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台风和洪灾,让2021年的旅游业丧失的不只是一个暑期黄金档,还带来诸多深远影响,国际旅游损失惨重、国内旅游再受重创、供需渠道受限、旅行社遭受的打击……未来旅游业的出路在哪里?这恐怕是政府和旅游业界人士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国际旅游损失惨重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2021年1月28日发布数据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旅游人数大幅减少,2020年全球旅游业收入损失1.3万亿美元,成为“旅游业历史上最糟糕年份”。
世界旅游组织在声明中说,2020年,国际游客数量比上一年下降74%,约为10亿人次。其中,首先遭到疫情冲击的亚洲降幅最大,前往亚太地区的游客人数猛降84%,接着是非洲和中东,游客数量减少75%,赴欧洲及美洲的游客则分别减少了70%、69%。
因此2020年旅游业营收损失相当于“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时期纪录损失的约11倍以上”。
据法新社28日报道,世界旅游组织特别警告称,未来将有1亿到1.2亿个与旅游业直接相关的工作岗位可能不保。
世界旅游组织在声明中预计,新冠疫苗的推出将在2021年“使旅行缓慢正常化”,然而许多国家由于疫情反复,正在重新引入旅行限制,例如隔离、强制性检测和边界封闭等措施,这些都不能让旅游业“立即恢复元气”。多数专家因此认为,全球旅游业活动2023年前不会恢复至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水平。
报道称,上一次国际游客数量下降发生2009年,蔓延全球的经济危机曾令游客人数下降了4%。此后,世界游客数量每年都在稳定增长。2019年国际游客数量增长率为4%,总量达到15亿人次。
国内旅游市场再受重创
文旅部日前发布上半年国内旅游大数据显示,国内旅游总人次、国内旅游总收入和人均旅游消费金额分别达到18.71亿人次、1.63万亿元和872.27元,分别同比增长100.8%、157.9%和28.5%。从数字上看,形势看似一片大好。
(1)今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总人次和国内旅游总收入同比疫情前的2019年,仅仅恢复到同期的60.9%和58.6%。
(2)国内导游群体生存状态严峻
调查发现,目前国内导游群体的生存状态严峻。在导游目前的工作状态上,80%的被调查者“从事导游工作、目前无业务”;15%的人从事导游工作、兼顾做网上销售等其他工作;5%被调查者已转行或计划转行做其他工作。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再次爆发影响,导游预计今年工作影响多长时间?50%被调查者选择3个月到年底,35%预计到2022年“五·一”,15%的人预计停止工作6个月以上。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预计今年收入同比2019年的下降幅度方面,选择降幅40%的占比例50%;预计降幅50%的占比例25.6%。预计降幅50%以上的占比例为24.4%。
导游在去年全年基本失业的情况下,期盼着今年可以补亏,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房贷、车贷、孩子上学等家庭开支未减少,收入急剧下降或无收入的尴尬局面,使大量导游陷入困境,如果政府再无有效的扶持计划,结局是大量导游中坚力量会再次流失。
疫情、洪水、台风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
2021年7月,国内旅游业正好迎来旅游业暑期黄金档。但随着南京、张家界、郑州、成都、扬州等地疫情爆发,目前全国中高风险地区达200多地,由于风险造成的连锁反应持续扩散,多地旅游行业直接或间接停摆。全国各地接连对博物馆、景区、旅游演艺的关闭潮再次将旅游业拖入万丈深渊,靠旅游产品生存的旅行社、酒店等基本停摆。西安这座有着深厚历史的古城也成为了全球唯一没有本土病例而旅游停摆的城市。
台风“烟花”带来的超强降雨,波及沿海大部,多省景区相继关停,一些原本遭受疫情影响的区域,更是雪上加霜。造成整个华东地区的旅游停摆。
河南洪灾引起的严重后果,造成死亡300多人的善后还未处理妥当,疫情再次来袭,中原大地旅游业全线瘫痪,恢复遥遥无期。
疫情、台风和洪灾,让2021年旅游业丧失的不只是一个暑期黄金档,还带来诸多深远影响:消费者出游信心降到谷底,出游意愿大幅降低,担心的负担与日俱增;旅游企业遭遇比去年更艰难的生存危机,撤——于心不甘,不撤——恐怕陷的更深,进退两难;目的地旅游品牌受损,特别是各个地方的著名景区关闭需要漫长的修复期和重塑;这些显性和隐性的负面影响,将成为未来旅游行业几年必须要面对的难以解决的问题。
下半年旅游业将呈现低迷颓势
如果说此次灾难仅仅是丧失一个黄金暑期,并不是最糟糕的,然而更让业内担心的是:2021年下半年旅游业,将呈现低迷颓势。
国内旅游业依然处于2020年疫情后的极为脆弱的康复期,根本再经不起大风大浪考验。
据旅行社透露:自家地接社今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业绩大涨,接待人数同比上涨51%左右,不过对比2019年同期,也就刚刚恢复到40%左右。
另外一家旅行社情况差不多:今年客流量比去年翻了三倍多,也仅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30%左右,仔细计算过,如果今年一切顺利的话,盈利没啥指望,做到不亏损还是有把握的。
如果顺利的话,但关键是旅游业“一切并不顺利”,暑期后,剩下的3-4个月时间,国内旅游形势非常严峻,结果并不乐观。
截止7月30日,全国共有29个省市发布公告,提醒当地人“非必要不出省、不离市”,大部分地方政府要求居民“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并且建议居民“暂缓出省旅游”。有很多省份的教育系统更是直接要求暑期师生取消各类外出活动。一些省份和地市要求外省抵达和返回人员提供48小时核酸检测结果。这样人员的流动基本停止。
供需两个渠道都受限制
另一个被忽视的现象,不少今年未受到疫情及灾害影响或影响较小的地区,旅游业同样十分低迷。
以新疆旅游为例,有当地旅游从业者表示,很多广东、江苏等地的高质量客源,因为疫情无法来到新疆。而且新疆疫情防控执行严格政策,各地州的疫情防控标准和政策也不同,客观上阻碍了很多想来新疆旅游的客群。
陕西省是又一个典型案例,尽管今年当地未爆发疫情,但受到河南、成都、湖北、重庆等周边其他省市疫情波及,加上九月份全国第十四届运动会在陕西召开,防疫的力度层层加码,旅游业的整体生存遭受严重考验。
除了面对下半年严峻的外部环境,旅游从业者不得不面对更加棘手的企业内部问题。
根据国家文旅部上半年公布的统计报告,今年上半年很多旅游企业客流量增加了、营业额增加了,但一个重要数据指标却大幅下滑,那就是:利润。
西安一家旅行社总经理说出其中的玄妙:一方面,旅游行业原本整体利润率就单薄;另一方面,今年旅企经营成本远高于去年。
以西安旅行社为例,去年疫情之下,很多当地旅行社能够成功熬过来,一大因素是企业综合成本很低,得益于几个因素:
其一,疫情之年,政府要求对旅游企业减免部分房租,旅行社自发将人力、营销等硬成本压缩到最低。以员工工资为例,大多给出最低工资保障,帮助企业减负;
其二,政府减免了旅行社的各种税金、社保费用,退还了部分保证金,补充了企业现金流;
其三,各省市为了吸引外地游客前来,出台了一系列奖励、优惠政策,为当地引流,让旅行社获得部分资金扶持;
其四,当地政府通过多种形式给予旅行社补贴,特别是鼓励省内出游过程中,补贴力度不小。
今年以来,来自官方的各类补贴、奖励政策相继取消,旅行社业务起动之后,软硬成本逐步恢复到正常水平,旅行社重新回到厮杀白热化的市场。
“上半年我们的综合成本同比上涨了80多万,使得综合收入和利润没有出现明显变化。”该老总表示。
受旅游内部因素影响,今年大交通和住宿成本一直在上涨,旅游产品的价格却并没太大涨幅,原本留给旅行社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这些都是隐性成本。
经营倒挂,干得越多,赔得越多,有些旅游企业只能选择退场。
开辟新的渠道和模式,从理论上讲没问题,但在具体实施时旅游企业特别是旅行社企业需要更多时间。绝大多数旅游人选择坚守主业,毕竟在擅长体制模式下奔波多年,风险要远低于在不擅长的模式上奔波,开辟新的模式和转型终归是少数人的玩法。
停业关闭对目的地品牌的影响
在谈及疫情和天灾给旅游行业带来的最大负面影响时,多位旅游从业者还不约而同指向同一件事:目的地旅游品牌。
我们并不否认当地严控疫情的措施,但是这种“一刀切”的政策,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更大,影响也更恶劣。
不敢想象,如果张家界的口碑在全国游客心里塌了,他们将何去何从。“我现在最大的愿望是希望当地政府能够处理好这次疫情危机,维护好张家界的旅游品牌,毕竟背后是无数的旅游从业者。”
在西安业界比较关心的是虽然陕西至今无一例本土病例,但随着疫情防控的升级,省内几个5A景区和闻名全球的网红大唐不夜城都因疫情防控而关闭,那么多年来打造的品牌会不会因此而被游客淡化或在游客心里留下阴影?所以疫情危机后的品牌维护成为政府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
从去年各省的经验来看,以湖北为例,为了消除疫情对武汉的负面影响,线上线下做了很多细致的工作。包括加大网络营销力度、全省景区免费、外省游客入鄂补贴等等,从中央到地方,从企业到个人,耗费无数财力、物力和精力,最终才回到正常状态。
在今年疫情之下,有的省份在维护目的地旅游品牌方面,值得学习借鉴。
四川一位旅行社负责人,在四川主营精品小包团业务,在张家界疫情波及成都之后,他也非常担心是否会长期影响到游客的出行。
让他欣慰的是,四川在处理这次疫情过程中,很多做法可圈可点,即及时严格的防控疫情,又最大限度的保护了旅游行业。
“四川7月28日发布了紧急通知,由于我们有几十名游客在藏区旅行线路上,短时间回不来,很担心他们遭遇各种疫情检查的突发状况,从而引起游客的惊慌。”他直言,问题解决的要比预想的顺利,有些半路折返的游客,顺利结束了行程;想继续行程的游客,在各方协助下也快速做完了核酸检测,四川目前只要符合相关标准,还是能够在景区内外一路畅通。这给了旅行社很强的信心。
受这次疫情的冲击陕西省著名5A景区兵马俑、华清池以及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大唐不夜城、延安杨家岭、枣园等著名景区的关闭,在后期开放时,同样面临目的地旅游品牌的修复和重塑,依然成为疫情后期的一个大难题,需要官方、企业和游客共同努力,逐步提升。
遭受这轮打击后的旅行社惨状
根据多家旅行社反馈,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今年7月以来的疫情的影响程度,不亚于2020年疫情造成的后果。
(1)订单退订率平均高达80%
西安一家做周边游的老总说,由于今年是红色旅游年,旅游团队从7月起至今没有接到任何新订单,已经接单退订的大约暑期近百个团队金额在200万左右。
一日游老总:七月底起8月退了近150万的团费,本来希望今年随着国内游一起复苏,现在看来后半年估计减产60%左右。
综合多位业者反馈的信息和官方数字,7月以来平均退订率高达80%,退订金额均在100万以上。
(2)七月份疫情按下行业暂停键,旅游企业大面积亏损或已成定局。
去年的第一次打击,很多企业都被打懵,但更多旅企选择了大幅度缩减开支,虽然造成了旅游行业的人才流失,但起码一部分企业保存了下来。今年在政策鼓励和市场刺激下,不少企业又开始招兵买马,在暑假开始半个月后来这一波,意料之外的疫情围困战比筹划已久的大奋战还要难打。目前旅游企业普遍对国内长线失去信心。大家都说,信心比黄金还要宝贵,反反复复的疫情带来的不可预计因素,业界普遍开始信心不足。
我们在朋友圈部段看到了有人转行的“官宣”,看来有一些撑过2020年的同业无法再撑过2021年,人才流失仍在加剧。
如果说国家对教育改革的措施有家长拍手称赞的话,而这一次旅游业的沦陷还真有些壮士扼腕的味道。
未来出路可能在哪里
在一线业者的反馈中,有一个亮点,青海新大陆的工作人员说:虽然他们的退订率也达到了80%,但是公司接下来准备对今年旺季进行全面复盘,练好内功等疫情解封,减少旅游公司的生存危机。
周边乡村游和城市度假游
从行业发展和企业运营来说,不用去远方的产品,才是疫后更能让企业长久生存的基础。
周边乡村游和城市度假游,有足够的复购率,虽然客单价较低,但利润率不一定低,更重要的是,它不像西北长线那样一年只有几个月的运行时间,南方几乎可以全年产出。
这不,各省开始分别叫停跨省游,大城市周边的民宿又订不到房了。
用高消费积淀低端游客
去年疫情后很多同业开始带货,不过随着旅游的恢复,不少人又开始淡忘了这个工作。针对主营目的地的农特产品,完全可以持续经营,对一些高消费的商品,可以让我们跟低消费的游客持续建立链接,食物也是能为旅游播种的最好工具。
毋需质疑,到今天还在坚持做旅游的人,都是真爱。
旅行社这只打不死的小强,肯定也不会被压倒,它必将以某种方式继续存在着。
但从宏观层面而言,旅行社要与病毒共存而不是被病毒彻底击倒,需要国家智慧的引导。
可以说,这次疫情的暴发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而且我们还不知道,这个多米诺骨牌会不会再次出现“回潮”的现象。面对这样的可能性,不少行业的从业者不得不开始重新做打算。此前大家只是觉得,扛过这段就好了,但现在看来得调整思路了,得琢磨如果跟疫情长期共存,怎么能杀出一条出路来,这恐怕是政府和旅游业界人士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作者系高级经济师、国家高级导游,教育部专家库成员,多所高校学科带头人,陕西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从事旅游工作3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