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无棣县高度重视文旅事业发展,将其作为新旧动能转换、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以“文化旅游强县”为抓手,突出“古城揽胜”和“临海旅游”两大特色,唱响“山海古邑•和善无棣”品牌,全力打造黄河流域文化名城和中国滨海生态旅游目的地,入选首批省级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县、全省乡村旅游示范县、省旅游创新示范县、文化强省先进县、全省“扫黄打非”先进单位、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一是规划引领抓落实。明确文旅发展定位和方向,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聘请多位行业领域专家为文旅无棣发展顾问,多规合一、融合发展,将全县作为一个完整的文化旅游目的地进行整体打造,编制完成《滨州临海文旅项目规划》《无棣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无棣县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无棣古城区规划》和《无棣县全域旅游总体发展规划》,2022年度积极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正在编制《无棣县“十四五”文化旅游规划》,计划研制《无棣县旅游团队地接优惠奖励办法》和《无棣县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奖励办法》,促进文旅业全区域、全要素、全链条发展,构建全域旅游发展大格局,以文旅业大突破带动全县经济大发展。
二是项目为王抓落实。筑巢引凤,加快实施“无棣古城龙头引领工程”,面向全社会发布招商公告,通过“传统业态导入、时尚业态创新、文化业态丰富”三个维度植入特色业态,全方位打造沉浸式古城生活方式。提振夜间消费文化IP,延长“三馆”开放时间,打造夜色古城和新区消夏文化广场两个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推动无棣古城创建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筹建非遗一条街,盐坊、绣坊、糕坊、酒坊、剪坊、染坊、瓷坊、陶坊、拓坊十大“非遗工坊”全部纳入无棣古城,把旅游景区打造成“山东手造”传播平台、展销区和网红打卡地。建成全市第一家全域旅游大数据平台,同步实现景区360视频全覆盖大数据平台与省市平台互联互通、与智慧城市、应急救援平台数据共享,率先在全市实现“一部手机游无棣”。谋划马山子镇福海沿海休闲旅游项目、黄河岛综合性体育健身休闲旅游项目、赛尔公司“滨海草原”项目建设,突出临海旅游资源优势,打造黄河三角洲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黄河三角洲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被推选为2022年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
三是文旅融合抓落实。创办音乐创作工作室,引领、创作(出版)了一批以文学、音乐、书画、摄影、抖音、微电影、MV和小品为主的扛鼎之作,如《牛保正》《信阳古城》,原创抗疫MV《别怕》等;摄影作品《百里盐场呈现一派丰收景象》荣登《民族画报》,红色题材纪录片《512枚铜钱》荣获无棣县首届“李之仪文艺奖”一等奖,申报100个红色故事追述历史短视频,被省委组织部评为优秀党员教育片,列入全省10个“百名红色讲解员讲百年党史”红色故事;开展“喜迎二十大•六个一”创作活动,无棣新八景完成初稿,举办红色公益电影《石景芳》首映式;文化中心试点布展“好客山东•无棣有礼”大型文旅融合非遗商品展厅;开展第六批县级非遗项目申报,对接省曲协,积极申报“山东曲艺之乡”。举办“山海古邑•天下无棣”首届全国文化旅游摄影大赛;文化进景区、非遗变景点,白天看景,晚上看戏,送文化下乡由“政府端菜”向“群众点单”转变,从“有没有”“缺不缺”向“好不好”“精不精”转变。目前,正积极组织水湾镇崔桥村、佘家镇商家村、碣石山镇古家村三个村庄开展第三批省级景区化村庄创建工作。
四是宣传推介抓落实。创新“行政管理+服务,走出去、请进来、火起来”的推介模式,突破京津冀,定向开展专项推介,年内开展3-5场旅游推介会。加大“山海古邑•和善无棣”和“好客山东•无棣有礼”品牌宣传力度,二月二成功举办了中国·无棣 2022祭海非遗文化盛典暨第15届海洋文化节活动。“线上云文旅”跟着平台看无棣活动,获评全省网络营销优秀案例;一路向北,以古城为龙头、以大济路为主轴,以贝壳堤岛为宿端,沿地接线路打造“量足质优”的无棣非遗特色餐饮、住宿以及购物点,让无棣旅游更有味道,开发盐田观光游和赶海拾贝游,叫响“游古城,品千年古桑葚;登碣石,眺百里贝壳堤”品牌,打造无棣百里非遗文旅长廊和鲁北大道二日游。围绕乡村振兴,组织文化下乡,开展送演出、送电影、送图书、送设备、送培训、送人才“六送”文化惠民活动,打造镇街十二片区乡村旅游品牌,发展以枣园人家、海上人家、桑园人家、杏园人家为代表的“乡村文化”品牌,真正实现“特色乡村游,增收家门口”,努力让文化“亮”起来,让文物“活”起来,让节庆活动“燃”起来,让人民群众“乐”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