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信息发布 > 旅游资讯
新疆:从“流量”到“留量”,今年旅游新疆为何这么火?
2024/5/21 9:25:30 来源:工人日报 [] [打印]
       原标题:凭借春晚、影视剧效应,新疆深度融合“文化+旅游”模式,带动旅游产业发展
       从“流量”到“留量”,今年旅游新疆为何这么火?
       阅读提示
       新疆旅游产业的火热并非偶然,而是“以文化塑造旅游、以旅游彰显文化”深度融合创新的综合体现。
       千人学生队、千人汉服队、千人武术队、千人旗袍队、千人舞蹈队……5月19日,“畅游中国·幸福生活”“5·19中国旅游日”新疆阿克苏地区系列活动在温宿古城启动。当日,温宿古城人山人海,游客云集。文艺汇演、非遗项目展演等活动精彩纷呈,将阿克苏地区的传统文化、特色美食、民族风情、体育赛事和特色展示紧密结合,发挥“旅游+”的综合带动功能,为游客呈现了一场场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的多重盛宴。
       从大年三十的一场春晚开始,新疆旅游如有神助,特别是喀什地区,今年第一季度,接待国内游客716.9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0.08亿元。待到天气回暖,一部分网友“游喀什”的攻略还没做完,伴随热播剧《我的阿勒泰》火热收官,北疆阿勒泰一跃成为新的旅游目地。据统计,自5月7日以来,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累计接待游客达44.55万人,旅游综合收入4.02亿元。
       南游喀什古城,北上阿勒泰草原。不少网友纷纷热评:“今年的旅游被新疆包圆了!”其实,新疆旅游产业的火热并非偶然,而是“以文化塑造旅游、以旅游彰显文化”深度融合创新的综合体现。
       怦然起“去新疆旅游”的心跳
       “新增了‘春晚’场地之后,特别期待再到喀什去。”乌鲁木齐市民金鹏“五一”带着全家远赴喀什打卡,感受了春晚之后的新变化,“这次还看了沉浸式的表演、歌舞晚会,感觉更热闹了。”
       春晚之后,喀什将“春晚”舞台保留了下来,充分利用“晚会”资源,将其与古城融为一体,打造成了喀什文旅的新地标、新IP,并推出了一系列音乐节、演唱会、旅游演艺、沉浸式演出等新业态。仅“五一”假期,喀什市共接待96.5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14亿元。
       “我第一次来新疆,当时是看了春晚之后特别想到喀什旅游。”5月12日,刚参加完“2024新疆库尔勒马拉松”半马比赛的赵宁赶紧收拾行李,踏上了前往喀什的飞机,“原本计划玩两天,看了看攻略感觉时间留得不够,很快还会再来,不仅二刷喀什,还要去阿勒泰。”
       与喀什一样,被搬上荧幕并“火起来”的还有《我的阿勒泰》。“电视剧开播后,被震撼到了,阿勒泰的那种美让人向往。”在北京工作的张文昊两年前就想到新疆旅游,原本他计划夏季感受喀什古城的异域风情,冬季体验速滑粉雪,不承想一部剧让他不得不重新做“攻略”,“不舍得放弃任何一个,都想去感受,去体验。”
       据多家旅游平台数据显示,5月7日至15日,“阿勒泰”搜索热度同比增长6倍,其间,阿勒泰地区餐饮食堂订单量同比增长超110%。
       为了化“流量”为游客“留量”,阿勒泰根据影视剧打造了巴太树、凤霞小卖部、文秀桥、孤独的树等同款场景20个打卡点位,推出“跟着影视去旅行”主题5日游、8日游、11日游、17日游等精品旅游线路,满足不同游客需求。
       无论是追着晚会游古城,还是追剧、追光北上阿勒泰,被搬上荧幕的新疆美景、独特民俗风情,让更多游客怦然起“去新疆旅游”的心跳。
惠民产业从城市到乡村
       “没想过来的客人这么多。”80多岁的买买提明·吾甫尔在和田团城景区经营着一家特色药茶店,自从老城区被改造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后,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都来光顾他的小店,收入越来越好。
       如今,在新疆大地上,到处都盛开着旅游业发展之花,从体验城市的休闲之旅到感受乡村的独特风味,旅游给城市带来更多生机。
       “前些年留在村子里的年轻人很少,都出去打工了。”布尔津县也格孜托别托普铁热克村村民阿依木汗·哈布力说,“近两年来的游客多了,越来越多的村民回了家,收拾起院子,开起了民宿、农家乐。”
       2018年,阿依木汗开始打理自家百余平方米的农家小院,“要想有人来,院子得好看,像样。”很快,她家的院子硕果累累,苹果、杏子、葡萄……应接不暇。之后她将成熟的果实制成果酱,吸引了周边不少游客。在游客的鼓励下,2020年,她腾出一间屋子,开启了农家乐,一年下来,小小的农家乐让阿依木汗增收4万多元。
       奇台“千年古城、天下奇观”春季田园生态之旅等13条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走进乡村,不少老房子仍完好保留着,曾经村民眼中的“破烂”,现在成了发展旅游的资源。
       2023年,新疆新增旅行社563家,近2.5万名导游通过从事旅游服务实现就业增收。全疆从事旅游业经营主体超过37万户。特别是乡村旅游,不仅让老村子、老房子、老院子焕发生机,更是将客流变成了农副产品的销量。
       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全疆拥有旅游民宿8100余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48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14个。去年仅前三个季度新疆接待乡村旅游游客8056.67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278.33亿元。
       打造能带走的“活体记忆”
       如今,旅游的意义在不断发生变化,当下人们的旅游意义更注重旅游城市满足自身情绪需求和热爱。
       去年,新疆新增14家4A级景区、两家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两家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1家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4家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1家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两家国家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13条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那么,如何让这些明星产品满足游客的热爱和需求?除了提升旅游服务和产品质量外,在新疆,被记录的独特非遗体验、能带走的少数民族手工艺品也给出了很好的答案。
       “以前我们做出来的骨雕艺术品,就像收藏品,消费受众很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蒙古族骨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根登加甫说。凭借对骨雕30多年的研究经验,让他深深意识到“如何让更多人了解骨雕,了解当地文化”,为此他找了很多方法。
       直到在一次旅游节,不少游客看中他的骨雕作品并咨询时,根登加甫有了“将非遗技艺与旅游文创结合”的想法。他说:“今年4月,我们设计的第一批文创产品已经走向市场,反响很好,后期会设计更多款式,打造自己的品牌。”
       把“看到、听到、摸到、嗅到、尝到”的旅行记忆制成产品带回家,在新疆,那些流传了一代又一代的非遗技艺和少数民族手工艺品,既能体现一座城市的景观人文,又能成为留存游客来过这座城市的“活体记忆”载体,打造出独特的旅游名片和产业。
       “去年我去喀什旅游现场定做了一幅烫画,是我们一家三口的画像,很逼真,独一无二。”四川游客范玲玲说,“每次看到画像,我都能想起那段旅行。”

在喀什古城艾山玉山木质手工艺品店内,木勺、木碗、木玩具等木质手工艺品琳琅满目,被游客团团围住的玉山江·玉素因正在用电烙铁在木盘上作画,他经营这家木质手工艺品店已有30多年,“没有淡季,一个月能收入两万元左右,古城改造之后,我们这条街的手艺人都吃上了旅游饭。” 

(责任编辑:赵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