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旅游旺季以来,西藏、新疆、甘肃、海南等地陆续发生疫情,我省海西州、海南州、黄南州、海东市等地也相继报告新冠肺炎阳性确诊病例,全省旅游行业受到冲击。我厅在面临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和全力保障游客滞留服务、维护旅游行业有序发展的三重压力之下,以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政治定力,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及省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各项部署和“九不准”要求,始终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全力筑牢我省疫情防控文旅防线,确保“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
“立即熔断”减少跨省旅游疫情传播风险
认真分析,果断决策,严格按照文化和旅游部实施跨省旅游“熔断”机制相关要求,根据疫情形势,印发了《关于加强疫情防控 科学精准实施跨省旅游“熔断”机制的紧急通知》(青文旅发〔2022〕162号)等文件,对西藏、新疆、甘肃、海南等地的中高风险地区实施跨省旅游“熔断”机制,暂停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进出上述中高风险地区的跨省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同时,要求在青旅游团队全力配合属地疫情防控要求,不前往省内有阳性确诊病例的地区,减少疫情传播风险。
“暂停经营”阻断重点场所疫情传播链条
科学研判,精准施策,避免疫情防控“一刀切”。严格按照文化和旅游部要求,将疫情防控暂停文化和旅游场所经营权限调整至各地。各地能够按照属地疫情防控部门要求,及时评估疫情传播风险,迅速对省内已发生疫情及未发生疫情但风险较大的部分景区景点、上网服务场所、娱乐场所、演出场所、公共文化场馆、大型文化和旅游活动实施了暂停营业和暂停活动,全力保障疫情防控安全。本轮疫情,各文化和旅游场所服从服务大局,塔尔寺、乌素特(水上)雅丹、大柴旦翡翠湖、民和喇家考古遗址公园、贵德国家地质公园等43家A级景区暂停开放。海西州、黄南州等疫情发生地的部分地区对人员密集、空间封闭的公共文化场馆进行了暂时关闭。“统筹协调”全力做好游客滞留服务工作 提高站位,靠前指挥,印发了《关于全力做好滞留游客服务保障的函》(青文旅函〔2022〕115号),函告各市州政府高度重视游客滞留问题,成立工作专班,建立健全省、市、州联络机制,指导疫情发生地区启动应急机制,并开展情况摸排。各市州及重点县区文化和旅游部门积极协助政府,对接解决游客滞留和返程安排工作,确保对滞留游客情况做到“五个清楚”即游客底数清楚、游客需求清楚、面临困难清楚、工作任务清楚、信息沟通清楚。同时,畅通12345游客投诉举报电话,开通退订专线电话,积极回应游客诉求和关切,帮助游客协调解决困难,依法妥善处理游客行程调整和退团、退费、退房等事宜。疫情发生地文化和旅游部门耐心解读防控政策,着力安抚游客情绪,周到热情服务游客。海西州德令哈、大柴旦、都兰、格尔木政府及文化和旅游部门积极应对,对滞留游客酒店住宿费用进行补贴、打折,并对静态管理地区的房车游客食品用品需求给予帮助,确保了游客在青滞留期间得到妥善安置。期间,我省滞留游客1.3万余人,目前已于8月15日协调滞留游客有序安排返程。
“强化责任”严格落实行业常态化防控措施
及时部署,落实责任,召开了全省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传达学习信长星书记、吴晓军省长在省疫情防控指挥部扩大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对全省文化和旅游行业疫情防控工作再动员再部署。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一项政治任务,作为检验作风建设成效的具体行动,在省内未发生疫情地区,全面督导检查上网服务场所、娱乐场所、演出场所、旅游星级饭店、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文化和旅游重点场所的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压紧压实场所主体责任,落细落实场所“限量、预约、错峰”、扫码测温、通风消杀、佩戴口罩、保持“一米线”等防控要求,对文化和旅游行业聚集性会议及大型活动进行暂停、取消、推迟等调整。
“保障有力”始终做好厅系统疫情防控工作
全面加强厅系统疫情防控工作,压紧压实疫情防控责任,在重要时期做好人、物、环境同防。厅系统全面加强扫码测温、佩戴口罩、核酸检测、健康监测等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单位人员坚持非必要不外出,非必要不邀请中高风险地区人员来宁工作。严格落实来青返青人员提前报备制度,严格执行“落地检”措施;强化24小时值班值守和信息报送,确保人员在岗、电话畅通、信息无阻、及时报告;积极谋划防疫培训和演练,倡导开展线上活动和线上宣传,全力保障好文化和旅游厅系统的疫情防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