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第31次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工作组会议暨湄公河旅游论坛在广西桂林召开。国家旅游局党组成员、规划财务司司长吴文学、桂林市人民政府市长黄俊华、湄公河旅游协调办公室执行主任梅森•弗罗伦斯、亚洲开发银行中国区首席代表哈米德•沙里夫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出席会议的还有来自中国、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和越南等国政府旅游部门、旅行社和旅游院校以及亚洲开发银行、亚太旅游组织的代表。
吴文学在开幕式上指出,近年来,在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机制、东盟-中日韩“10+3”机制以及中国—东盟中心工作平台下,中国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发展迅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长期以来,中国与各国的旅游合作日益加强,旅游交往日益频繁,成为区域合作与交流的新亮点。中国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互为客源国与目的地, 2012年,大湄公河次区域五国来华旅游的人数为203.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中国公民首站前往五国旅游的人数达 616.5万人次,增幅超四成。
吴文学说,中国国家旅游局高度重视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的开展,不断寻求有效合作机制与办法,为推动次区域旅游合作与交流、把大湄公河次区域建设成为统一的旅游目的地作出了积极的探索。中国国家旅游局配合《GMS旅游发展战略(2005-2015)》,组织编制了跨国旅游产品和线路规划;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产品配套体系;组织次区域旅游人才培训,加大旅游人才开发力度;开展次区域国际合作,推动出台旅游便利化措施等。
吴文学强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加强区域合作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大湄公河次区域内各国相互联系越来越密切,惟有通过加强合作,形成合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共同发展,才能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挑战。中国愿不断加强和扩大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在旅游领域的互利合作,抓住机遇,促进共同的可持续发展。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REAT MEKONG SUBREGION COOPERATION,简称GMS)于1992年由亚洲开发银行发起,涉及流域内的6个国家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旨在通过加强各成员国间的经济联系,促进次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该经济合作框架下,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工作组于1994年12月成立,旨在将次区域作为一个完整的旅游目的地进行合作开发,打造整体形象,统一推向世界旅游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