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秋节假日期间,按照文化和旅游部安排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全市文化旅游系统扎实做好假日文化旅游各项工作,旅游接待稳中有升,文化旅游市场安全保障良好、平稳有序,文明旅游蔚然成风,无重大投诉和旅游安全事故发生,全面实现“安全、有序、优质、高效、文明”假日文化旅游工作目标。
一、旅游接待情况
(一)旅游接待稳中有升。据统计测算,中秋节三天,全市共接待境内外游客1170.1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9.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3%和32.1%。
(二)手机漫游再创新高。全市手机漫游共1602.37万台次,同比增长78.4%。其中:入渝漫游720.33万台次,同比增长123.49%。入渝漫游前5名是:川、粤、黔、浙、鄂; 离渝漫游882.04万台次,同比增长53.17%。离渝漫游前5名是:川、粤、黔、浙、鄂。
二、假日市场特点
(一)精品景区接待稳步增长。纳入市文化旅游委统计直报点的“百万游客俱乐部”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52.9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777.13万元。其中,乐和乐都景区接待游客2.65万人次,同比增长14.34%;实现旅游收入532.3万元,同比增长34.39%。两江国际影视城接待游客4.7万人次,同比增长50.64%;实现旅游收入281.47万元,同比增长46.2%。武隆喀斯特旅游区接待游客8.98万人次,同比增长5.52%;实现旅游收入809.49万元,同比增长4.74%。云阳龙缸景区接待游客6.01万人次,同比增长9.49%;实现旅游收入652.1万元,同比增长1.4%。
(二)都市旅游稳中有增。中秋节期间,主城区各大商圈、景区持续向好。渝中区接待游客321.1万人次,同比增长5.5%;沙坪坝区接待游客50.94万人次,同比增长8.48%;南岸区接待游客94.4万人次,同比增长10.41%;江北区接待游客55.4万人次,同比增长9.86%。其中,渝中区洪崖洞民俗风貌区接待游客14.48万人次;沙坪坝区磁器口古镇接待游客18.29万人次;江北区观音桥商圈都市旅游区接待游客22.2万人次,重庆科技馆接待游客3.8万人次;南岸区长嘉汇弹子石老街接待游客16.98万人次。
(三)乡村游、古镇游备受青睐。随着我市持续打好“乡村牌”,强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文化旅游扶贫工程,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乡村旅游和古镇旅游呈现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主城区的沙坪坝区歌乐山森林公园、江北区铁山坪森林公园乡村旅游片区分别接待游客1.48万人次、4.5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46.53%、9.76%。远郊的南川区生态大观园景区接待游客7.4万人次,同比增长15.63%;长寿区长寿湖旅游区接待游客7.12万人次,同比增长11.77%%。古镇旅游热度不减,巴南丰盛古镇接待游客1.72万人次,同比增长18.88%;长寿菩提古镇文化旅游区接待游客9.28万人次,同比增长11.81%;荣昌万灵古镇接待游客9.9万人次,同比增长7.61%;黔江濯水古镇接待游客9.2万人次,同比增长17.95%。
(四)红色旅游持续走红。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国庆节前夕,大量游客前往参观我市红色旅游景点,追昔抚今,铭记历史。据统计,我市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以及市级评定授牌的红色旅游景区、景点总计20处,中秋节假日期间共接待游客23.23万人次。其中,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潼南杨闇公故里、酉阳赵世炎烈士故居、开州刘伯承同志纪念馆、铜梁邱少云烈士纪念馆等依然是最热门的红色景区,接待游客量占全市红色旅游景区游客量的86.7%。
(五)大型文化活动扮靓中秋。突出主题,营造氛围,大型文化活动扮靓中秋。据统计,中秋期间,我市各区县共开展各类大型文化活动64场,涉及文艺演出、诵读活动、合唱音乐会、主题展览等多种形式,惠及群众超过300万人。其中,云阳县结合民俗开展“共度‘家’节人月圆2019年中秋晚会”;北碚区开展“欢歌庆丰收,巴渝月正圆”活动,在金刀峡镇开展非遗表演、民俗体验、丰收集市等系列活动;渝中区开展了“家国同圆——《我和我的祖国》献礼新中国成立70华诞大型全媒体直播活动”,导演张一白携《相遇》主创在解放碑亮相,千余人同唱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送上祝福;开州区开展“月是故乡明”中秋茶话会文艺演出和第九届桂花文化旅游季暨中秋赏月音乐晚会;万州区开展“第二届三峡好歌曲大赛”,联动库区的宜昌、万州、涪陵及恩施等渝鄂两地近20个区市县,以“放歌大三峡,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用歌声展示地域文化风情,把三峡形象唱响全国;巫山县开展“歌唱祖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群众合唱音乐会”;潼南区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惠民文艺演出;酉阳县开展“弘扬传统文化——品味赏月诵中秋”活动;沙坪坝区举办了“笑满巴渝全国曲艺表演场所协作发展联盟交流展演——中秋节慰问农民工”专场;巴南区开展了 “2019中秋,老外Chongqing体验非遗”活动。此外,江北区、永川区、万盛经开区等地纷纷开展不同形式的非遗活动,引导市民感受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六)公益文化活动深受欢迎。中秋节期间,重庆美术馆推出“艺术助力——酉阳车田脱贫攻坚作品展”,展出百余名艺术家深入车田乡脱贫攻坚一线创作出的一批有温度、接地气的作品;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配合《香事情未了——古代文士风韵雅器展》,推出了《思念的味道——匠心“月饼”手工精油皂》社教活动,举办了“中秋——且喜人间好时节”微展览;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带领统战文化“小小志愿者”,举行“月儿圆圆,情系中秋”中秋主题活动,与曾家岩社区内的老人共度中秋佳节,引导公众关注关爱空巢、孤寡老人;重庆自然博物馆举办“守望自然野保公益展览”;重庆历史名人馆推出“弘扬名人优良家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重庆历史名人优秀家庭家教家风展”;北碚区博物馆举办了“明月寄相思,中秋共团圆”中秋亲子活动。重庆图书馆和潼南区、忠县、酉阳、巫山等区县图书馆开展“爱我中华,童心向党”小学生演讲朗诵比赛、“中秋节的故事——月到中秋分外明”、“浓情中秋·爱心共聚”等活动,吸引了大量市民参与和互动。
(七)文化市场表现抢眼。全市各大剧场纷纷引进外来优秀剧目,推出本土艺术精品,让节日气氛更加浓郁。据统计,中秋节假日期间,主城区共引进各类演出25场,观众达19300余人次,实现票房收入408万元。国际马戏城《魔幻之都——极限快乐SHOW》迎来火爆,上座率达90%以上;国泰艺术中心上演《仙女山的月亮——中秋音乐会》,旅欧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范竞马等艺术家用歌声诠释了中秋佳节的悠远意境;川剧艺术中心“龙凤呈祥”大剧院推出传统戏《御河桥》;重庆市京剧团进校园演出《张露萍》;重庆话剧院拾楼小剧场推出《大肠包小肠》;重庆时代艺术中心推出《扯馆儿》。重庆大剧院、重庆文化宫大剧院、施光南大剧院等还引进了《哈姆雷特》《悲惨世界》《2019琴之森音乐会》《爱丽丝梦游泡泡仙境》等外来优秀剧目。同时,9月12日至15日以“文化,让世界更美好”为主题的“第八届重庆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行。本届展会在国际性、融合性、专业性和互动性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全市38个区县首次全部参展,30个国家、28个省市的2000余家展商参与其中,现场活动超过200场。主论坛规格高、内容实,获得与会者的好评。到场观众达到32.5万人次,现场交易额2.8亿元,签约总金额502亿。
三、假日工作情况
(一)全力保障假日文化旅游系统安全稳定。按照全市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安保维稳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认真谋划研究贯彻落实措施,确保中秋节文化旅游系统安全稳定。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9月9日下午,市文化旅游委召开全市文化旅游系统安全维稳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传达学习市委、市政府、文化和旅游部有关重要会议和文件精神,安排部署全市文化旅游系统安全维稳工作。二是突出行业重点领域安全巡查。重点抓好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大型文艺演出安全管控、旅游包车安全管理和“两江游”等重点水上旅游产品安全生产监管,突出抓好特种设施设备、景区内交通、食品卫生和消防安全。三是密切协作共护安全一盘棋。全市文化旅游系统严格落实安全属地管理责任,积极协调公安、交通、消防、卫生、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强对重点景区、星级饭店及文化场所以及旅行社安全工作巡查,督促涉文化旅游企业开展消防、反恐怖、食品卫生、防汛抗旱地质灾害、景区交通、特种设备、社会治安、扫黑除恶等安全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北碚区、沙坪坝区、渝中区等区县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文化旅游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到重点旅游景区检查旅游市场综合秩序和景区安全工作。节日期间,全市文化旅游系统平安有序,未接突发安全事故、灾害事件报告。
(二)强力推进文化旅游市场综合整治。一是部署2019年中秋、国庆节前文化和旅游市场秩序及安全稳定专项检查工作。针对文化和旅游部第二轮“体检式”暗访评估情况通报电视电话会议通报的有关情况,开展全市文化旅游市场秩序和安全稳定专项检查。由市文化旅游委牵头,会同市公安、交通、市场监管、文化执法等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分成7个组,对网吧、歌舞娱乐场所、A级景区、星级饭店、旅行社等进行全面检查。二是开展旅游市场管理情况月点评工作。针对“串串”“黑车”“黑导”欺客宰客,影响我市旅游形象的情况,市文化旅游委组织4批次暗访人员,对磁器口、渣滓洞、洪崖洞、朝天门、长江索道、南山一棵树等热门旅游景区景点进行“体检式”暗访检查,对发现的突出问题拍摄采集,形成暗访视频,在市政府常务会上播出,并按市领导要求推进整治工作。三是持续推进“三峡游”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市文化旅游委会同相关区县和有关部门,扎实推进“三峡游”整治,重拳出击旅游乱象,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串串”拉客行为明显减少,国内客运船服务质量显著提升。四是召开提升在线旅游平台经营服务质量座谈会。节前,市文化旅游委召集驴妈妈、携程、美团等多家知名在线旅游平台,召开关于进一步提升在线旅游平台经营服务质量的座谈会。会上,传达了文化和旅游部关于规范在线旅游平台企业经营服务相关文件精神摘要,通报了今年来在线旅游企业涉旅投诉的有关情况,就如何进一步规范在线旅游企业经营服务管理、促进文化旅游市场发展进行了研讨。
(三)积极开展假日文化旅游宣传营销。中秋节前及假日期间,市文化旅游委组织了丰富的推介活动,市内外新闻媒体持续关注重庆文化旅游动态,及时发布各类信息,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一是抓好节前营销。中秋节前,组团出席2019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赫尔辛基香山旅游峰会,重庆作为国内唯一城市代表当选审计委员会三个委员之一;在瑞士苏黎世州成功举办“山水之城·美丽之地”中国·重庆推介会,挂牌成立了重庆文化旅游洛桑推广中心,通过集中项目签约、非遗特色产品展示、精品旅游图片展览、重庆特色演出等活动集中展现重庆独特魅力;组团赴新加坡开展“重庆文化旅游周”系列推广活动,举办“重庆印象·美术作品展”、“重庆印象·非遗作品展”、芭蕾舞剧《追寻香格里拉》专场演出;组团赴斐济、新西兰举办了8场重庆文艺演出和8场“山水之城·美丽之地”重庆文化旅游宣传推广活动。二是推出丰富活动。指导各区县精心组织节日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节日产品供给。巴南区举办了“花灯街市·拜月祈福”游园会活动;涪陵区举办了“浓情中秋·相聚沙溪”、“花好月圆夜、相聚巴山夜雨”系列活动;铜梁区举办了安居古城第二届“明月千里寄相思、糍粑香甜迎中秋”相思糍粑大赛;潼南区举办了“我们的节日·中秋”惠民文艺演出;武隆区邀请游客到懒坝度假区与家人一起点亮祈福灯祈福;忠县举办了“古韵中秋——品味穿越千年的中秋” 为主题的猜灯谜、诗歌对吟等活动。三是加强策划引导。与市委宣传部等部门联合主办的“晒文化、晒旅游”大型文旅推介活动于8月结束。半年时间,吸引了大量的海内外人士关注、观看。市内外各级网络媒体刊发转载相关稿件8.2万篇次,累计阅读量达26亿人次,为中秋节假日市场提前预热。中秋节前联动媒体,发布《中秋攻略·小长假自驾两三天 7条线路任你选》信息,推出初秋赏花、亲子农场、采摘踏青、田园晒秋等线路。四是强化媒体宣传报道。中秋节期间,中国新闻网报道《中秋游住宿人均1040元 重庆解放碑商圈排第一》。凤凰网刊出《重庆夜市开街生意火爆》。重庆日报刊出《重庆文博会越来越有国际范》《文博会 向世界展示文化活动的窗口》 《观展览 游古镇 赏非遗……品味传统意蕴 欢度中秋佳节》系列报道。上游新闻推出《聚焦文博会!好看!好玩!好吃!市民中秋逛文博会》《来重庆文博园品尝直径一米的大月饼 还能看演出》。重庆晨报推出系列报道《缙云山将翻天覆地 让大家找回乡愁》《深耕茶文化 让“金佛山五绝”成为产业》。中秋假日期间,百度搜索关键词“重庆、中秋、旅游、2019”,相关网页超过1千万个,相关资讯106万多篇。
(四)持续强化应急值班与统计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落实文化和旅游部工作要求,市文化旅游委超前谋划、精心组织全市文化旅游假日市场工作及值班值守工作,确保假日期间政务畅通、繁荣有序。严格落实值班工作制度,实行委领导、值班处长、值班干部三级值班制度,于节前召开中秋节假日市场工作部署会,对全体政务值班和信息值班人员进行统一培训,确保假日值班有序开展。及时收集上报全市文化旅游市场情况及统计数据信息,实现假日信息统计报送高效运行。中秋节假日期间,市文化旅游委值班人员在岗、在位、在状态,全市文化旅游系统值班工作情况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