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信息发布 > 工作动态
贵州: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井喷式增长
2016/5/12 13:56:11 来源:贵州日报 [] [打印]

       新闻提示

  近年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着力推进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建设,与时俱进打造旅游发展升级版,努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位推动和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省旅游业呈现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

  进入“十三 五”,我省旅游业迎来了加速发展的黄金期。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一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和全省旅游工作推进会上,省委、省政府提出,将全面落实五大新发展理 念,强力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山地旅游战略定位,大力培育“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旅游品牌,推动旅游业实现“井喷式”增长,努力将贵州建设 成为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山地旅游大省。

 五个向好

  旅游主要指标持续向好。5年来,全省旅游接待游客从1.3亿人次增长到3.8亿人次,年均增长23.9%,旅游总收入从1061亿元提高到3513亿元,年均增长27%。

  旅游景区建设持续向好。全省100个旅游景区累计签约建设项目477个,完成投资690亿元,建成旅游项目2018个,全省4A级以上景区从18家增至65家。

  旅游服务质量持续向好。一批主题酒店、精品客栈、房车露营地、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加快布局建设。“云上贵州·智慧旅游云”建设持续推进,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落户贵州,“快旅慢游”服务体系加快构建。

  旅游开放合作持续向好。法国电视二台真人秀纪录片《相约未知地带——贵州篇》播出后引起广泛关注,“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2016贵州旅游全国推广启动仪式在8个对口帮扶城市成功举办,贵州旅游品牌形象全球推广在韩国拉开帷幕,多彩贵州正在风行天下。

  旅游综合效应持续向好。2015年,我省旅游税收达104亿元,对全省税收收入贡献率超过7%。全省1630个村寨投身乡村旅游发展之中,带动社会就业288万人,受益人数超过577万人。

      五条经验

      打造了有效的工作平台

  连续11年召开全省旅发大会,形成了举办一届旅发大会,提升一座城市,推出一批景区的良好效应,成为推动旅游发展最有效的举措。

 找准了可行的项目抓手

  旅游景区建设纳入“5个100工程”重点建设内容,100个旅游景区、70个旅游小镇和1000个特色村寨建设加快推进。

      构建了“快旅慢游”的服务环境

  编制实施“快旅慢游”交通服务体系建设行动计划,以大交通带动大旅游。

      探索了“旅游+”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

  “旅游+”潜力释放,旅游与新型工业化、山地特色城镇化、现代山地高效农业结合愈加紧密,农文旅一体化快速发展。

      形成了常态化的宣传推介态势

  “多彩贵州风”巡回演出三千场,“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主题宣传耳熟能详,各级领导干部走出去争当旅游推介大使,旅游宣传推介机制不断健全。

       “十三五”做强旅游长板

       旅游业是推动我省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

       旅游是提升贵州形象的金字招牌

       发展旅游对脱贫攻坚意义特殊

       定位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

       目的地

  今年初美国《纽约时报》将贵州推荐为最值得到访的52个旅游目的地之一。发挥山地资源禀赋,用足用好国际山地旅游大会平台,力争早日把我省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山地旅游目的地。

       全域化

  立足“公园省”资源优势,发展全域旅游。实现全景式打造、全季节体验、全产业发展、全社会参与、全方位服务、全区域管理。

       井喷式

       “十三五” 每年确保旅游接待人数、旅游总收入增长30%以上,到2020年力争省外游客占比达到50%以上,入境游客年均增长15%以上,新开辟10万人次入境客源 地5个以上,过夜游客人均停留天数由1.5天提高到2.5天,人均消费由900元增加到1200元,旅游关联企业实现翻一番达到2万家以上

       升级版

  适应大众旅 游新趋势,加快改善旅游软硬件设施,在实现井喷式增长的同时,强化以游客为中心的旅游发展思想,赢得广大游客的点赞,实现“旅游让生活更美好”。注重丰富 旅游生态和人文内涵,讲好多彩贵州的精彩故事,让自然与人文、传统与现代、乡村与城镇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如何保障

  全省各级领导干部要更加用心用情用力抓旅游业,做到懂旅游、爱旅游、抓旅游,形成大抓旅游、特抓旅游的大格局。

       把抓旅游作为“一把手”工程

  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把抓旅游作为“一把手”工程,对景区建设、旅游规划等重大问题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成为抓旅游业的行家里手。

      健全层层抓旅游的工作机制

  强化旅发大 会推动作用。优化“5个100工程”的平台作用。细化旅游规划的引领作用。推动旅发大会向资源整合会、项目观摩会、宣传推介会和政策推进会融合转型,坚持 每届大会都出台一组支持承办地加快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坚持把“100个旅游景区”作为推动旅游发展的重要平台,提高建设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好示范带动 效应。高起点编制好我省“十三五”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制定和完善市县两级区域旅游规划,形成多规融合的政策合力。

       健全完善旅游发展和项目建设的考核评价机制

  把旅游发展 绩效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各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实绩的内容,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年度目标考核等次确定和奖惩的依据。健全完善考评机制,做到考核对 象市县全覆盖、内容精准、评价科学、问责严格。不定期开展旅游工作督查暗访,强化目标任务分解,层层压实责任,级级传导压力。推动旅游发展增比进位。 

       痛点在哪

  旅游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门票收入占比高。人均消费水平低。旅游市场开拓能力弱。

  配套设施及服务方面——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服务设施不健全。旅游环境亲和力和便捷性不够。景区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旅游体制机制和人才队伍方面——景区经营管理体制不完善。旅游投融资机制不健全。旅游人才总量不足。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发展路径

      大力发展全域旅游

  把全省作为 旅游景区来进行规划建设,开展旅游资源大普查,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整合区域资源,注重全景式打造、全社会参与、全产业发展、全方位服务、全区域管理, 优化环境、美化景观、提升服务,把贵州全域打造成公园、处处打造成景观、村村打造成景点,让旅客感到“一山一水总关情、一景一物都入心”,加快实现从“景 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

      大力发展山地旅游

  制定实施山 地旅游规划,加快建设一批山地旅游景区景点高空索道、人行栈道、车览通道、观景台,开发一批旅游低空飞行项目,让游客以不同方式、从不同角度和高度欣赏贵 州山地风景,体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奇妙感受。推动旅游与山地农耕、山地工业、山地城镇、山地建筑深度融合发展,丰富山地旅游业态,以 业态的多样化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游客需求,打造贵州山地旅游品牌。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秉承“有利 于贫困人口发展的旅游”理念,把乡村旅游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路径,建立健全乡村旅游群众参与机制,让更多贫困群众成为旅游发展的参与者、受益者,分享旅游 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大力推进农旅一体化,深度开发披蓑戴笠、荷锄扶犁等农事体验性旅游活动,培育采摘篱园、特色民宿等旅游业态,推动农产品、手工 艺品向旅游商品转化,大幅提高旅游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重,让绿水青山给山区农民带来源源不断的金山银山。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

  坚持生态景 观与文化景观并重,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着力打造承载核心文化价值的主载体。深度挖掘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水族、土家族等17个世居少数民族文 化和红色文化、阳明文化、土司文化、屯堡文化精髓,重点挖掘白酒酿造、茶叶生产加工、“三线”建设和重要矿产资源开采—加工—利用一体化等特色产业文化, 加强传统村落、民族建筑、历史文化遗迹、红色文化旧址和工业文化遗址保护利用,打造一批文化旅游精品。

      大力发展智慧旅游

  围绕建设国 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依托国家旅游数据中心平台,全面实施“智慧旅游”系统工程,整合相关部门和单位数据资源,打造多彩贵州智慧旅游云,推动大数据在旅游 发展中的广泛应用。大力推进景区景点、旅游交通干线、旅游宾馆酒店等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现A级景区、星级饭店、旅行社、乡村旅游示范点旅游信息标准 化达标。推进“智慧旅游”应用,加快旅游目的地营销平台、旅游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打造一批“智慧旅游示范城市”、“智慧旅游小镇”和“智慧景区”,实现 旅游宣传营销精准化、市场监管精细化、业态打造精品化、服务管理智能化。

      大力发展满意旅游

  以“文明在 行动·满意在贵州”为主题,让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实施旅游管理部门、旅游经营主体、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提升大行动。全面加强旅游环境卫生治理。制定实 施“快旅慢游”建设规划,加快打通旅游交通“最后一公里”,加强星级酒店、游客集散中心、露营基地等公共设施和高端品牌酒店、主题度假酒店、乡村客栈、汽 车旅馆建设,让游客进得来、住下来、静下来。

      具体措施

  精准发力、持续用力,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努力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旅游发展新路。

      措施一找准旅游发展定位

  从实际出 发,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好。利用全省旅游资源大普查,搞准自身旅游发展定位,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旅游发展生动格局。邀请国内外知名旅游 企业参与谋划旅游市场定位,注重运用大数据手段分析多样旅游需求,瞄准本区域重点客源地,开展定向营销、精准营销,推行特色服务、个性服务。

      措施二创新旅游产品业态

  集中打造推介“春赏花、夏避暑、秋怡情、冬康养”的旅游产品业态体系。

  立足传统旅游要素丰富产品链条——

  围绕“吃”开发特色食品,提升贵州餐饮吸引力。  围绕“住”培育一批主题酒店、度假型酒店、高档精品酒店、特色民俗。

  围绕“行”,开通一批景区观光型巴士、公交专线,改造提升景区内部交通体系。

  围绕“游”,推出一批精品线路、特色公园、风情小镇、美丽乡村。

  围绕“购”,培育一批旅游商品开发基地和旅游特色街区,让蜡染、刺绣、银饰、国酒、黔茶、苗药等图特产品卖得出、卖得快、卖得好。

  围绕“娱”,丰富旅游娱乐内涵,提升旅游演艺节目层次,饮尽建设大型旅游娱乐设施。

  围绕新型旅游要素创新业态体系——

  围绕“商”,拓展商务旅游,发展会展经济。

  围绕“养”,开发康复理疗、养老服务等康养产品。

  围绕“学”,支持孔学堂、阳明文化园发展,探索以大射电望远镜为龙头的科学旅游,建设一批培训研修基地,整合提升梵净山佛教文化旅游。

  围绕“闲”,建设一批旅游度假区、开发必输、温泉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围绕“情”,打造富有山地和民族特色的婚庆旅游品牌。

  围绕“奇”,依托原始森林、洞穴天坑、古村古镇,开发探索探险探秘等新奇旅游产品业态。

  结合“旅游+”推进全产业融合发展。以“旅游+农业”促进农旅一体化,以“旅游+工业”促进特色工业发展,以“旅游+成真”促进产城景融合,以“旅游+福区也”促进服务业现代化、标准化,以“旅游+大数据”促进智慧旅游,以“旅游+扶贫”促进脱贫攻坚。

      措施三强化旅游配套服务

  加快完善“快旅慢游”体系。加快提升旅游综合服务质量。

  深入开展“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评选表彰一批最佳旅游景点、最佳旅游线路、最佳旅行社、最佳导游、最佳旅游饭店、最佳旅游商品等行业典型。

  加快推进智慧旅游云建设。实施“互联网+旅游”行动计划,加快制定和实施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乡村标准。

      措施四深化旅游体制改革

  创新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深化景区经营体制改革、推进旅游投融资体制改革。适应大众旅游需求升级换代趋势,抓好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城乡企齐动、工农旅结合、产城景一体、山水田融合、村社园统筹、文体康配套,提升旅游发展的综合效益。

      措施五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加强旅游人才培养。引进一批高端旅游人才。

      措施六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力度

  树立大宣传、大营销、大推介的理念,组织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领域的旅游宣传推介活动。

  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作用”。“形象营销”与“内容营销”同时发力,省委、省政府将举办形式多样的旅游推介会,大力推动山地旅游品牌推广,企业将着力解决游客如何来、怎样游、住哪里等问题。

  深耕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继续在重点客源市场和对口帮扶城市持续开展专项营销,加强与周边省份旅游合作,构建无障碍旅游圈。紧扣“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和“美丽中国”品牌体系,提升贵州旅游国际化水平和世界影响力。

  用好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两个平台”,提升多彩贵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形成广播电视热播、报刊杂志热炒的氛围。策划形式多样的微营销活动,让游客听了就想来、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记者 张齐 周清 见习生 刘定晖 实习生 吴楷林)
(责任编辑:暮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