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信息发布 > 旅游资讯
贵州:生态催生旅游活力
2021/6/24 9:30:22 来源:贵州日报 [] [打印]

生态良好、气候宜人,山水风光浑然天成,贵州被誉为“山地公园省”。全省夏季平均气温在23摄氏度左右,丰富的森林植被释放出大量负氧离子,随处可见的瀑布、溶洞、湖泊、森林、峡谷……让贵州成为令人向往的避暑养生胜地。生态环境是贵州旅游的“金字招牌”,生态优势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重要支撑。

近年来,贵州大力推进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旅游业有了很大发展。“十三五”以来,除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外,前四年贵州接待入黔游客人次、旅游总收入都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

紧邻乌江源鸭池河的黔西市化屋村,一江碧水从村子流过,民族风情浓郁,森林植被茂盛,是远近众多游客的“心头好”。村民靠旅游奔小康。2021年“五一节”期间,该村累计接待游客4.4万人,旅游收入1585.4万元。

位于习水县桑木镇的土河村,是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曾经的土河地处偏远、土地贫瘠,是省级一类贫困村。而今凭借夏季凉爽气候,依托千亩荷塘和红苗文化,建成了国家AAA级景区,用生态名片激活了避暑经济。

每年七八月,土河村千亩荷花盛开,重庆游客争相赶来赏花避暑。游客的到来带动了整村的消费,农家乐和民宿随之兴起。截至目前,土河村开设有14家农家乐、74家民宿,床位达1100张。2020年,即使受疫情影响,游客量也达到了18.5万名,同比增长了85%,旅游产值超过一亿元。

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岩脚镇岱瓮村,全村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连片生长着树龄上百年的古杨梅318株,形成壮观的“古杨梅群”。2015年被中国生态文化协会授予“全国生态文化村”称号。

每年端午前后,岱瓮村就热闹起来。杨梅红了,村里的人忙着采收,村外的人赶着品味摘果乐趣。发展杨梅产业,岱瓮村以乡村旅游带动发展,着力打造“山上有产业、山下有文化、一年四季有果”的旅游生态文化村。通过连续多年举办杨梅采摘节,正在奔向“贵在生态、美在山水、自在田园、乐在农家、富在农民”的乡村振兴新生活。

龙里油画大草原旅游区位于龙里县城南10公里,景区通过打造以湿地花海游览体验为主的山下片区,以登山体验步道为主体的山中片区,以草原游览体验观赏为主的山上片区,形成“乘观光缆车、游高山草原、玩滑翔滑草、品生态美食、住精品民宿、赏马郎风情”的高山草原旅游业态。

黔东南州台江县登鲁苗寨一共有2万多棵楠木树,600年来,十八代登鲁人,与茂密的楠木群共同栖居,被誉为中国“金丝楠木第一村”。随着脱贫攻坚和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开展,登鲁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日益改善,良好的生态底色绽放出美丽的容颜。

台江县持续开展旅游推介,通过挖掘金丝楠木文化,举办金丝楠木体验游活动,登鲁苗寨逐渐进入大众视野。每年,除了传统的二月二敬桥节、开秧节、六月六、苗年等节庆外,还开发了春节年味节、徒步节、艺术写生创作节、摄影节等项目吸引游客,推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


大力推动旅游产业化,源源不断的游客来到贵州,感受贵州生态环境的独特魅力。

(责任编辑: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