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贵阳市花溪全域文化旅游璀璨蝶变
基础设施建设与增强软实力同步
在贵阳,乃至中国,花溪一直以来是游客的心灵休憩地之一!
有着“高原明珠”美誉的花溪,立足生态、人文等资源优势,始终坚持以文化为魂,培育发展多元文化资源,全身心投入财力人力,扎实推进文化旅游创新区建设。同时,借势、借题、借力,放大“美丽”标签效应、提升“宜居”品牌影响的探索、实践和作为。
2016年底,随着“中国青岩·古镇峰会”的圆满落幕及《古镇发展青岩共识》的发布,以青岩古镇为亮点之一的花溪,以美丽来回答全域文化旅游创新成就的同时,牵手大数据,大力提升软实力,站在全域旅游发展的新起跑线上。
在2016年10月召开的花溪区第十一次党代会上,花溪人为自己提出了未来的五年规划,努力实现由城市公园向公园城市的“华丽转身”,全力构建“全域为园、全城为景”的城市形态,打造全域文化旅游创新区。
花溪,正走向美丽的蝶变……
高标准 百年古镇靓丽诱人
提到游花溪,青岩古镇正是其璀璨明珠之一。
历经600多年沧桑演变的青岩古镇,地域特色独具魅力,如今成为多元文化汇集的“中国最具魅力小镇”之一。自2013年开始启动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4年,作为第九届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主会场,投资近50亿元实施48个建设项目,使0.8平方公里的青岩古镇旅游区扩展到4.8平方公里,形成以原青岩古镇为核心,与古镇周边的青岩堡、小西冲村、姚家关村、南街村、西街村、大兴国寺、观音祈福寺及周边田园风光等组合大景区。同时,完善“行、游、住、吃、购、娱”等旅游要素,构建古镇“快旅慢游”体系,提升了文化品位。为完善旅游功能,提升景区文化内涵,花溪区还将实施产业和文化提升及宣传项目20个,涉及文化类、旅游类和业态打造类,初步估算投资6480万元。
2015年11月,青岩古镇正式进入国家5A级旅游景区预备名单,目前,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已全面有序铺开。记者从青岩创5A景区工作指挥部获悉,截至2016年底,青岩古镇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拟完成65个提升项目,总投资72311万元。其中,55项项目,总投资64321万元,于10月15日前全面完成。
2016年12月,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贵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主题为“特色古镇·创新发展”的“2016中国青岩·古镇峰会”在贵阳市花溪区成功举行。峰会期间,国内外规划、设计及古镇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包括江苏周庄、广东沙湾、云南丽江、四川安仁、山西平遥等知名古镇在内的代表共110余位嘉宾汇聚青岩古镇,探讨古镇发展的同时,将以青岩古镇为核心的花溪,推上了省内外媒体的风口上。本次峰会还通过了《中国古镇联盟章程》,并达成了《古镇发展青岩共识》,为全国古镇携手发展奠定了基础。花溪,再一次借助峰会,向外界展示靓丽的人文景观形象。
目前,青岩古镇全部景区综合管网改造、环境整治、古建筑维护、景观绿化、夜景灯饰亮化和建筑设施美化处理项目已基本完工,古镇还将增加茶马古道、青岩古驿道以及周边的水碾、作坊等景观小品配套设施。与此同时,花溪区还投入7500万元用于景区内的生态停车场改造、游步道修复、约15公里景区盲道铺装、外部交通标识完善、交通管理体系建立以及古镇慢行系统的改善。届时,新建的电瓶车站与原有的电瓶车道连接,形成路宽约4米、长2公里的古镇外围电瓶车完整游道,景区道路整洁、行车方便、标识清晰、交通规范。
由此,作为构成花溪旅游重要骨架的青岩古镇,开始与与花溪河、十里河滩、天河潭、孔学堂等及民俗民间文化,装扮起更为靓丽的“高原明珠”。
大数据 智慧花溪展现雏形
近年来,贵阳乃至贵州大数据产业的发展,让贵阳这座城市站上了全国乃至全球大数据产业的风口浪尖,如何有效地分享大数据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花溪在全域文化旅游创新区建设上,也极力牵手大数据,着力打造智慧旅游,打造“智慧花溪”。
为打造国内领先的“大数据+旅游”技术经验交流平台,助力花溪及国内旅游产业信息化的发展,2016年12月10日至11日,由中国智慧旅游产业联盟支持,花溪区委员会、花溪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16中国-花溪“大数据+旅游”产业高峰论坛在贵阳花溪召开。国家旅游局领导、国内知名“大数据+旅游”权威专家、国内“大数据+旅游”相关企业高层领导、省内重点旅游企业和旅行社负责人、知名企业高管及业界精英约150余人共同参与。群英汇聚,分享技术经验,激荡思想火花,共同探讨我国旅游产业创新发展之路。作为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的创建区,花溪区政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全力支持大数据+旅游产业的发展,积极推进大数据企业与花溪区旅游项目的合作工作,走在全域旅游的前列。
2016年12月,花溪区政府推出促进“大数据+旅游”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十条,其中多条政策大力支持智慧旅游企业入驻花溪,中国智慧旅游产业联盟还与花溪区政府建立合作,充分发挥了联盟在技术创新、资源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花溪区政府以2016中国(花溪)“大数据+旅游”产业高峰论坛为发展契机,设立中国智慧旅游产业联盟大数据创新中心、鼓励智慧旅游企业入驻花溪、共同建设花溪“大数据+旅游”产业交流合作平台,推动智慧旅游创新、大数据应用技术提升、旅游产业综合运营、旅游产业信息化项目开发等业务合作。
“如果您去过青岩,一定会发现这个600多岁的古镇已经和大数据技术融为了一体。”青岩古镇相关负责人在回答媒体记者提问时称,现在的游客进入景区,只需在闸机上扫描门票二维码便可实现无障碍入园;在游客中心,游客的手指在屏幕上轻轻一点,古镇内各景点的图文简介便伴随着语音讲解呈现出来;景点实时监控系统,通过计算人流量对游览人数过多的景点预警疏散……这些智能设施正逐步提升着游客的旅游体验。
据了解,青岩古镇还将推出“智能手环”,逐步实现游客住宿、饮食、定位、查询一体化,实现从景区管理者、游客到商家的综合“智慧旅游”。贵州的智慧旅游建设,是全省旅游业牢牢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的有效途径,是助推贵州旅游业走出一条不同于东部地区、有别于西部其他省份发展新路的新举措。“我们青岩古镇,正借助贵州大数据产业技术平台和环境优势,打破传统旅游行业利益格局壁垒,推动花溪区整个旅游行业的转型发展,为打造区域旅游发展升级版提供强劲支撑力。”有关负责人豪情满满。
据悉,花溪区智慧旅游建设工程将投资6000万元,包括智慧旅游综合管理平台、景区监控管理平台、智慧旅游分类管理平台、景区一卡通管理平台、办公管理平台、智慧旅游应急管理平台、旅游交通运营管理平台、智慧旅游平台硬件系统等内容。
花溪,正围绕以大数据为引领加快打造创新型中心城市的战略部署,坚定“全域文化旅游创新区”定位和“一区四化”路径不动摇,突出“大花园、大溪流”特色,坚持文化为魂、生态为本,高端定位、融合发展,坚持以大数据为引领,以生态保护为底线,以综合交通为先导,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旅游服务为保障,在以文“化”区、生态文明、全域旅游、新型城镇、党的建设上创新示范,加快建成国家级全域文化旅游创新区和以大数据骨干企业为导向的经济转型发展先行区。
抓落实 人文花溪风景秀美
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也是未来旅游业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花溪区坚持文化为魂,培育发展多元文化资源,扎实推进文化旅游创新区建设,“历史文化+人文旅游+积淀”、“现代文化+体验旅游+创新”的无缝融合已成为花溪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花溪旅游理念的转身,致使旅游生态格局的变化,做大旅游市场需要更多的文化内涵的支撑。花溪全域文化想要做到持续火爆,需打造民族特色与现代元素相结合的地域文化元素,“花溪之夏艺术节”“花溪青岩古镇峰会”中体现出来的民族文化特色及活动的成功举办,更有利于增加游客的黏度,引发长尾市场效应。同时,花溪区出台文化产业扶持系列政策,发展文化产业、会展业、观光业,形成演艺、文化旅游、文化商业、文化体育、文化金融等的文化产业链条,使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全区的支柱性产业。
如今,在花溪,不仅有孔学堂、十里河滩、大学城、贵州大学新校区等这些城市文化新地标,老景也迸发出新春。而青岩古镇,则以赵以炯状元故居、桐埜书屋、周恩来父亲曾居地等文化景观的提升改造,让花溪城市文脉得以继续延续,成为花溪区文化软实力提升的有效举措。青岩古镇登上“国家名片”、景观成为《中国古镇》特种邮票画面;久安“古茶树与茶文化系统”成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久安茶文化展厅和芒父艺术中心的建成,让花溪文化特色得以彰显。
花溪历史积淀深厚,如何把文化遗产传承发扬,全区在文物非遗保护方面下了大力气。近两年来,花溪区实施了总投资约5000余万元的10个非遗保护项目,并通过签订“传承人责任书”、发放补助、组织活动、开展调研以及对项目及传承人基础资料调查、申报、数据库建设等工作,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形成比较有序的保护传承机制。另外,除了原有文化基础上的打造,花溪通过“花溪之夏”艺术节,“四月八”、“六月六”、“正月十三”民族民间歌舞大联欢、孔学堂春节文化庙会等文化品牌,不但丰富着群众的文化生活,还让花溪文化色彩更加绚丽、多姿。这一些列的文化软实力打造,花溪成为贵阳市民及外来游客游贵阳的最佳选择,便不足为奇了。
“长期以来,我区通过提升改造、群众参与,让多元的民族民间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同时,三级‘道德讲堂’的深入推进,全域旅游先行示范区项目全面启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民心,市民素质和文明程度不断提高,获得了‘省级文明城区的美誉’。”花溪区有关负责人说,花溪是个文化资源大区,未来五年,花溪还将在文“化”上创新示范,着力提升区域软实力。
目前,花溪区更注重当下文化名片的打造,通过实施“文化+”系列行动,不断打造以孔学堂为代表的传统文化、青岩古镇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十里河滩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为代表的生态文化、花溪苗绣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大学城为代表的时尚文化和创意文化等文化名片。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塑造了“花溪之夏艺术节”、“四月八”、“六月六”等一批文化活动品牌,创作出微电影《魔戒》、《中国货车》,舞蹈《射背牌》、小品《走访路上》等一批优秀文艺作品。
花溪正在向文化厚度、人文温度的方向上,实现处处是风景的蝶变。
(责任编辑:李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