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信息发布 > 工作动态
贵州:赤水市开发“旅游四岗”促进群众家门口就业
2020/10/22 16:58:24 来源:赤水市委改革办 [] [打印]

赤水市开发“旅游四岗”促进群众家门口就业

一是旅游扶贫岗。持续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在大瀑布、佛光岩等主要景区沿线统一规划打造9条商业街区,开发保洁员、安保员、检票员等扶贫就业岗位,由所在地村委进行动态管理与优化配置,帮助村民从旅游“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从“参与者”转变为“受益者”。截至目前,开发旅游就业岗位1万余个,提供各类扶贫岗位247个,带动就业人员1090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263人,人均月增收约2000元。

二是旅游服务岗。强化旅游服务行业“领军”人才培育,通过举办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培训班,进行“一对一”专业培训、技术指导,有计划地引导村民新办农家乐、民宿客栈等配套产业,拓宽增收渠道。截至目前,建成乡村旅游示范点15个,累计开展旅游服务行业培训21期,培养旅游发展“小能手”270余人。发展农家乐600余家,农村旅舍、客栈450家,4200余名贫困户围绕旅游服务行业实现灵活就业。

三是旅游融合岗。实施“旅游+”工程,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全面丰富旅游业态。采用“旅游+产业+村集体+企业+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将群众资金、土地、林地、房屋等资源入股专业合作社及企业,让群众直接参与旅游产业发展增加收益。截至目前,累计发展金钗石斛9.22万亩,建成以石斛为主的农旅观光园5个,创造就业岗位2万余个;培育商品竹林100万亩,创造就业岗位5.5万余个;延伸发展旅游工业加工企业(个体户)133家,联动4万余人享受旅游业红利。

四是旅游营销岗。深挖本地特色民俗文化,组织引导和培训农民设计开发和销售有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手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等旅游商品,形成“一村一品”“一家一艺”。着力培育一批旅游商品龙头企业,以“企业+农户”等多种经营方式,完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商品生产和销售体系,提升群众社会就业率。截至目前,培育“信天石斛”“红赤水”“好竹艺”“牵手”“竹韵”等龙头企业18家,新办社区“扶贫车间”5个,累计发展竹编、竹雕、钩织等文创商品300余类,开发出红赤水、永斛源、黔老翁、竹韵等300余个系列旅游商品,解决社会就业岗位2万余个。

(许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