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景德镇依托丰富的陶瓷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个性定制+参与体验+文化旅游”的陶瓷文化旅游新业态新模式,让文化和旅游融合。2016年4月,该市成立了陶文旅集团,全方位营建以陶瓷为核心的文旅产业,同时,民营陶瓷品牌和设计元素也开始集聚。2019年,景德镇共接待旅游总人数8506.3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6.3%。其中,境外旅游人数99.19万人次,增长35.9%。旅游总收入888.24亿元,增长29.9%。其中,旅游创汇4.74亿美元,增长41.7%。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郑娟(右二)率队考察景德镇国瓷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10月19日-22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郑娟率有关部门领导和行业代表,赴江西省景德镇市考察调研陶瓷产业与文旅融合发展的经验和做法,全力促进钦州坭兴陶与文旅融合实现突破性发展,全面提升坭兴陶作为“中国四大名陶”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景德镇的陶瓷引来众多游客抢购
在考察过程中,考察团成员一路看、一路思考、一路交流,议得最多的是别人的亮点和长处,思考最多的是如何结合我市坭兴陶这一靓丽名片,做大做活钦州文化和旅游,打造独具魅力的千年坭兴陶都文旅名城。
历史韵味浓厚的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行进在三宝国际瓷谷,古老的村落在时代的进程中迸发出丝丝“新”意,或是一栋与周边自然生态相符的建筑,或是一件别出心裁的陶瓷设计艺术品,又或是在一场茶话会上的思想碰撞……在这集历史遗存展示、陶瓷研究创作、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多功能聚集区,“老”与“新”正毫不违和地奏响交响曲,不仅留住了乡愁,也吸引了“景漂”乃至“境外景漂”,创意、创新正在三宝瓷谷里萌芽。
昔日小山村蜕变成今日的三宝国际瓷谷
如果三宝国际瓷谷是“景漂”的摇篮,那么陶溪川文创园区,就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年轻人的“造梦空间”。高耸的烟囱、锯齿形厂房屋顶、裸露着红色砖块的墙面……走进园内,仿佛置身于20年前的老厂房。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老厂房”里,却“藏”着一间间充满时尚气息的创意工作室、陶瓷店铺、咖啡馆、书吧。2013年,景德镇以宇宙瓷厂为核心启动区,打造了以陶瓷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为基础,融产业发展升级与新型城镇化为一体的陶溪川陶瓷文化创意园。经过三年的精心设计、打磨,2016年10月,陶溪川正式开业迎客。
在改造过程中,陶溪川保留了22栋老厂房,将宇宙瓷厂原有的烧炼车间改建为陶溪川工业遗产博物馆、美术馆,将原料车间变为陶艺体验空间,实现了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科技、生产与生活的深度融合。
游客了解景德镇文创产品
“遗址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开发和利用?”“如何在城市建设发展历程中保留古村古巷?”“文化旅游能否带动新一轮的经济浪潮?”……一边考察、一边对比,考察团成员们也在思考着“钦州怎么做”的问题。
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给了成员们新的启迪。遗址所在片区的景德镇陶阳里历史街区保护项目由景德镇陶文旅集团负责建设,该项目将在以御窑厂为核心区的范围内实施老城保护修缮建设工程,总建筑面积约80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为里弄改造、老房屋修缮、环境整治,博物馆、民宿酒店及配套基础设施改造等,从彭家下弄、古街、彭家上弄、御窑遗址公园、龙缸弄、新罗汉肚、联社北路直至御窑博物馆,共同构成了景德镇“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繁荣景象。改造后的陶阳里历史街区,做到再现1000年陶瓷文化遗迹、600年御窑文化遗址和70年陶瓷工业遗存,并扎实有序推进试验区建设,成为展示景德镇陶瓷文化底蕴的“新窗口”、城市形象的“新地标”、对话世界的“新名片”。
改造中的历史文化街区彭家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景德镇对陶瓷历史文化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我也期待通过此次考察,市委、市人民政府在坭兴陶和小江瓷的历史文化挖掘、品牌打造宣传、产业规划政策等方面加强发力,融合发展、共同推进,努力打造钦州‘坭兴陶和小江瓷’姐妹篇,为钦州历史文化、城市文化、经济建设服务。”广西浦北小江瓷艺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河源期待道。
主播线上销售景德镇陶瓷
“钦州作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发源地,我们要借鉴景德镇陶瓷产业与文旅融合发展的好经验,充分挖掘钦州历史文化和坭兴陶历史文化的内涵和潜力,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力度,重视人才培育和政策扶持,引入高水平团队、高标准规划,将钦州坭兴陶与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着力把文旅产业打造成新经济增长点,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历史文化名城。”考察团成员之一的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副局长林恒深有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