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信息发布 > 旅游资讯
贵州:黔东南高位推进旅游产业化
2021/5/18 13:09:31 来源:贵州日报 [] [打印]

  夜幕降临,镇远古城沿河两岸吊脚楼串串灯笼亮起, 阳河上,一艘艘游船荡起的涟漪推开灯笼倒影,斑驳灵动。

“清爽的初夏,坐在船上夜游镇远,梦幻般的感觉。”游船“杨柳号”上,游客感叹。

“以前游客少,‘杨柳号’一条船就够用了。如今,游船增加到了16艘,还是忙不过来。”镇远县舞阳文化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吴远学介绍说,近年来随着游客猛增,“古城水上游”夜游项目也火爆起来。

黔东南境内山地纵横、景象万千。山地环境孕育了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赋予了黔东南山地旅游发展的明显优势。

改革开放初期,黔东南在旅游业基础为零的背景下,抢先落子。

作为拥有2300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镇远,旅游业起步于1979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探索前行,奋勇发力。

从2艘40座铁质旅游船和1辆旅游客运车,到目前全县共有对外经营景区(点)10个,各类文化旅游服务企业1600余家,“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日趋完善,镇远旅游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大力实施“旅游活州”战略,黔东南紧紧抓住“文化”这个核心竞争力,不遗余力抓好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延续文化基因,以文化赋能旅游。

随着“两机场”(黎平机场、凯里黄平机场)、“两高铁”(沪昆客运专线、贵广高铁)、县县通高速的大交通构架的完善,山门打开,苗乡侗寨璀璨的民族文化惊艳世界。“人类疲惫心灵的最后栖息地”“文化千岛”“歌舞之州”等美誉纷至沓来。

黔东南在融入时代轨迹的道路上,散发出前所未有的文化自信。

文化赋能,搅动旅游活水。

围绕山地旅游业态布局,近年来,该州涌现了凯里云谷田园、凯里下司古镇、贵州苗妹银饰博物馆、锦屏隆里古城、凯里游方谷等新景区景点,培育和发展了凯里“苗药养身城”、黎平“天香谷”露营基地、麻江乌羊麻蓝莓采摘体验、西江苗寨“黔东南旅游商品体验旗舰店”、夜游镇远古城氵舞阳河等旅游新业态。打造了“凯里—西江—云台山—镇远—肇兴—岜沙—加榜梯田”的国际旅游线路和以红色旅游、康养旅游、节庆旅游、非遗研学游为主题的10余条精品旅游路线。

黔东南民族文化体验之旅、生态绿色之旅、休闲养生之旅、特色美食之旅等主题旅游产品在国内旅游客源市场大获青睐。2016年至2019年,全州旅游经济连续4年实现稳步增长,累计接待游客39756.23万人次,旅游人数年均增长率达26.97%,累计实现旅游收入3480.79亿元,旅游收入年均增长率达30.10%。

镇远古城成功创建5A级景区,雷山县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深入推进,服务业产值占据半壁江山。全州旅游迈出了由“事业型”向“产业型”转变步伐,正沿着“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轨道迅跑。

幸福之歌在“歌舞之州”激荡。

在党中央、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黔东南各族儿女的艰苦奋斗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因素不断积累,奠定了再出发的实力和底气。

感恩奋进,黔东南干部群众再出发的步履更加铿锵,信念更加坚定。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黔东南誓言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奋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锦绣黔东南新未来。

围绕“四新”抓“四化”,黔东南立足于地方资源优势,深入推进旅游产业化发展,构建高质量发展现代服务业体系,唱响“民族原生态·锦绣黔东南”旅游品牌。

“十四五”时期,黔东南将用好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两个“宝贝”,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大力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依托民族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历史文化资源,高品质开发旅游新业态,推动“旅游+”融合发展。创新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引进战略投资者和经营主体,推动旅游业集群化发展。完善旅游服务配套,深化“满意旅游”创建,提高游客满意度和回头率。深入实施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推动服务业集聚区提质升级,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


(责任编辑: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