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信息发布 > 工作动态
黑龙江:文旅融合谱华章!省文旅厅召开“重振雄风再出发·龙江这一年”主题新闻发布会
2020/1/13 13:00:52 来源: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 [] [打印]

岁序易 华章新

“重振雄风再出发·龙江这一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从1月6日开始举行,让我们再次回眸不平凡的2019年。


11.jpg

1月10日发布会的主题是“文旅融合谱华章”。在发布会上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侯伟做了报告。


22.jpg

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侯伟


刚刚过去的一年,全省文旅系统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发展思路,深入实施文旅惠民、艺术精品创作、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文旅产业发展、文旅宣传推广、文旅市场培育“六项工程”,加快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文化强省和旅游强省建设呈现基础不断夯实、特色逐步彰显、产业日渐壮大、市场持续规范的新局面。

龙江这一年

这一年,广泛实施文旅惠民工程,现代公共文旅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省博物馆新馆建设按期复工建设,省数字图书馆实现专网连接并建成全国第一个覆盖省市县图书馆VPN虚拟网。

推动各地新建和改扩建公共文化场馆19个,新建改建旅游厕所400个,设立旅游交通标识牌446块。

建成边境县村级文化广场和基层服务点(数字驿站)96个,为330个行政村配置了文化活动设备。

实施《全省旅游景区通信设施近中期建设规划》,建设通信设施28处。

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举办社区文化艺术节、全省广场舞展演、“冰天雪地、美好生活”等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1.5万多场次。 

推动图书阅览、数字服务等公共文化资源进旅游景区100多个,舞蹈《红高粱》在全国第18届群星奖评比中荣获大奖。

“文旅云”平台建设成效初显,发布信息3300条,逐步实现供需精准对接。

这一年,着力实施艺术精品创作工程,艺术创作生产形成“小高峰”,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在全省亮相。

33.jpg

其中精心打造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黑龙江“四大精神”颂》,在全省引起强烈反响,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认可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话剧《卜奎风云》获得国际戏剧学院奖。

版画《月色清辉》获首届全国朱自清作品诗意版画大赛佳作奖。

京剧《奇女无容》在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上展演。

龙江剧《扶贫书记》参加全国基层院团戏曲汇演。

龙江剧《九腔十八调》入选第五届辽吉黑蒙四省区地方戏优秀剧目。

相声剧《根儿》等获业界好评。

省直各院团开展“送欢笑到基层”“红色文艺轻骑兵”等系列惠民演出1787场次。全省共策划实施哈尔滨大剧院、音乐厅、老会堂等冬夏文旅融合驻场演出近万场。

这一年,深入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程,文化遗产保护机制逐步健全,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制定印发了《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实施方案》,编制完成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保护规划,实施了金上京会宁府等一批重大遗址本体保护工程,全省14处文保单位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打造了横道河子镇中东铁路建筑、昂昂溪区罗西亚大街等一批反映我省地域文化特色的历史文化景区。

实施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积极筹建“东北抗联精神陈列馆”,策划了“重走抗联路”红色旅游线路,举办了红色讲解员培训班。

开展“传历史记忆、展黑土风采”主题展览450多个,《国旗·国徽·国歌专题展》《黑龙江世居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展》等一批精品展览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32个非遗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申报名录,112个非遗项目入选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这一年,大力实施文旅产业发展工程,产业规模和质量实现双增,文化和旅游产业经济发展潜力不断释放。

全年新(续)建文化和旅游重点项目154个,计划总投资607.7亿元,完成投资77.88亿元。

相继推出十大赏花地、十大湿地观鸟地等春季旅游产品和森林避暑、湿地畅游、火山康养等十大主题夏秋季旅游产品、百余项节日促销优惠政策,并以“黑龙江·冬天开始的地方”为主题,重点推出五条冰雪旅游线路、十大文化旅游节庆、百项冬季文旅活动。

在伊春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全省旅发大会,实现了“做模式、做样板,举办一届旅发大会,提升一个大会承办地”的目标。

完善省市县三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机制,漠河市、五大连池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虎林市虎头旅游景区被国家新评为5A级景区。

乡村旅游提质升级,新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20个,10个村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15名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入选“全国2019年度乡村文旅能人支持项目”。

这一年,全面实施文旅宣传推广工程,对外文旅交流合作日益深化,我省文化和旅游影响力不断放大。

以中俄建交70周年为契机,成功举办了第十届中俄文化大集,并同步在牡丹江、佳木斯、鹤岗等地对俄沿边县(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旅交流活动,“1+10”沿边城市文旅交流走廊建设呈现新局面。

紧紧围绕“北国好风光,尽在黑龙江”总品牌,策划推出《匠人匠心》《航拍龙江》《爱上博物馆》等系列特色推介营销活动。邀请冬奥冠军申雪、赵宏博和家乡明星沈腾分别代言冬夏两季旅游宣传广告并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广泛利用今日头条、微信、抖音、马蜂窝等新媒体平台,加强融媒体营销,打造了雪乡等一批网红旅游目的地。

策划组织了“周末游龙江”营销推介活动,荣获“2019年度博鳌国际旅游奖·年度节庆活动榜大奖”和“2019中国旅游影响力年度营销推广活动大奖”。

这一年,重点实施文旅市场培育工程,文旅市场监管与服务无缝对接,全省文化和旅游市场秩序不断规范。

44.jpg

实施了全省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在全省13个市(地)设立了旅游诚信基金,并各市(地)旅游投诉举报电话整合并入12345市长热线,全面实行涉旅投诉先行赔付制度,目前已调处纠纷38起,赔付10.64万元,为游客搭建了简明快捷的维权通道。全省智慧旅游平台上线运行,已对接重点景区视频及闸机45家,省、市、县一体化智慧旅游监管服务模式初步构建。

组织开展了文旅市场“利剑2019”专项整治、边境旅游市场专项整治、“安全生产月”和文物建筑火灾隐患排查整治等专项行动,全年共查办各类违法违规经营案件425件,督办整改文物违法建设12处,处理违法违规企业68家,取缔关停文化场所25家,停业整顿旅行社14家,有力打击了文旅市场各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

发布会现场,省文旅厅主要领导回答了媒体和公众关注的问题。

记者问:“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中央重大部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首要任务,请问文旅部门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省文旅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侯伟说:“一是完善贫困地区设施建设。为1778个贫困村和2604个中心村建设了文化广场;为农村文化室配置活动设备。先后为20个国贫县1272个行政村配备了文化活动设备。二是提高文化服务效能。开展“结对子、种文化”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动,结成乡村帮扶对子1.7万多支,培训乡村文艺骨干12万人;先后成功举办3届全省农民文化艺术节,掀起农村文化活动高潮,惠及百姓近300多万人次。三是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文化志愿团队进乡村”活动,组织2000余支文化志愿团队奔赴全省各地乡村,在田间地头为农民群众进行演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记者问:“我省近年来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利用,那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及分类是如何定义的?我省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了哪些保护方式,2020年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方面有什么打算?”

省文旅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孟祥武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相关联的传统民居建筑、服饰、器皿、用具等;(七)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我省有联合国非遗名录2个、国家级名录34个、省级名录397个、市级名录606个。国家级传承人27人、省级传承人401人。设立了赫哲族、金源、牡丹江流域、鄂伦春族四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有生产性保护基地43个、研究基地9个、教育基地40个。采取了记录式、传播式、研究式、活态式、生产性、整体性6种保护方式。2020年,省文旅厅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主要开展以下工作:(一)举办“首届黑龙江冰雪非遗节”;(二)研究设计非遗主题旅游线路若干;(三)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四)评选命名非遗小镇;(五)开展非遗项目进景区活动,编印黑龙江省非遗地图;(六)利用国内外举办的各种旅发大会、展会、博览会、展销会、文化交流活动等搭建展示平台;(七)利用非遗元素打造旅游纪念品。”

记者问:“作为全省旅发大会策划承办部门,请问何厅长举办旅发大会的作用和意义有哪些?”

省文旅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何大为说:“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大潮涌动,旅游业在全省发展大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经省直有关部门和伊春市委市政府不懈努力,第二届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于去年8月26日至29日在伊春成功举办,实现了“举办一届旅发大会,提升一个大会承办地”的目标,旅发大会的现实作用和深远影响逐渐显现。一是推进文旅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坚持文旅融合、相得益彰是承办旅发大会秉持的一条基本原则,目前伊春的每个旅游景区景点都成为了文旅融合的展示区和示范点。从实践可以看出,旅游设施建设融入文化元素,景区景点打造充实文化内容,各项活动开展贯穿文化体验,可以实现以文化提升旅游品质、以旅游彰显文化价值的目的。二是促进城市整体功能提升的强劲推力。通过举办旅发大会,承办地统筹谋划、打包推进城镇道路、亮化、美化等市政工程建设和卫生环境治理、人文氛围打造,城市发展面貌迅速改变、城市整体形象焕然一新、百姓生活质量明显提升。三是推动干部作风转变的有力举措。办好旅发大会是对各级干部能力素质的一次检验。在策划举办第二届旅发大会过程中,省直相关部门在政策倾斜、项目摆放、指导服务上密切配合、协同推进,伊春市各部门不等不靠、勇挑重担,敢于攻坚克难,善于突破创新,展现出各级干部最佳状态、严实作风以及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精神风貌,凝聚起跨越发展、再创辉煌的人心力量。目前,省文化和旅游厅正在会同黑河市积极筹备第三届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通过第二届旅发大会的生动实践和有效探索,我们有信心将第三届旅发大会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办出美誉,持续发挥旅发大会的平台推动效应和引领发展作用。”

记者问:“黑龙江2019年增加一家5A级景区虎头旅游景区,请问该景区突出特色是什么?”

省文旅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何大为说:“虎头旅游景区的生态和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国防教育基地,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核心地区,2011年评为国家4A级景区,2013年开始申报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2016年虎头旅游景区通过国家景观质量评审。经过近几年的提升与发展,景区知名度、美誉度逐年提升。所在虎头镇先后被命名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全国百佳避暑小镇、国家级生态乡镇、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虎头旅游区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具备发展红色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旅游、冰雪旅游的突出优势。一是独具魅力的历史战争遗址资源。二是近乎原始的自然生态资源。三是悠久的北方民族文化资源。四是独具特色的中俄‘起点’文化资源。五是‘极边高寒’地区的冰雪文化资源。2020年及十四五期间,虎头旅游景区将严格按照国家5A级标准建设管理景区,以‘红色文化、生态文明、寒地风俗、中俄交流’为主体内容,与俄罗斯滨海边区城市合作,以国际化标准打造‘寒地荷花节’‘国际冰钓大赛’‘国际冬泳邀请赛’等一系列国际化旅游融合项目。进一步设计规划精品旅游景点、线路,融入环黑龙江、环东北、环西伯利亚旅游圈,让虎头景区成为多‘圈’交叉的一环,一个热点。同时依托生态环境,野生中药材,引进康养项目,建设中国寒地康养基地;依托虎林特有的渔猎文化、闯关东文化、抗联文化、军垦文化,借助东北老工业基地、‘一带一路’扶持政策,通过国际化旅游融合项目,形成旅游+农业+林业+商业+渔业+畜牧业+康养业的三产联动模式,逐步将旅游业发展成为带动虎林新经济快速增长的引擎。”


55.jpg

(责任编辑:胡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