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此喜迎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华诞之际,第十四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于28至29日在毕节市织金县成功举办。
贵州旅发大会旅游旨在发挥优势,以文旅农商融合助力脱贫攻坚。自2017年以来,贵州省实施发展旅游业助推脱贫攻坚3年行动,大力推进旅游项目建设、景区带动、乡村旅游等9项旅游扶贫工程,“旅游 ”多产业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已实现旅游业带动就业98.64万人,89.7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全力推动全域旅游大发展
省旅发大会期间,上万农特、非遗旅游商品集中展出,吸引了省内外众多游客和采购商参加,实现签约总额为32.59亿元。
地处乌蒙山腹地的毕节,生态良好,旅游资源丰富,气候清新凉爽,夏季平均气温仅20.9℃。近年来,毕节市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旅游兴市”战略,全力打造旅游发展升级版,目前有世界地质公园1处,国家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6家,国家森林公园5个,是特色鲜明的全域旅游目的地和康养度假胜地。经过中国气象学会充分论证,开幕式上毕节市获得授予“毕节中国花海洞天避暑福地”称号。
承办地织金县积极发展“绣娘”产业,开发苗族蜡染刺绣旅游商品,形成了“公司 基地 农户”的发展模式。目前已与唯品会签订了1000万元订单,现已完成600万元,累计带动2000余名贫困人口脱贫。
随着贵州省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区域交通枢纽地位的形成,与主要客源地的时空距离缩短,旅游通达性、便捷度和吸引力持续提升,全域旅游、乡村旅游“最后一公里”明显改善,破解了制约旅游扶贫的关键瓶颈问题。
同时,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深入推进,一批规模化特色化农业生产基地、田园综合体相继建成,成为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乡村旅游特色商品供给持续增加,为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体验农业、观光农业,提升乡村旅游吸引力,拓展乡村旅游产业链,旅游扶贫渠道更广,方式更多。
这些都为全省各地依托“旅游 ”多产业融合发展,全力促进贫困户就业增收提供了契机和可能。
截至目前,全省66个贫困县开发旅游资源19495处,其中4490处为16个深度贫困县所有。
不仅如此,目前,贵州省已有3500多个村寨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了1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31个省级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
全力推动旅游产业大融合
贵州全域旅游不断“井喷”,贵阳、遵义、铜仁、毕节、安顺、黔南等市州充分结合自身优势特点,走上了文旅农商融合发展的最有效的旅游扶贫新路,万千贫困户受益增收。
黔东南州充分利用魅力中国城竞演、2018央视春晚分会场等重大平台推介黔东南乡村旅游,同时,依托智慧旅游建设建立全球分销系统,与阿里巴巴、携程等大型电子商务平台合作,实现1000余种旅游商品上线销售。
黔西南州推进“文化 旅游”,将民族刺绣、民族服饰、民族布艺融入旅游体验,着力将民族手工艺品转化成旅游商品,建成册亨中华布依锦绣坊、贞丰者相土布小镇、义龙鲁屯古镇等文化旅游创意集聚区,累计培养绣娘13.12万人,带动2万名贫困妇女居家就地就业、就近创业,增收致富。
不仅市州,不少县也写出了精彩文章——
丹寨县组织引导全县12家扶贫龙头企业和102个产业扶贫合作社入驻万达小镇,开业至今实现销售收入1.4亿元,带动6500多名贫困户实现增收,实现了地方特色产业与万达小镇同频共振、产销两旺。
赤水市坚持产业全域联动强共享,以旅强农深化农村产业革命,大力推进农业“十百千万”工程,建成生态农业观光园12个、乡村旅游示范点15个,为农业插上了旅游“翅膀”。
同时,坚持“园区景点化、工厂花园化、产品商品化”理念,深挖竹、药、醋、鸡、酒等元素,建成集生产销售、观光体验为一体的工业旅游点6个,培育旅游加工企业133家,开发旅游商品300多种,实现旅游商品年销售收入达12亿元。
全力推动旅游环境大提升
在多彩贵州大地上,像郎德苗寨一样的村旅游景区景点星罗棋布,处处“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为此,贵州省在全国率先出台实施了乡村旅游建设管理三个省级标准,推动乡村旅游规范化发展和提档升级。
现在,贵州省已建成标准级以上乡村旅游村寨、客栈、农家乐经营户1500多家,有效推动了乡村旅游扶贫,带富了当地村民。
全省各地在发展乡村民宿中,以见山水、乡愁等独特优势和山地特色上狠下功夫,培育打造如安顺匠庐阅山、群山之心等差异化、特色化、个性化的乡村民宿产品,丰富了山地旅游产品供给。
此外,各地充分利用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农业遗迹等发展乡村旅游,加强特色传统民族手工艺品开发,推动传统技艺、表演艺术等非遗项目进景区,丰富乡村旅游文化内涵和产品业态。
全省以乡村旅游为核心的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涌现出建设美丽乡村整村脱贫的“花茂路径”、互联网 旅游扶贫的“好花红模式”、民族文化 旅游扶贫的“西江样本”等助推脱贫先进典型。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全省乡村旅游总收入达1381.98亿元,同比增长33.8%,占全省旅游收入的24.1%。
当前,贵州正全力做好扶贫文章,积极发挥旅游作为脱贫产业、富民产业的独特优势,以乡村旅游为重点,完善旅游开发模式和利益联结,让更贵州多贫困群众吃上旅游饭、走上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