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一年看变化”天府旅游名县集中采访活动走进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数十家中央、省级主流媒体记者共同感受了西昌市获评“天府旅游名县”一年来的新发展、新气象、新面貌。
一年来,西昌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委、省政府,凉山州委、州政府发展要求,紧扣“做实、叫响、擦亮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的工作方针,持续发力不断巩固创建成果,打响文化和旅游品牌,形成示范效应,全力以赴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实施。以文化和旅游为“首位产业”的市域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2019年,西昌市接待游客228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68亿元;在文化和旅游产业拉动下,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49.64%,三次产业结构由2-3-1转型为3-2-1,以旅游为主导的服务业对GDP贡献率达到79%。2019年,西昌市荣获天府旅游名县、四川省县域经济强县、乡村振兴先进市三大称号。
项目支撑突破旅游瓶颈
邛海湿地国际旅游度假区是西昌市最具影响力的生态景区。2019年底,西昌启动打造“一廊六园”大型七彩园林,完善度假功能。目前,兰园、菊园、合欢园已建成开放。
项目建设是文化和旅游融合的“牛鼻子”。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西昌持续发力完善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保障要素、提升服务水平。西昌市财政每年预算旅游基础建设资金5亿元、文化和旅游专项资金5000万元,带动社会资本投入文化和旅游项目;率先在四川成立了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中心,19个项目纳入财政部PPP项目库,落地项目13个,投资额187亿元,引导各类资金参与投资文化和旅游领域。一年来,全市重点文化和旅游项目完成投资90余亿元,赴全国20余个城市开展文化和旅游项目招商,签约项目48个,共计487亿元;2020年启动实施十大文化和旅游项目,总投资超过200亿元。
在“快进慢游”旅游交通网络建设方面,西昌打造出236公里旅游干线公路、120公里慢行绿道,游客出行更加的便利;相继开通26条旅游航线,航空旅客突破100万人次,增幅列全国同类机场第一。
西昌市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也得到进一步完善。1个大型旅游集散中心、31个游客服务中心、6个公路服务区、5个自驾营地、20个生态停车场、132个旅游厕所、40套全域全景图……这些都让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西昌还投入2000万元建成全域旅游监测指挥平台和旅游大数据中心,“一部手机游西昌”让旅游体验更加多元化、个性化。
挖掘资源打造特色经济
一年来,西昌市围绕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不断挖掘历史、文化、生态资源,发展“月光经济”、打造“网红经济”、布局“赏花经济”,旅游业态和旅游产品得到极大丰富。
如今,听涛小镇、唐园、海南小镇、海河天街、时代广场等“夜春城”地标、商圈以及航天路特色烧烤、海门渔村等“月光经济”示范街区,共同塑造了西昌夜间消费“文化IP”,西昌的夜经济更加丰富多彩。
此外,以花为媒,西昌通过布局贯穿全年的“赏花经济”,让每一条街都有不同的色彩。蓝花楹、郁金香、三角梅、黄花风铃木等鲜花的“刷屏”效应,吸引着广大游客一年四季来西昌旅游“打卡”。
西昌通过与媒体互动推动文化和旅游营销,与知名企业深度合作推广旅游产品,陆续推出了“主题网红打卡点”“最美西昌餐桌”“最火深夜食堂”等旅游美食“打卡”地,还与航空公司合作推出了“花样空姐”直播,都起到了良好的推广效果,不少网友大呼“明天就要去西昌!”。
“+旅游”实现深度融合
一年来,西昌市以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引领全域旅游,实现跨界融合发展。
在此过程中,西昌市打造出“火之旅、水之旅、色之旅、剧之旅、食之旅、购之旅”七大系列产品,开发出文化和旅游体验项目20余种、文化和旅游品牌活动30余项、文创特色商品500余种,建成文化和旅游产业园区4个。
西昌市着力构建“品牌节庆+金牌赛事+四季活动”的旅游节庆产品体系,推出了《阿惹妞》《彝红》等大型演艺节目;建成安哈彝寨、建昌古城等一批景点,形成火把狂欢节、彝族选美等一批持久性文化和旅游活动;国际冬季戏剧节、国际诗歌周、魅力中国城博览会、四川冬季音乐节永久落户西昌。
围绕“康养+旅游”,西昌建成邛海国际老年公寓、观海湾阆悦苑等康养度假基地9个;围绕“运动+旅游”,西昌每年举办国际帆船赛等大型赛事15场,邛海湿地国际马拉松成为全国“金牌赛事”;围绕“乡村+旅游”,西昌依托“乡村十八景”每年举办乡村旅游节20多个,月月办节、节节火爆;围绕“民宿+旅游”,西昌全市民宿客栈已达到600余家,成为度假旅游生力军;围绕“研学+旅游”,西昌与清华大学、上海交大、国家行政学院、首都医科大学等10余所院校机构合作,建立了“科学家、艺术家、企业家”研学基地。
如今,“+旅游”的融合发展新模式已经成为西昌旅游业转型的新引擎。
铸就新时代旅游样板
记者了解到,获批首批“天府旅游名县”,极大地振奋了西昌全市干部群众,更加坚定了该市将文化和旅游产业作为首位产业发展的信心和底气。
下一步,西昌市将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的战略部署,积极融入“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发展新布局,紧紧围绕“建设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的总体目标,持续实施天府旅游名县提升行动计划,加快完善一核五区布局(一核:建设邛海湿地国际阳光康养旅游核心区,打造邛海泸山中央城市公园;五区:东部温泉会展旅游度假区、西部安宁河农文旅生态走廊、北部红色文化特色旅游区、南部民族风情生态旅游长廊、中部古镇文化特色旅游区),加快推进十大月光经济项目,着力推动十大文创产品提升,全力推进文化和旅游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在新一轮的发展中抢占先机。
风劲潮涌,未来可期。西昌将持续巩固文化和旅游首位产业的地位,建设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打造国际文化和旅游名城,让国内外游客享受到更加独特、丰富的旅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