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至9月6日,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玉溪市文化和旅游局、玉溪市非遗保护中心、玉溪市委党校协办的2025年云南省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带头人高级研修班,汇集了全省80位非遗工作者、非遗传承人和非遗工坊带头人,通过7场专题授课和3次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圆满完成了一次丰富且深刻的研培之旅。
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一级调研员念华昆在开班式讲话中强调“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的培训目标,旨在通过学习,深化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推动创新创造,使非遗更好融入现代生活。
培训课程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开篇,为学员们深刻理解非遗保护的时代价值,准确把握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方向路径,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科学的实践指引,也为接下来的研修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政策层面,课程从非遗工坊申报认定、功能职责、保障体系、人才培养、金融支持等全方位进行了政策解读,为非遗工坊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专业理论方面,“图说云南历史文化”为非遗工坊的技艺传承加深历史文化认同,使当地人知当地文化;“传统工艺与生活美学”引导非遗传承人和工坊带头人回归初心,回归本土文化,在注重非遗真实性、整体性、传承性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既朴素动人,又升华价值;“新媒体运营与直播基本技巧”启发了运用新媒体讲好云南非遗故事的多种可能和技巧。
现场教学深入到宁州舒氏陶艺、慈云寺华宁陶制作技艺、宁州香香肠制作、澄江莲心食品藕粉、斯贝佳食品等非遗工坊现场,学员们沉浸体验制作过程,真切感受非遗魅力,工坊带头人积极交流经验,互相学习借鉴。在玉溪市非遗保护传承示范基地、玉溪市非遗展示馆、峨山彝族自治县博物馆参观学习的过程中,学员们细致观察,认真聆听,吸收非遗知识。在萃秀书院组织的非遗公开课上,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吴白雨教授与非遗工坊带头人围绕非遗工坊在新时代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进行交谈,在争取政策扶持,创新工坊+高校+文创+旅游+数字化+互联网等协同发展模式方面给出了多元路径建议与经验分享,交谈气氛热烈、真挚而又深刻。
结业典礼上,研修班对学员们提出做“有方向”的带头人、做“有市场”的手艺人、做“有情怀”的传播者和推广者的期望与鼓励。希望学员们以此次研修为新的起点,牢记“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把非遗的文章写在云岭大地上,把带不走的技艺变成带得走的幸福,用一针一线、一刀一凿、一弦一柱,绣出、刻出、奏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最生动、最醇厚、最动人的篇章!(图文:孙昱丹 编审:念华昆 审核:董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