诺诚信经营,并对外公布了首批667家“诚信经营公开承诺”旅游企业。

       据悉,为积极响应国家旅游局整治“不合理低价游”专项行动,众多旅企迅速开展自查自纠,对涉嫌“不合理低价游”产品做出下架处理,共同维护旅游市场平稳有序运行。

       除重拳砸向“不合理低价”,国家旅游局还加大了对4A、5A级景区的检查力度。2016年8月3日,国家旅游局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对部分5A级景区的复核情况,决定撤销湖南省长沙市橘子洲旅游区、重庆市南川区神龙峡景区两家5A级景区;严重警告安徽省安庆市天柱山风景区、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景区、福建省永定—南靖土楼旅游区3家5A级景区。2016年9月,国家旅游局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对A级旅游景区进行全面检查,对存在问题的景区做出严肃处理。2016年11月4日,国家旅游局再次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取消10家4A级旅游景区资质。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室主任戴学锋表示,“按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办法》对A级景区采取通报批评、警告、严重警告、降低及取消等级的措施管理是一个常态手段,不是个别年份、对个别景区采取的临时措施。实践证明,只有把这个管理办法作为一个常态化的管理,才能让更多景区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放松以游客为本这根弦。”

(责任编辑:王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