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哈密市积极推进“旅游+”融合发展模式,开展了“旅游+”农业、体育、文化、自驾等方面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2018年,哈密市将投资4200余万元,进一步完善旅游厕所和旅游标识牌等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旅游+”,进一步探索工业旅游、健康旅游、养老旅游等方面的发展模式,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提升旅游消费新空间,充分发挥旅游“一业兴、百业旺”的综合带动效应,逐步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富民产业和幸福产业。
一是摸索“旅游+农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巴里坤镇、天山乡三道沟村、巴里坤兰州湾子村、天山乡头道沟村被评为自治区级乡村旅游示范镇(村)4个乡(村)创建为自治区级旅游示范乡(村)、115家农家乐被评为自治区级星级农家乐,全市农(牧)家乐旅游接待点已发展到500多家。2016年,以旅游局为组长单位开展了“密作贡瓜”专机进中原、进北京以及“哈密号”密作贡瓜、古枣专机首飞东南等系列活动,以哈密特色农产品销售网络覆盖面的逐步扩大为契机,加大了对哈密优势旅游资源和项目的推介,使哈密真正成为融通东西南北的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
二是“旅游+体育”初见成效。2015年以来,哈密已经连续参与承办三届“戈壁长征”哈密段徒步马拉松赛事,在赛程设计上,队员徒步穿越东天山雪山、松林、草原、湖泊、戈壁、沙漠和哈密雅丹,让世界各国参赛者充分感受新疆之大,哈密之美。
三是“旅游+文化”合作营销模式。联合举办的特色旅游节庆有:冰雪文化旅游节、哈密瓜节、巴里坤丝路文化旅游观光会、伊吾胡杨节。2017年,市旅游局联合市文广新局赴河南郑州市和洛阳市组织举办了“2017年哈密文化旅游进中原”宣传促销活动,成功举办了以“新疆缩影甜蜜哈密”为主题的豫哈两地旅游企业座谈会,开展了“新疆哈密——指尖上的牡丹 绽放洛阳”文化旅游展示和哈密礼物“密作系列”私人订制季活动。
四是“旅游+自驾”成为旅游消费新热点。依托地缘及丰富的资源优势,哈密市积极开发精品旅游线路,全力推出了大漠风情、寻古探秘、丝绸之路自驾探险等精品旅游线路。目前,较成熟的特种旅游线路有“戈壁长征” “探寻失落的匈奴部落”和“哈密大海道自驾游”等线路。2015年丝绸之路自驾车旅游发展峰会将“哈密大海道自驾游”线路评为“新疆最具特种精神自驾游线路”。
五是哈密市进一步推进“旅游+”发展的措施。完善城市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发展城市绿道、骑行公园、慢行系统,拓展城市运动休闲空间;依托哈密丰富的新型现代工业资源,大力发展科普教育类、考察参观类、观光体验类等工业旅游,促进转型升级;加强规划引导,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推进现代农业庄园发展,开展农耕、采摘、饲养等农事活动,拓展农业功能,提高农业附加值;大力发展健康旅游,重点扶持维吾尔医医疗、康体健身、老年养生等旅游新业态;结合养老服务业、健康服务业发展,积极开发多层次、多样化的老年人休闲养生度假产品,打造老年旅游服务品牌;增强体验游,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存保护传承,开展文物文化衍生品和服务项目等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体验刺绣古法技艺;推进体育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体育和旅游的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完善体育旅游基础设施,拓展合作内容,培育体育旅游品牌,实现体育和旅游的共建、共享、共兴、共赢。“十三五”期间,哈密市将依托景区、村庄做好自驾车营地建设,向游客提供全方位服务,带动农(牧)民就业、增收;培育建设2-3个规模较大、设施完善、要素齐全、服务优质的自驾车营地。同时,以小型、分散、特色的自驾车营地为补充,形成涵盖车辆维修、宿营餐饮、供应补给等综合服务,布局合理、交通便捷、符合标准的自驾车营地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