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信息发布 > 工作动态
广东:阳江以海兴市发展渔业 推动“旅游+文化”深度融合
2019/7/22 14:20:47 来源:南方网 [] [打印]

       有着“广东鱼仓”“中国的马尔代夫”等美誉,作为广东海洋大市的阳江市依海而兴,多年来海洋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阳江依靠其丰富的生物、旅游、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文化产业等产业得到迅猛发展。

  7月18日,由中央网信办传播局主办的“我爱这片蓝色的国土”网络主题活动来到了最后一站的阳江市。记者走访时发现,站在海洋经济发展的风口上,阳江无论是在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还是海洋文化产业等领域均呈现出强大的后发优势。


海陵岛大角湾景区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张传永 摄


  休渔期加班加点为渔业“保驾护航”

  为保护好海洋生态环境,让海洋渔业持续发展,每年5月南海海域都会进入休渔期。距离当地的开渔还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在闸坡船排厂内,工人们正顶着烈日对渔船进行维修,确保开渔时渔船能准时出海。“每年5月1日到8月16日是我们的休渔期,接近三个半月的休渔期,也是我们一年里最繁忙的时候,得每天加班加点工作。”厂长周文化告诉记者,从五月到六月份船厂需要维修大小船只30多艘,七八月份更是多达70多艘。


工人们正在对渔船进行维修保养。张传永 摄


  当地渔船每年都要在休渔期养护一回,让渔船以最好状态迎接开渔,同时也给鱼类的繁殖生长带来充足的时间。尽管有休渔期,但船歇人不歇。位于阳西县的西荔王果蔬专业合作社每年开展多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在休渔期吸引了周边渔民前来学习专业技术,辐射带动了周边农户经济发展。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提升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年生产优质果蔬产品2500万斤,促进农民增收2000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据了解,作为现代渔业产业链条的上游产业,海洋捕捞在阳江市海洋渔业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阳江市不断加快渔船改造升级,钢质渔船数量已超过800艘,总马力达25万千瓦,居全省首位,海洋捕捞产量连续多年居全省前列。

  为滨海旅游产业注入“文化底蕴”

  夏日炎炎,一拨接一拨的游客正在海陵岛大角湾、月亮湾等景区里沐浴着海风和阳光。作为滨海旅游大市,阳江市每年都吸引了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目前阳江市滨海旅游业已形成海陵岛为龙头,阳西月亮湾、阳东珍珠湾为两翼的滨海旅游黄金带。而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阳江不仅有“岛美天蓝水清”的“高颜值”,还拥有丝路文化、历史文化、海洋文化等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内,记者们得以近距离观察了举世瞩目的南宋古沉船“南海I号”的船体。此外,各种各样的古瓷器、金器、银器以及船木等均得到良好保存并陈列在馆内。据了解,从开馆至今,已接待游客330多万人次,不少游客来海陵岛,就是为一睹“南海I号”的庐山真面目。


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内陈列文物。张传永 摄


古沉船“南海I号”船体。张传永 摄


  “南海I号在发掘上最大的特点是我们采取了‘边发掘、边保护、边展示’三位一体的模式,这在水下考古和沉船发掘上是世界第一,也是世界唯一。”广东考古所副所长、南海一号项目负责人崔勇告诉记者。据了解,为进一步发掘阳江海丝文化,阳江市正以“南海I号”为依托,加快建设海上丝绸之路主题景区,以提升海丝文化的影响力。

  除了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以外,270°海上书吧也是海陵岛打造“旅游+文化”新名片的又一旅游亮点。记者现场看到,书吧位于沙滩上,走进书吧,透过落地窗,可以270°视角近距离欣赏窗外的无敌海景。据了解,书吧于2016年开放,是免费公益项目。书吧总面积627平方米,图书容量达5万册。游客在戏水玩乐之后,可在此览无敌海景遨游书海。

海陵岛270°海上书吧。张传永 摄


  “我们希望游客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在这里体会到大海、沙滩和文化融合在一起的体验。”海陵岛试验区委宣传统战部副部长余振东表示,未来当地将努力把海陵岛270°海上书吧打造成为全国最美的海上书吧。


(责任编辑:王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