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信息发布 > 旅游资讯
福建:旅游+扶贫的泉州探索
2016/10/25 14:31:01 来源:泉州晚报 [] [打印]

德化南埕镇积极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景区。图为塔兜温泉航拍画面。
(黄谷莹 李宏图 摄)


▶永春县吾峰镇吾顶村具有发展旅游的潜力,让不少在外的村民渐渐回归。
(梁白瑜 摄)


       核心提示

       此次入选“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的乡村都摩拳擦掌,准备驶上发展旅游的快车道。全市范围内,很多乡村也跃跃欲试。不过, 不少乡镇乡村旅游发展迟缓,存在千村一貌、经营管理不科学等诸多问题。

       旅游+扶贫,关键在哪里?如何有效开展、切实带动贫困村脱贫致富?其他乡镇成功发展乡村旅游的经验能否提供启示?记者带您一探究竟。

       旅游前景看好

       吸引人才资本回归

       “此次入选‘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对我们来说是个契机,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整合资源,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加强基础设施等配套建设,发挥特色人文和自然资源优势,打造名人生态文化旅游村,尽快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吾峰镇党委书记夏辉亮、吾顶村党支部书记梁国平等人谈起未来的发展计划充满了信心:下一步,吾顶村将对修缮后的梁披云梁灵光故居进行提档升级、规划布置纪念馆、建设披云书法文化巷、打造“番客谣”文化广场;规划碧山古寨旅游景点、建设圆明生态旅游风景区、开发古寨人文旅游……一幅美丽的蓝图已经在吾顶村面前摊开。

       不仅镇村干部充满信心,吾顶发展旅游的潜力和前景,令当年为了脱贫致富而走出去的人,逐渐走了回来,“我们村的小黄姜远近驰名,还有枇杷、佛手茶、桂花等,很多没有好好挖掘、营销,真的非常可惜。”“80后”村民梁培峰离开吾顶到外地做生意十几年了,前两年他回到老家,开始从事当地黄姜的深加工,并在网上销售。看准了吾顶的旅游潜力,他还与人合股开了家旅行社。跟梁培峰一样,在外经商多年的梁国富,捐资500多万元参与重建村里的圆明禅寺,下一步,他还打算在景区附近开发度假村。

       乡村旅游的巨大发展潜力,吸引越来越多民间资本、项目和人才的回归。近年来,德化南埕镇乡村旅游的发展如火如荼,前不久,枣坑村村委会主任张连彩看准了市场,卖掉了厦门等处的房产,租下镇区两栋闲置建筑,投资两百多万元将其改造成为一家名为新蜗牛驿站的民宿。而安溪虎邱镇的自在仙境古厝茶家侨墅,其运营者林志贤也是放弃了在厦门已小有名气的设计事业,回到家乡开设民宿。

       探索 本地乡村旅游有不少可借鉴经验

       尽管旅游+扶贫是个新概念,但归根结底还是属于乡村旅游。我市有不少乡镇在乡村旅游中走出了自己的特色道路,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他们都有哪些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作为市级扶贫开发重点乡镇的安溪虎邱镇,下辖省级帮扶村1个,市级扶贫开发重点村4个,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有295户797人。短短的几年间,虎邱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游,不仅建设了多个农业休闲、朝圣观光等乡村旅游精品,而且通过改造闽南古厝,精心策划美丽茶园观光、茶文化深度体验、古厝茶家民宿等方式构建茶文化体验项目,每年吸引各地游客60多万人次,迅速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并探索出旅游扶贫新模式。

       虎邱镇分管旅游的副镇长陈智峰介绍说,该镇发展乡村旅游扶贫主要有几方面的做法:参与旅游配套,保障村财收入,在发展旅游的同时,以村委会作为主体参与建设旅游配套的项目,保障村财收入。为配套高建发茶庄园、樱茶园旅游项目,双格村委会筹资建设停车场,预计每年收入可超过10万元;旅游服务就业向贫困户倾斜,发动企业就近解决贫困对象就近就业、农闲灵活就业,景区保洁员、门岗、车辆疏导员等岗位优先安排贫困对象;借力旅游带动农副产品销售,采购贫困户自家生产的家禽、菜干、蜂蜜、面线等农副产品,进行统一包装,设立虎邱农产品专卖店进行销售;发动贫困户到各景区摆摊设点,销售自家特色农产品。

       而地处德化腹地的南埕镇,也因为乡村旅游发展成效明显而获评“省级乡村旅游休闲集镇”、“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该镇的南埕村获评“全国生态文化村”、“福建省2014年乡村旅游特色村”等荣誉。南埕镇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该镇的乡村旅游扶贫采取的是“党委+公司+贫困户”助贫模式,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引导村集体采取资源、资金入股的形式盘活资源,发展观光、休闲、娱乐等乡村旅游综合体,唤醒“沉睡”资本,如支持高沶村集体以资金入股发展油茶种植,年增加村财收入3万元;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建设,聘请专业的团队完成一系列规划;以项目为载体,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景区景点,扎实推进塔兜温泉、石龙溪橡皮艇漂流、桃源阁“森林人家”综合体、桃仙溪旅游开发、知青忆坊等乡村旅游项目;整治乡村环境,完善旅游设施,探索发展民宿旅游项目等。

       “对贫困村的村民来说,旅游扶贫是物质和精神‘双扶贫’,不仅可以改善人居环境、提供就业岗位和增加收入,对农民来说,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强发展意识,打开眼界和思路。”虎邱镇党委书记张文琛表示,旅游说到底是市场行为,政府可以引导,却不能包办。政府做好规划和配套,引进资金、项目和人才,给予尽量多的支持,把客人吸引进来,剩下的就交给市场了。

       专家 旅游扶贫要注重项目可持续性

       针对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出来的系列问题,黎明职业大学外语外贸与旅游学院的师生们已经开始行动起来,与吾峰镇共同策划和设计旅游营销方案。从自然人文史迹、特产、美食、互动体验等方面,设计特色旅游线路,并准备联系旅行社“请客入村”,力求尽快将产品市场化;利用专业优势,帮助吾顶村开展“互联网+旅游、互联网+农业、互联网+特产”,在村里设立创客空间,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将吾顶村的特产送出去……

       “乡村旅游扶贫的关键在于,要精准扶贫。”黎明职业大学外语外贸与旅游学院党总支书记李洪喜表示。要精准扶贫,就要从几方面既“准”又“精”: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精准、科学地规划编制乡村旅游扶贫规划,切忌一个模式、千村一貌;要精准加强农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缺什么补什么;要精准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在农副土特产品转化为旅游产品的过程中,设计上要便于携带、适合馈赠,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等;要精准进行旅游产品的宣传营销,有针对性地选择人群、媒介和内容;要精准地加强从业者的专业培训,人力资源素质不高是制约贫困地区发展旅游的主要瓶颈,要有针对性地分级分类开展培训。

       黎大外语外贸与旅游学院教师叶国论表示,旅游扶贫需要注重项目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扶贫让扶贫对象能成长、能独立拓展旅游项目,让旅游不因扶贫结束而停止发展;此外,可以借助高校的智力资源和庞大的校友资源,让高校成为农村、旅游企业和城市游客之间一座很好的桥梁,助力乡村旅游扶贫。

(责任编辑:暮紫)