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放大文旅融合效应,繁荣发展夜间经济,近日,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2021年江西省首批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名单,抚州市文昌里历史文化街区榜上有名。夜间文旅消费,成为当地旅游经济新亮点。
夜色中的江西抚州文昌里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别有洞天的新世界,华灯齐亮,火树银花,美轮美奂。你可以在微醺的暖风中,饱览千年古郡夜色风华、看一场夜间旅游演艺《寻梦牡丹亭》、赏一段汤显祖的经典剧目,也可以走进一家家特色小店,感受民俗文化的迷人魅力。重拾历史繁华,传承文化底蕴,玉隆万寿宫、圣若瑟大教堂、文昌桥等古建老街,木雕、竹编、银艺等非遗老技艺在热闹的人群、灯彩和音乐中被赋予新的生命,使街区成为名副其实的抚州老城博物馆和临川文化的一张璀璨名片。
整体保护为老城“塑形”
俯瞰抚州文昌里,发源于武夷山西麓的抚河在此一路奔腾,所到之处田野肥沃、仓廪充实。位于抚河边的文昌里,因此自古便是江右商帮汇聚之地,是临川老城最活跃的商业街区。然而,兴也水运,败亦水运。随着时代和城市的变迁,文昌里由以前的繁华街区,曾一度变成了市政设施落后、人居环境恶劣的棚户区。保护类建筑年久失修,木梁和砖瓦多处损毁,状况堪忧,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修缮工作迫在眉睫。从2015年起,抚州市把文昌里改造作为全市文化旅游项目的头号工程和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头号工程,瞄准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国家5A级景区的目标,举全市之力予以推进。在改造过程中,街区建设者坚持历史建筑保护与人居环境改善统筹推进。在规划过程中,为了保有街区的老味道,街区的建设者在保存街区原有肌理的基础上,突出街区景观、建筑风格和传统文化。在街区修缮改造的过程中,对街区范围内所有的建筑都进行了分类保护与整治,遵循“不改变原状”的原则,对历史建筑遵循“只修不拆、修旧如旧”的原则,对传统风貌建筑遵循“保持风貌特征、优化使用功能”的原则,采取重点保护、合理保留、局部改造、普遍改善的方式,尽可能多地对历史建筑进行抢救、维护、修整,尽可能多地尊重历史、保存原貌。由于坚持原材料、原工艺、原形制修缮,街区的古风古韵得以保存,赣派民居的特色得以彰显。
传承文化为街区“注魂”
走上文昌里的街头,你会发现,穿汉服的小姐姐们为文昌里增添了一抹秀色。明眸皓齿的汉服女子与古建老街汇聚成令人沉醉的“中国味道”。“我们是来拜谒文坛巨匠汤显祖的,就穿着汉服来了。来了以后发现这里的建筑、文化让我不‘跳戏’,穿什么都很自然,我想这就是我们新时代的文化自信。”身穿汉服的游客陈晗说,“在我们心中,老城的韵味就在这一份份地方小吃、一件件手工制品、一栋栋老宅之中,在于繁华街巷所蕴含的人间烟火、市井气息。”传统文化的彰显得益于街区打造时的深入“摸底”。经专家调研,文昌里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汤显祖在文昌里居住了20多年,2/3以上的诗文作品都是在这里创作完成的。同时,文昌里有横街、直街等13条保存极为完整的明清历史街区和大量独具江南水乡风情的传统古民居,保存这么好的历史遗存和传统街区在全国都实属罕见。对此,文昌里历史文化街区主打戏剧IP,修葺万寿宫古戏台、中国戏曲博物馆、汤显祖家族墓园,引入夜间旅游演艺《寻梦牡丹亭》,让游客全方位感受戏曲魅力。同时,为重现老城韵味,相关单位深入挖掘街区宗教文化、才子文化、商帮文化等文化资源,通过引进文化业态、建设文博展馆、开发文创产品、举办民俗节庆活动等方式有机嫁接到街区旅游项目中,将临川文化具体化、形象化、可视化,让游客和市民在游玩时、在消费里、在互动中体验临川文化,真正传承好历史文脉,保留住乡愁记忆,彰显出街区特色。
看的、吃的都是文化
在业态的打造上,文昌里历史文化街区以人为本,将银艺、竹编、木雕、瓷画等非遗和传统手工艺传承者聚集起来,使之成为活态展示馆的一部分。同时,重点引入如临川牛杂、临川藕丝、临川菜梗、南丰水粉等风味独特、品种繁多的抚州美食。这样一来,游客看的是文化、吃的是文化、玩的也是文化。同时,为让夜间旅游更加贴合游客需求,街区还引入酒吧、民宿等业态。现如今,行走于开阔整洁的街区,看着道路两旁整齐的店铺,空中悬挂着的一排排彩色油纸伞随风飘摇,十分抢眼,各种特色小吃琳琅满目,每一口吃下去都是地道的“抚州味道”。除了有当地美食,还有种类多样的临川文化业态,传统手工艺品、旅游纪念品、非遗文化、特色民宿等业态丰富多彩、令人目不暇接。待到夜幕降临,文昌里处处流光溢彩、美不胜收。徜徉在竹椅街、三角巷、横街、直街等商业老街,经过修缮改造建设后的古街夜市上,五彩华灯与古建筑相得益彰,砖墙上的戏剧人物造型、清风竹影与汤翁古诗词的投影,都充满了古朴风韵,令人仿佛穿越到古临川。同时,街区所承载的城市记忆和文化底蕴,重新焕发出更具朝气的时代活力,尽展古韵新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