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关于精准做好室外旅游场所逐步有序对居民开放工作的通知》,从严格开放条件和范围、强化旅游场所内部管理、切实加强监督指导等六方面,对室外旅游场所逐步有序开放提出具体要求。这为全省文旅行业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提供了基本遵循,成为江苏文旅系统疫情防控、疫后发展的行动指南。江苏各地各景区积极运用科技手段,加强智慧化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储备更新产品,为有序开放添保障,为疫后市场做准备。
有序开放前提是精准防控
疫情防控期间,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引导鼓励全省文旅系统特别是暂时关闭的文旅企事业单位,夯实内功,既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也要打好疫后发展“主动仗”。
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如何科学合理、因地制宜、精准有效推进行业复工,如何加强文旅政策研究,谋划重大活动、重点工作,已经提上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议事日程。而按照分区分级精准防控要求,不扎堆、不聚集,逐步有序对居民开放室外旅游场所,成为关键。
《通知》明确,开放的室外旅游场所必须具备疫情防控必要条件和能力,严格实行有限有序开放。对开放场所内空间相对封闭的餐厅、商铺、游船、索道、游览车、游乐设施、展馆等,以及容易产生人员集聚的区域暂缓开放。
江苏南京、苏州、盐城、无锡、扬州、宿迁等地发布的旅游景区有序对居民开放的信息通告中,也对开放范围和防控措施作出要求。如《苏州市旅游景区景点、体育场馆复工准备工作指南》鼓励实行预约制等限流措施,过渡期内,旅游景区点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日接待量和瞬间流量不高于正常值的60%。《扬州市A级旅游景区有序开放指南》提出,景区开放前需经过批准并报备,开放后要继续做好防控组织、应急预案、防疫物资、场所消毒、员工防疫和安全整治等“六个落实”。
智慧服务守护“开放大门”
据了解,除了对开放范围和防控措施作出明确要求,通过科技手段增加人性化服务,也将是江苏景区有序开放后的新亮点。
2月20日中午,在周庄古牌楼前,任先生在工作人员引导下完成扫码实名购票、无现金支付、配合测量体温等入园流程,成为周庄景区疫情防控的第一位入园“检验官”。古牌楼检票口为目前景区唯一游客进园入口,其他各检票口实施“只出不进”管理。景区进行实时游客量控制和入园必检,对公共场所消杀等也有管理安排。
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实行人流密度控制,并发出《有序有限开放倡议书》。从2月22日起,景区每天9时至17时通过“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微博,每小时发布一次在园人数。针对有序有限开放的特殊时期,景区推出无接触服务,如引导网络购票,在核心景点内30个厕所安装了感应式洗手液,以讲解卡、讲解器替代人工讲解等。为了避免人员聚集,景区一方面引导保持排队间隔,出现密集时增加通道,并在主要入口处设置S弯等候区,另一方面设置6台红外影像测温仪,在人流量相对较大的明孝陵3号门布局2台同时工作。
在无锡,游客入园需要配合工作人员扫描“锡康码”进行身份核验,显示“绿码”的游客方可进出景区。泰州溱湖旅游景区成立了专门的消毒小组、督查小组,利用“健康码”数字化手段为员工建立身体健康档案,做好监测。景区实行实名制购票,并建立了《游客健康状况登记表》,游客中心还准备了酒精棉球、消毒液等物品供游客免费使用。受疫情影响,溱潼古镇暂未开放,但开通了“溱潼万朵古山茶”抖音通道,供游客在线观赏。
夯实内功为复工做准备
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复工,夯实内功、共克时艰,江苏旅游景区正在积极作为,为迎接复苏积蓄力量。
江苏天目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山水园、南山竹海、御水温泉景区闭园后,都在为复工做准备:全面检修景区水、电、气系统,对建筑物及各类设施设备开展维护保养,对水资源、山林资源等进行检查维护。同时,公司及时调整2020年工作计划,优化信息化配套业务、开发服务器后台系统,全力推进新一代智慧化景区建设。
天目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邹新宇表示,室外景区计划于2月底逐步开放,他们正根据市场调研情况,逐步推进天目湖帐篷营地、湖滨度假酒店、南山竹海观光索道等项目建设升级,进一步开发亲子游、研学课堂、夏令营等细分市场产品,并向华北、华中及华南地区深入布局。
苏州同里利用休整期间,对镇内各景点进行油漆修补等,对4个游客集聚区厕所进行提档升级,并安装了一批智能指路牌,近期还对景点、卡口、游客中心、票务窗口等与游客密切相关的旅游设施及办公区域进行一天2次消毒,做好各项准备。
扬州瘦西湖风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启动复工不等于全面开放,仍要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现阶段游客量预计不多,景区将重点谋划园事活动、夜间项目,更新运河水上旅游产品,待到疫情全面结束,带给游客更丰富多样的体验。扬州宋夹城景区办公室主任刘利明介绍,“我们将利用景区内体育设施资源,积极策划一些体育活动、公益讲座,鼓励大家通过运动提升免疫力,倡导健康生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